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当前人们精神思想的提升,大学生已经越来越重视身体锻炼,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健身气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且随着人们的重视以及国家的关注,在高校的教育课程中也逐渐加入了健身气功选修课程。本文我们基于此主要来探讨高校的建设气功运动以及和地方健身气功的联系。

  • 标签: 高校健身气功 地方健身气功 二者联系
  • 简介:摘要健身气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的优秀体育项目之一,动作轻柔缓慢,姿态优雅,内外协调放松。定期锻炼可以极大地调节人体呼吸,促进经络循环,改善内分泌等系统功能,对预防疾病有显著效果。近年来,随着健身气功的大力推广和普及,练习健身气功的人数不断增加,健身气功事业蓬勃发展。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本文对内江市健身气功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我国健身气功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 标签: 内江市 健身气功活动 开展现状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中医经络检测仪对英护1301班随机抽查30名女生进行中医经络十二原穴检测,通过八段锦练习前后十二经络气血能量检测结果显示,练功前三焦经显示虚证,胆经和肝经显示过实,练功后三焦经、胆经和肝经均发生良性变化。中医经络在八段锦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高职体育教学以竞技技术为主的学校体育教育内容,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医学院校体育要直接为职业服务,培养学生“教、学、做”一体化的“体医”结合的技能人才。

  • 标签: 中医 经络 八段锦 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健身气功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一种,是以强身健体为功效的一种体育健身方式,它是以调节身形活动、调节心理状态,控制呼吸相互结合起来的运动形式。健身气功以期较强的练习包容性,适合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练习。本文将从认识健身气功,培养学生对于健身气功的学习兴趣;乡镇初级中学校园推广,推动全面健身;最后能够丰富校园生活形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三个方面逐层进行深入论述。

  • 标签: 健身气功 乡镇中学 校园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环状物4浓度与慢阻肺患者肺通气功能下降的关系。方法该研究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华西医院门诊进行。连续收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受试者,其中慢阻肺组(75例)来自呼吸专科门诊就诊人群,健康对照组(57例)来自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收集基本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肺通气功能相关指标和血浆。检测血浆中环状物4、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8、IL-1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血浆环状物4浓度与肺通气功能参数、CRP等炎症因子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环状物4浓度对慢阻肺的诊断效能。结果慢阻肺组血浆环状物4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1.3±14.2)比(27.7±13.3)ng/L;P<0.001)],环状物4诊断慢阻肺的灵敏度为0.827,特异度为0.702。全部受试者血浆环状物4浓度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以及用力呼出50%、2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MEF50、MEF25)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均呈负相关(r=-0.399、-0.321、-0.439、-0.363、-0.458;均P<0.001),与CRP呈正相关(r=0.311,P<0.001)。结论血浆环状物4浓度升高导致慢阻肺患者肺通气功能下降。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环状物4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有无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与年龄病程相匹配人群间的呼吸功能差异,探讨吞咽功能与呼吸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从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科及神经科住院脑卒中患者310例中,选取标准的脑卒中患者60例。根据有无吞咽障碍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组,另选取资料匹配的30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使用肺功能检测仪分别评估3组的呼吸功能,比较3组间的差异;对吞咽障碍组行吞咽功能检查,取其电视荧光吞咽造影(VFSS)资料,使用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PAS)、吞咽障碍结局与严重度量表(DOSS)和视频吞咽造影功能障碍量表(VDS)对吞咽功能量化评定,分析吞咽功能与呼吸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间的呼吸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脑卒中吞咽障碍组和脑卒中非吞咽障碍组间的25%用力呼气流量(FEF25)、用力呼气量(FVC)、用力吸气量(FIVC),脑卒中非吞咽障碍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75%用力呼气流量(FEF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指标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S与最大吸气压(MIP)(r=-0.618,P=0.001)、最大呼气压(MEP)(r=-0.410,P=0.038)、峰值呼气流速(PEF)(r=-0.443,P=0.024)间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DOSS与MIP(r=0.602,P=0.000)、MEP(r=0.496,P=0.005)、PEF(r=0.553,P=0.002)间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VDS与MEP(r=-0.483,P=0.012)、PEF(r=-0.494,P=0.010)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呼吸功能明显下降,且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呼吸功能的下降具有相关性。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肺通气 呼吸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每日动态监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肺通气功能在哮喘日常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病门诊的22例未经治疗的未控制哮喘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调查收集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哮喘病史、共患病情况,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和微型哮喘生命质量问卷(mini-AQLQ)调查。通过病案收集治疗前FeNO、肺通气功能、痰嗜酸粒细胞比例和血嗜酸粒细胞计数等资料。接受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期间,早晚固定时间段采用FeNO分析仪和移动电子肺活量进行4周家庭监测,结束后复测上述指标,评价治疗效果,分析治疗期间家庭监测FeNO和肺通气功能的昼夜差异和动态变化。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40±14)岁,女性14例。ICS治疗4周后,患者ACT分值、mini-AQLQ分值、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分别为(23±2)分、(5.49±1.04)分、(2.89±0.60)L和72.2%±7.8%,均高于治疗前[分别为(16±4)分、(4.06±0.95)分、(2.47±0.76)L和66.4%±14.3%];FeNO、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和血嗜酸粒细胞水平[M(Q1,Q3)]分别为27(18,47)ppb(×10-9)、2.8%(1.0%,14.0%)和255(188,280)×106个/L,均低于治疗前[分别为80(56,117)ppb,25.8%(15.0%,59.6%)和380(283,658)×106个/L](均P<0.05)。FeNO日常监测前2周清晨水平高于晚间(P=0.028),肺通气功能昼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NO和肺通气功能日常监测曲线拟合显示:FeNO和肺通气功能均逐渐改善,依据FeNO确定的治疗起效时间[M(Q1,Q3)]为3.5(3.0,5.3)d,均早于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起效时间(均P<0.05);依据FeNO确定的最大作用时间为(14.5±2.2)d,早于FEV1 确定的最大作用时间(20.7±2.8)d(均P<0.05),但与其他肺通气功能指标所确定的最大作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家庭每日动态监测FeNO和肺通气功能可用于评估ICS治疗反应性,其中FeNO为更敏感指标。

  • 标签: 哮喘 监测,便携式 呼吸功能试验 呼出气一氧化氮 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