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长序列干旱时空变化能准确地反映区域气候干湿变化趋势,基于1901-2009年松嫩平原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采用干燥度指数、气候倾向率、M—K突变检验、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松嫩平原生长季百年序列干湿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1)松嫩平原生长季干燥度呈现全区减小趋势,地表趋向湿润,且具有自西向东递减的空间特性;2)干燥度气候倾向率空间分布为-0.019×10^-1~0.004x10^-1a^-1,松嫩平原西部干燥度下降趋势显著;3)干燥度代际变化较明显,且1926年为由干旱向较湿润转化的突变点;4)降水量是决定地表干燥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地理学 干燥度指数 生长季 松嫩平原
  • 简介:为了解湛江地区农业土壤及主要作物(可食用部分)中砷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共采集了106个土壤表层样品和43个农作物样品(包括蔬菜、水果、甘蔗和稻谷),并评价了农作物食用的安全风险。结果表明,湛江地区农业土壤中砷平均质量比为4.04mg/ks,符合国家土壤1级标准(GB15618—1995)的样品占98.1%,与国内外不同地区土壤砷平均含量相比,湛江地区土壤中砷平均含量相对较低。湛江地区各区域土壤受砷污染程度大小依此为:雷州、廉江、霞山、赤坎、徐闻、麻章、坡头、遂溪、吴川;4种主要土壤利用类型受砷污染程度大小依此为:水田、果园土、甘蔗地、菜地。湛江地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蔬菜、水果(含甘蔗)和稻谷可食部分砷平均质量比总体较低,分别为0.470×10^-1mg/kg、0.440×10^-1mg/kg和0.179mg/kg,均符合我国有关蔬菜、水果及粮食的卫生标准(GB18406-2001),与我国土壤砷清洁地区的统计数据相当。湛江地区蔬菜、稻谷和水果3大类作物可食部分通过“土壤-植物-人体”途径年平均摄入量为39.45mg/(人·a),约占允许摄取限值(547.50mg/(人·a))的7.2%,可见,食用湛江地区出产的蔬菜、水果和稻谷等农产品砷的安全风险不大。

  • 标签: 环境学 土壤 农作物 分布特征 食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