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医疗检查技术不断发展中,人们对于一些旧的医疗观念出现了变化。早期诊断乙型肝时常参照血清免疫乙型肝炎病毒这一标准,而在现代医学研究中运用PCR方法对血清中HBVDNA检测,并且结合免疫组化法对肝组织HBsAg、HBcAg检测,最终结果显示血清HBVM阴性难以彻底清除HBV感染的存在。为了给后期治疗提供指导,需深入了解血清中HBVM阴性的相关问题。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病毒携带者
  • 作者: 李玉慧 杜勇 李璐 刘明岭 蒲椿 李天红 白慧 张学武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 100044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保定 071000 ,保定市第一医院肾内科,保定 071000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广州 510405 ,昆明市经开人民医院中医科,昆明 650217 ,南充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南充 637000 ,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风湿疼痛科,安阳 455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肌炎(DM)患者心脏受累的临床及免疫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至2018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271例成人皮肌炎患者的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皮肤、肌肉损害特征及实验室指标(包括炎性标志物、自身抗体等),并将心脏有无受累进行分组比较。结果皮肌炎患者心脏受累的发生率为15.9%(43/271)。心脏受累的患者表现为心肌肌钙蛋白(cTnI)升高,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T波异常(27.9%,12/43)、窦性心动过速(16.3%,7/43)、ST-T改变(14%,6/43)及右束支传导阻滞(7%,3/43);超声心动图异常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23.3%,10/43)、心包积液(23.3%,10/43)。心脏受累组患者易出现皮肤破溃及合并间质性肺炎(ILD),该组患者发生急进性间质性肺炎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心脏受累组(30.2%,13/43)。心脏受累的皮肌炎患者更易出现贫血、肌酸激酶升高及补体C3、血白蛋白低下,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抗Ro-52抗体、抗Jo-1抗体在心脏受累组多见,与无心脏受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心脏损害是皮肌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心脏受损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cTnI升高,该组患者易合并急进性ILD及抗Ro-52、Jo-1抗体阳性,病情活动度高。

  • 标签: 皮肌炎 心脏 间质性肺炎 抗Jo-1抗体
  • 简介:摘要我校引进了PBL这种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我们将其引入了2012级临床医学教改实验班的医学免疫课程,在本文中,笔者对我校2012级临床医学教改实验班的免疫试卷进行考试分析,并以普通临床医学班级作对照,评估两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之间的区别。

  • 标签: PBL,医学免疫学,考试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产妇产前检测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入院的200例孕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产前检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免疫检验,检验项目包括HBsAg/HCV/HIV、梅毒抗原、微生物抗原,监测两组孕妇及胎儿健康状况,统计相关疾病发病率及高危妊娠率。结果观察组乙型肝炎、梅毒、微生物感染的发病率及高危妊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免疫检验项目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高危妊娠,值得在产前检查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孕产妇 产前检测 免疫学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无法适用医学的飞速发展,笔者通过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及手段,优化实验项目、改革实验内容、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改革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了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 标签: 病原生物学免疫学 实验教学效果 探讨
  • 简介:摘要医学免疫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纽带,该学科具有多交叉、知识量大、内容抽象和理论性强等特点,传统教学容易将有血有肉的立体化知识线性化罗列。本文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思维、质疑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免疫学 存在问题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免疫功能对于机体抵抗病毒感染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及相关病毒感染所诱导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及其免疫病理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新冠疫苗与抗体药物的研发现状。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免疫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艾滋病患者接收抗病毒治疗的免疫效果,并分析其中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方法对150例患者进行动态观察,观察各病例抗病毒治疗的免疫效果,对年龄、性别、感染途径、WHO分期、是否摄入酒精、是否按医嘱服药、治疗方案、药物毒副作用等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影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因素。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饮酒与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无关(P>0.05),患者的感染途径、WHO分期、是否按医嘱服药、治疗方案和药物的毒副作用等因素均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免疫失败有关(P<0.05)。结论HIV/AIDS抗病毒治疗免疫效果较好,但同时也应根据免疫失败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抗病毒治疗 HIV AIDS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人体内的微生物可通过多种机制调控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从而影响人类健康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反之,免疫系统也可影响人体微生态的构成和功能。随着微生态免疫相关研究的深入,衍生出一个新的概念——免疫微生态。本文对免疫微生态的概念、发展历程、免疫系统和微生态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 标签: 免疫 微生态
  • 简介:摘要胰腺导管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隐匿性强、侵袭性强、易转移、耐受放化疗的特点,故其5年生存率极其低(<8%)。寻找全新的治疗方法是目前改善胰腺导管腺癌预后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重要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以及免疫细胞治疗等多种方法治疗胰腺导管腺癌的临床试验大量开展,令人失望的是尚未取得满意的临床获益。胰腺癌癌巢的特殊微环境使得免疫治疗并不像其他恶性肿瘤发挥预期的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胰腺癌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特点以及不同类型的免疫疗法国内外的最新临床研究,并从免疫微环境特点出发分析联合治疗机制与潜力。

  • 标签: 胰腺肿瘤 免疫治疗 肿瘤微环境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胃腺癌的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及癌症相关通路,结合免疫细胞微环境预测胃腺癌的预后。方法从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TCGA)和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下载RNA测序数据和临床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343例胃腺癌组织和30例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根据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与生存相关的免疫相关基因并构建预后风险模型,并使用CIBERSORT算法探索免疫相关基因与免疫细胞微环境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库中共获得8 20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4 908个上调差异表达基因、3 294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GSE118916中共获得1 76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909个上调差异表达基因、853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最终获得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IRG)共78个,其中47个上调基因、31个下调基因;其中BMP8A、MMP12、NRG4、S100A9和TUBB3证实与胃腺癌患者的生存显著相关。生存分析表明高风险组预后差,多因素分析显示风险评分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并在TCGA数据集和GEO外部验证集都有良好预测性能。此外,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分析结果表明,该风险评分可以反映肿瘤免疫细胞微环境的状态。结论BMP8A、MMP12、NRG4、S100A9和TUBB3及其构建的风险模型与胃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结合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为胃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生物信息学 肿瘤微环境 预后 免疫相关基因 胃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补体系统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清除异物并维持内环境稳定。一直以来,补体系统的参与被认为是抑制肿瘤发生的有效手段在对恶性肿瘤的免疫监视中发挥作用。然而,最新的研究指出补体也能促进肿瘤生长。本文就补体系统与肿瘤免疫的研究展开综述。

  • 标签: 补体系统 肿瘤免疫 抑制 促进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分析膳食模式与人体免疫水平和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以膳食模式、膳食结构、营养素、食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膳食纤维、炎症、炎性、氧化应激、免疫力、免疫为中文检索词,dietary、nutrition、nutrients、food、diet、vitamin、immune、immunity、inflammatory、inflammation、oxidative stress为英文检索词进行逻辑组合,系统检索万方、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从收录起始日期至2020年1月10日相关文献,逐步筛选后进行归纳探讨。结果共纳入1篇中文文献和22篇英文文献,其中横断面研究9篇、干预性研究7篇、队列研究6篇以及巢式病例对照研究1篇。膳食模式常见的评价方法有膳食炎症指数(DII)、膳食炎症评分(ISD)、经验性饮食炎症模式评分(EDIP)、膳食依从性评分和健康饮食指数。地中海膳食模式和以蔬菜、水果、豆制品、鱼和奶制品摄入较高的健康膳食模式研究较多,共13篇。地中海膳食模式可降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计数(WBC)和纤维蛋白原等炎症标志物,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功能评分等代谢性指标水平,改善慢性炎症性疾病,降低慢性病发生风险。健康膳食评分越高,促炎因子水平越低,即使未达到膳食推荐量,其饮食越健康,炎症因子水平越低。西方膳食模式可增加CRP、IL-6、E-选择素、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等炎症因子浓度,以及2型糖尿病发病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但也有1研究未发现其与炎症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结论膳食模式与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不同膳食模式根据食物摄入特征具有不同的炎症潜力,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免疫功能。

  • 标签: 免疫 膳食模式 系统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发现知识,探索真理的能力,是授之以渔而非鱼。

  • 标签: 教学 利用 高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