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三线套轨道岔是指将两种不同轨距的同向单开道岔套合在一起构成的道岔,两种不同轨距的道岔相互嵌套,共用轨枕和路基。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发展,国际铁路建设中面临着不同国家轨距标准不同的难题,且不同轨距铁路网的衔接融合需求巨大,而套轨道岔作为一种过渡形式的道岔,能满足宽窄列车和准轨列车共同使用线路的要求,大大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但目前套轨道岔尚无成熟的设计理论和原则,且国内外也缺乏工程先例和研究文献,因此,对三线套轨道岔研究和设计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 标签: 三线套轨道岔 钝角辙叉 锐角辙叉
  • 简介:摘要:随着无缝线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铁路线路均实现了无缝化。换大修做为铁路线路设备更新的主要施工,实现着铁路行车设备的更新换代。然而在铁路工务部门,每年夏季对轨道防胀工作产生极大压力,尤其是无缝线路线下卸后、焊后及换后长条不受钢轨联接零件扣压限制,受热胀冷缩影响处于自由伸缩状态,当单元条内部应力受到影响不能自由伸缩时,在短距离内会出现不均匀横向释放,横向弯曲直接影响列车安全,严重时会造成列车脱线。因此换施工中必须成立条巡检看护组,负责监控线下条的变化及变化后的处理工作。总之长条的看护工作是换施工中尤为重要的安全环节和安全风险防控的重中之重。 关键字:长条;横向弯曲;看护;安全 1.巡检看护标准: 1.1长端部应散布在设计位置,其误差应不大于 100㎜。长节应散布在线路两侧距轨枕头部外侧 350㎜范围内,碎石面平整并低于轨枕面 20-30mm,不得侵入限界。卸下长顶面不得超过既有线走行顶面。 1.2卸条端头各 10m范围内,平砟宽度不少于 500mm,且条平顺。卸前由专人对工平整后的砟肩进行检查,对未达标处所及时进行整改。 1.3卸后相邻两根长钢轨端部要错开搭接不少于 200mm,底间距不少于 50mm。一根长条端部置于另一根长条端部的内侧(外侧长条端部应适当远离既有线约为 1m左右,内侧长条端部平直),使之条端头横向错开或搭接,防止长条爬行侵限。 1.4长卸车后按规定要安设加固器,安设标准为: ( 1)长条两端在距离轨端 3-5m处各安设加固器 1个,长条中间加固器均匀布置,加固间距宜按每 100m一处控制,曲线地段应适当加密设置。 ( 2)新型加固器联接既有钢轨一侧卡具要上紧螺栓。老式木制加固器扣件在既有线、线下长条上均要上齐,但线下长条扣件不宜过紧,保证长条能够正常伸缩。 ( 3)长加固器安设详见《长加固器安设示意图》。 1.5在道口处,长节应卸在轨枕头外侧挖出的承槽内,承槽距离钢轨头部外侧应 500㎜(困难时应大于 300㎜),且不得超过既有走行顶面。 1.6明桥上卸时,桥梁两侧护梭头处各加设 1处加固器,桥上钢轨放置在压梁木外侧木枕枕头上,并采用 2股 8号铁线与桥枕及压梁木进行捆绑的方式进行捆绑固定。铁线与压梁木及枕木之间用废胶垫保护,以防损坏枕木。 2. 安全风险研判 2.1卸后长条易高出基本面,存在行车风险。 2.2卸后长条接头处,易造成相邻两根钢轨胀顶死,条侵入限界,存在行车风险。 2.3加固器的安设不标准,卸后长条易胀侵入限界,存在行车风险。 2.4电务及车辆部门等旁设备不按标准防护,卸后易造成联电及损坏设备,存在行车风险。 2.5小曲线半径、大坡道地段及复线车流大卸后易造成长条胀及爬行,存在行车风险。 2.6明桥、道口、道岔处卸,易造成长条掉落及侵限,存在行车风险。 3.人员配置 3.1焊前及换后巡检看护组人员:不低于班长的巡检负责人 1名,驻站联络员 1名,防护员 1名,作业人员 2名。 3.2焊后巡检看护组人员:不低于班长的巡检负责人 1名,驻站联络员 1名,防护员 2名, 6名作业人员。 4.安全措施 4.1.长巡检时间范围 :5-9月份 7:30~ 16:00,其它月份 8:00-16:00。如实际气温变化较大时,可根据气温变化情况调整巡时间。负责焊后长巡检的车间,每日巡检时段依据上述时间开始巡检,至施工封锁时止。 4.2每日由车间指定副主任添乘轨道车,查看区间条对头的爬行及重点风险处所状态。对长存放安全和巡检组的质量进行跟踪监督和超限处理指导,对不良处所记录并通知巡人员处理。 4.3待焊及换后长条要做到每日巡检,若温差较大时,必须增加巡检班次。焊后条每日往返巡检。高温天气要加大巡检频次。 4.4将当日的巡出发时间、开始作业时间、巡人员、防护人员、驻站联络员、巡位置及计划完成时间等信息,由巡负责人在交班会时进行汇报。 4.5每日巡要进行温测量,巡记录上要记录好测温时间及温,巡位置及负责人姓名。 4.6巡时必须重点关注接头,在接头上涂写巡检日期及时间,巡检时的温。遇见头对头必须拨开,一端头离既有走行头外侧 1米左右,另一端平直。 4.7巡时要及时处理绝缘处所,电务导线深卧,不能裸露,如遇困难地段可用胶垫垫好,与钢轨底部保持距离,或用塑料管包裹。 4.8巡时,必须检查加固器是否安全有效,发现失效的加固器要及时处理。 4.9 巡时如发现碎弯,要及时进行应力释放,并派人重点看护。释放应力时,单线和双线路肩侧条向路肩侧外拨 S型,严禁在碎弯部位拨,并用坚硬物体安放在枕木头外侧碎弯处阻挡钢轨,防止钢轨向既有线路靠拢。两线间侧条必须进行撞作业,消除碎弯。 4.10根据实际情况,温度急剧升高、温差较大时必须申请临时天窗对焊后条撞放散应力,放散时间以每日上午 8:00-11:00为宜。 4.11巡视人员发现待铺长已明显侵入限界并危及行车安全时,应立即设置停车信号,及时向车间、相邻车站准确汇报胀里程及胀影响范围,同时封锁区间进行处理。车间向段指挥中心报告处理情况。当现场巡视人员处理有困难时须及时通知车间加派人员进行紧急处理。 5 结束语 哈尔滨工务机械段通过多年来的无缝线路线下长条防胀工作,已经形成了行之效的作业标准及管控措施,在换大修安全管理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经过多年来现场施工执行情况证明,加大长条巡检看护工作力度,不仅现实施工生产的安全有效,也保证了行车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国产147mm节距齿轮齿形主要采用标准渐开线,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寿命比较短,易发生齿面磨损和轮齿折断的情况,为研究齿轮失效原因,综合分析过渡处齿轮啮合方式。采用Pro/E建模和装配,仿真模拟销过渡处与齿轮的啮合,对比分析找出过渡处齿轮最易损坏的工况,最终避免此种啮合形式。

  • 标签: 齿轨轮 Pro/E 啮合特性
  • 简介:摘要地铁牵引电网是向地铁列车输送电能的输电线路,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列车上的受电弓或受电靴向地铁列车提供电能。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的牵引电网主要由三种形式,包括柔性架空接触网、刚性架空接触网以及接触系统。其中,我国地铁中较为常用的是接触系统。本文通过阐述对地铁接触供电道床施工技术,对钢轨面与道床面的高度控制道床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 标签: 城市地铁 接触轨 道床 施工技术
  • 简介:1 摘要

  • 标签: 2
  • 简介:摘要起重机械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着机械零配件、铸造、物流、运输等多个产业迅猛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生产设备。怎样才能高效率且安全平稳地完成零部件的吊运工作,对企业的生产的效率有着较大的影响。在众多品种的起重机中过起重机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实时地、快速地、安全地完成零部件在超大跨度车间转移,大大提高车间内零部件的转运效率。研究的新型过起重机采用固定驳接站过的起重机通过自动对位系统、对接锁定系统、补偿系统等来实现智能化实时过,该项实时过技术可以实现生产部件的实时快速大跨度转运,减少吊运工序,较小因吊运对部件的磨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事故风险,具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 标签: 起重机械 铸造 锁定系统 补偿系统
  • 简介:摘要铁路隧道四电接口工程施工中过钢管质量通病严重,堵塞、变形、埋设位置不精准等问题频发,给隧道工程竣工验收带来了很大影响,各施工单位在过钢管返工上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大瑞铁路隧道工程通过过钢管预留槽整体施工技术规避了目前过钢管施工上的质量通病,本文详细介绍了该工艺的相关流程、施工要点,与传统施工方法在质量、进度、安全、成本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 标签: 铁路隧道 过轨钢管 预留槽 整体施工
  • 简介:摘要:项目基于阿克苏至阿拉尔铁路特殊的施工条件,轨道设计为有砟轨道,长钢轨设计为利旧再用。为了实现轨道工程的工期目标、提高铺轨施工效率,项目优化总结出了有砟轨道再用长直铺施工技术[1],通过改变“换铺法[2]”的施工工艺并结合“单枕综合铺设法”的作业方式,实现了分阶段施工、提高工效、缩短工期的目的。同时通过增加精调、精捣工序,提高了线路的平顺性、设计时速120km/h的线路实现TQI综合指数[3] 4.5以下的目标。项目通过反复施工验证,最后总结出了有砟轨道再用长直铺施工技术,供后续施工参考。

  • 标签: 有砟轨道 再用长轨 直铺施工 技术研究
  • 简介:摘要:旁智能运维技术作为车辆智能运维的关键核心技术,对车辆关键系统设备(走行部、车顶、车底等)的监测、车辆运行品质的评价、核心部件的预防性维护及预测性维护起着重要的作用。旁智能运维系统是以数据为驱动,充分考虑检修应用,通过健康管理技术,搭建检修信息管理系统,并结合智能检测装备,基于旁AI中台技术实现智能化维修决策与业务管理。通过增加状态修内容,最大程度实现均衡修、可视化作业调度与资源管理,最终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智能运维。旁设备对车辆状态进行检测,并通过网络传输到地面健康管理系统,通过从该系统的大数据中挖掘故障特征,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智能辅助车辆、人员决策。

  • 标签: 轨道车辆 智能运维
  • 简介:摘要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工具也在发展,人们的出行也随之增加。如今,远距离运输中,火车运输仍然占据很主要的地位,而短途通勤中,地铁也已成为城市中很主要的交通运行方式。除人们的交通出行外,货物或商品运输也需要这些交通工具。这些都属于铁路运输的方式,于是轨道便成为其中建设环节的关键。行区的安全保障也成为轨道建设的主要工作。本文介绍了行区的定义、目前行区最突出的安全问题及其安全保障措施。

  • 标签: 轨行区 安全保障 措施
  • 简介:桥式起重机大车在运行中会出现啃现象,轻微的啃会造成轮缘及轨道的侧面有明显的磨损痕迹,严重啃会造成轮缘和轨道的侧面金属剥落或轮缘向外变形,甚至脱轨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设备事故。针对这种情况分析产生啃的原因,找出对策消除啃

  • 标签: 轨道 啃轨 脱轨 车轮 大车运行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铁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在现阶段的铁路中,边声学诊断系统以现代声学诊断技术为核心,集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于一身,技术上无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与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安全技术装备的方向相一致。该装置针对运行中的货车轴承,在复杂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的列车运行工况下,能够及早发现轴承的早期故障,避免或减少燃轴、切轴和脱轨事故,保障列车行车安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标签: TDAS 轴承 轨边 声学诊断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高铁快速发展,隧道群的相继建成运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隧道施工能力最强的国家。随着高铁技术在铁路行业的不断深入和吸收,随着对高铁安全性能的不断关注和探讨,高铁通信、电力技术作为高铁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的稳定性和以及施工质量的可靠性越来越成为行业的关注焦点,铁路隧道通信及电力过管的埋设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成为通信及电力系统稳定的保障。 本文将从隧道过管施工技术优化的必要性入手,对当前我国相关施工技术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优化方案。

  • 标签: 隧道施工 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 措施研究 过轨管
  • 简介:摘要“先学后教”是对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一个历史性改革与突破。它使课堂教学重心前移,使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得以提前暴露、展现。教师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实施“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策略,可以充分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变成自立、自为、自律的自主学习,从而推进学生有效学习,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 标签: 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 有效学习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重要的铁路信号基础设备,道岔的运行情况与列车的安全运行和运输效率密不可分,一旦道岔运行发生故障没有及时检修,会带来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对于损坏的道岔件需要及时的更换。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高速铁路道岔件更换施工,从施工前准备工作入手,首先分析其施工作业流程,然后探究应急预案,希望可以借此给高速铁路道岔件更换施工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高速铁路 道岔轨件 更换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重要的铁路信号基础设备,道岔的运行情况与列车的安全运行和运输效率密不可分,一旦道岔运行发生故障没有及时检修,会带来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对于损坏的道岔件需要及时的更换。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高速铁路道岔件更换施工,从施工前准备工作入手,首先分析其施工作业流程,然后探究应急预案,希望可以借此给高速铁路道岔件更换施工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高速铁路 道岔轨件 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