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在未来的2~3年中,将会看到远超早先预测的整个安防行业增长值.1999年对门禁市场2002~2005年的复合年度增长比预计为11%,而现在,对2000~2006年门禁市场(结合全部生物技术)的复合年度增长比则跃升为39%!

  • 标签: 非接触式智能卡 门禁系统 安全防范产品 安全防范技术
  • 简介:为解决航班审批与空管单位运行能力动态匹配的问题,在对空管单位运行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成长与投资不足”系统基模,建立了空管单位安全与发展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检验后,利用该模型分别对传统发展、高速发展和协调发展3种模式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高速发展模式下,短期内空管单位管制保障架次增长较快,但空管单位运行能力增长不足,在某一时刻管制架次会急剧降低;而在传统发展模式下,管制保障架次增长缓慢,发展后劲不足;在协调发展模式下,通过提高安全投入水平,可以使空管单位运行能力增长,不安全状况保持较好水平,空管单位能够实现持续安全发展。

  • 标签: 安全管理工程 空管单位 安全与发展 系统动力学 系统基模 成长与投资不足
  • 简介:密集场所人群疏散问题直接关系到大型公共场所的安全保障能力。应用群集动力学理论方法,在密集人群群体流动过程和个体流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对已有的人群疏散数学模型进行改造,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意义。以实际人群密集场所为例,进行数值仿真,寻求一定人流密度和疏散时间约束下的最佳疏散通道宽度以及关于开放疏散出口数量的最佳疏散策略,以达到最佳的疏散效果。为有效解决应急环境下密集场所人群疏散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可用于指导密集场所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改进,以及疏散过程中的调度管理优化等。

  • 标签: 系统工程 人群疏散 疏散时间 动力学模型 应急管理 数值仿真
  • 简介:从污泥表观干燥动力学人手来研究污泥干燥并进行数值模拟,根据在自制实验台上测得的圆柱污泥的干燥失重曲线,采用等温热分析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得出了污泥干燥失水率与时间的关系式,这一关系式说明污泥干燥时间与包含失水率的多项式呈线性关系,其斜率作为研究污泥表观动力学的重要参数之一,与干燥温度及污泥特征尺度有关。根据实验结果拟合出描述斜率与干燥温度及污泥直径3者关系的表达式,验证实验表明,拟合斜率值与实验值接近。拟合斜率值可估计污泥干燥所需时间,这是一种定量描述污泥干燥速率的方法.对进一步研究污泥表观干燥动力学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能源与环境工程 污泥等温干燥 失水率 温度 特征尺度 表观干燥动力学
  • 简介:底坑进水致电梯停运事件经过2010年4月17日0时左右,电梯维保人员接到消防报警运行人员的电梯报修电话,3区40栋左侧电梯有掉梯现象。17日0时20分电梯维保人员到达现场,

  • 标签: 安全事件 设备 运行人员 消防报警 电梯 底坑
  • 简介:在机场的候机大厅、价格昂贵的咖啡厅或者是豪华的餐馆里,我们会不时地看到一些手持各种无线装置的人.他们是一群移动的劳动者,与他们进行联系基本上都要通过无线装置,比如WAP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等.利用无线装置使这些流动的人群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他们的工作效率也变得更高.如同其他的技术创新一样,这种新技术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安全上的新问题.

  • 标签: 无线设备 安全意识 安全限制 安全管理 网络安全 加密
  • 简介:通过实验及动力学理论分析,对生物膜填料塔系统净化低质量浓度甲醛废气的适用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生物膜生化反应动力学分析显示,甲醛废气的生物净化有与其他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不同的生化反应动力学特征,其反应类型判别准数M值远小于1(M=0.004≤1.0),即生物膜中甲醛的生化反应速率远远小于其在液膜中的扩散速率,为慢速生化降解反应。针对净化低质量浓度甲醛废气的生物膜填料塔实验系统的研究表明,应用“吸收-生物膜”理论模型得到的甲醛净化效率、甲醛生化去除量和出口气体甲醛质量浓度的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尺分别到达了0、87、0、96和0.89,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吸附-生物膜”理论模型对应的相关系数尺分别仅为0、64、0.84和0.64。与“吸附-生物膜”理论模型相比,“吸收-生物膜”理论模型描述甲醛废气生物净化过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对生物法废气净化技术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环境工程 甲醛废气 动力学模型 生物膜填料塔
  • 简介:为了解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污泥的热解燃烧行为和动力学机理,利用热蕈差热分析仪,在不同氧气浓度下.对经过不同干燥温度干燥的污泥样品进行热重差热实验。通过分析氧气浓度和干燥温度刘样品热分析曲线的影响发现,干燥温度对污泥样品热分析的影响很小,但氧气浓度对其有明屁的影响;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热分析曲线有规律的向左偏移。在此基础上,提出污泥在不同氧气浓度条件下3种物质独立反应的热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在该模型中,3个阶段分别对应3种小同的物质独立反麻。在各种氧气浓度条件下,这3种物质的反应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廊模型。随着氧气浓度的上升,3个阶段对应的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呈现上升趋势。

  • 标签: 环境工程 污泥 热解 燃烧 动力学 氧气浓度
  • 简介:  现在,对各种公共场合大量使用的监控摄像头你可能已经不再陌生,你可能也知道那黑洞洞的"眼睛"后面,有目光锐利的监视人员正坐在监控中心,目不转睛地盯守着监视器屏幕,以发现任何可疑的人和事.……

  • 标签: 监控设备 装上大脑 视频监控
  • 简介:某石油化工企业一名员工,在去年设备春检时,为图省事没系安全带就爬上5米高的罐顶检修液位计,险些造成人身伤害事故。事后,这名员工说:“当时我只想到自己年轻,身体灵活,就没想过系安全带。我以后登高作业一定要系好安全带。”

  • 标签: 设备检修 石油化工企业 人身伤害事故 安全带 液位计 员工
  • 简介:以不溶性腐殖酸(InsolubilizedHumicAcid,IHA)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U(VI)。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pH值、时间、U(VI)初始质量浓度和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热力学及等温吸附规律,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35℃下1.4g/L的IHA在pH值为5时对10mg/LU(VI)的去除率可达99.37%;IHA对U(VI)的吸附是自发的、放热的反应,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决定系数达0.99以上;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决定系数为1;IHA吸附U(VI)后表面形态发生了变化,与U(VI)相互作用的基团主要是羧基和酚羟基,综合看来,IHA吸附U(VI)的机理表现为离子交换。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U(VI) 不溶性腐殖酸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 简介:<正>多年来广泛使用的机场安全检查设备,如磁力针、金属武器检测门、X射线检测仪等,能发现武器和普通炸药等危险品,在安全检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设备受原技术条件所限,不尽如人意,漏检失误较多。再加之当今随

  • 标签: 检测门 检测仪 全息摄影术 技术条件 微波成像 射线源
  • 简介:视频图像是安防监控系统的重要信息来源,为现场发生的事件提供最重要的信息和证据。而视频图像显示设备在显示和还原现场图像,供人员监视观看、及时发现现场的情况中,起了关键的环节作用。实际中,应根据不同的环境要求,结合显示器的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显示设备,以达到最佳效果。

  • 标签: CRT LCD PDP 大屏幕
  • 简介:针对发电厂热控设备因电源引发的一些故障现象,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 标签: 热控电源 可靠性 改造
  • 简介: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电气设备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电气相关工作的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应用电气设备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安装和调试工作,同时操作人员的规范性将对后续电气设备的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关单位必须加强电气设备安装调试技术的应用,以确保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避免相关风险,减少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故障和安全事故。

  • 标签: 电气设备 安装与调试 技术分析
  • 简介:化工生产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腐蚀性强的特点,火灾、爆炸是化工企业伤亡人数比例最高、损失最大的事故之一,所以预防火灾、爆炸是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其中,生产设备的频繁检修、动火是其重要的一环。

  • 标签: 动火检修 化工设备 安全技术措施 企业安全管理 化工生产 易燃易爆
  • 简介: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使用着各种机械设备,可以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有力地促进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增长。但在使用机械设备过程中,由于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等原因,往往容易引发各种机械伤害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影响生产正常进行。在生产安全事故中,机械设备对人体伤害的事故占据很大的比例。近几年来全国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以及未遂事故中,机械伤害占了80%。如何控制机械伤害事故,值得业内人士关注和重视。

  • 标签: 机械伤害事故 机械设备 机械行业 生产安全事故 防范 产品生产周期
  • 简介:由于连续性生产特点,炼化装置设备的检维修,不仅涉及与生产的衔接,而且还涉及多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因素,以及动火、受限空间、吊装、高处作业、用电等多种特殊作业,加之检维修工作时人员相对集中,现场安全管理难度非常大。

  • 标签: 现场安全管理 维修 设备 三阶 生产特点 炼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