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二氧化硫在活性炭表面的转化率直接影响着活性炭吸附量的大小,所以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温度在60℃以上.水蒸气含量在6%以上,转化率达到95%以上。

  • 标签: 活性炭 脱硫 二氧化硫 硫酸
  • 简介:用3种不同的脱附方式对吸附饱和的ZX-238型活性炭进行了脱附实验,发现第2种脱附方式效果最佳,脱附过程中水洗过程在5min以上脱附率高达95.70%,水温在50℃以上脱附率可达97.95%;循环脱附发现第2次比第1次的脱附量降低了许多,之后降低得逐渐减少。

  • 标签: 活性炭 脱附 再生 脱硫
  • 简介:研究了窗口温度下活性炭用于烟气脱硫的控制条件,对影响活性炭烟气脱硫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烟气进口氧气含量为9%左右,温度在190℃左右脱硫率较佳;水蒸气含量增加,脱硫率增大;空塔速度增大,脱硫率降低;活性炭用于工业当中要考虑适当的水蒸气含量和空塔速度以节约成本。

  • 标签: 活性炭 烟气脱硫 氧气含量 温度 窗口温度
  • 简介:摘 要:火力发电厂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对环境、气候造成一定的影响,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余村考察,以充满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12年火力发电厂根据环保部、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提出在沿海地区、京津地区、火力发电厂烟尘排放浓度:<5mg/Nm3;二氧化硫排放浓度<30mg/Nm3、氮氧化物排放浓度<50mg/Nm3(标态,干基,6%02)的要求。火力发电厂根据环保部、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在2015年12月印发的《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需要对现有的脱硫、除尘系统进行提效改造,使氮氧化物浓度、粉尘浓度、SO2排放浓度满足超低排放标准:烟尘排放浓度:<10mg/Nm3;二氧化硫排放浓度<35mg/Nm3、氮氧化物排放浓度<50mg/Nm3(标态,干基,6%02)。2014年在国家和当地政府及集团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厂积极响应国家各项超低政策,快速推进电除尘、脱硫系统的超低改造工作,截止2017年我厂烟尘排放浓度、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已按照要求达产达标排放。同时先后获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昌吉州环保厅一致好评,并在2018年各台机组电除尘、脱硫在第三方的协助下验收完成了环保验收。

  • 标签: 火力发电厂脱硫提效 电石渣湿法脱硫 节能降耗
  • 简介:介绍了目前烟气脱硫石膏资源化的路径,以烟气脱硫石膏为主要原料制备建筑石膏、粉刷石膏、石膏砌块、纸面石膏板、腻子、水泥缓凝剂等建材以及α型半水石膏。烟气脱硫石膏的品位较高,便于利用,是建材工业的宝贵资源;而以其制成α型半水石膏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 标签: 电厂 废渣 资源化 烟气脱硫技术 石膏
  • 简介:火力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硫是大气中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本文介绍了国家制定的关于火力发电产生的大气污染的一系列政策、法律和法规,作者根据这些以及二氧化硫的目前治理情况说明了火电厂脱硫业具有的广阔前景。

  • 标签: 火力发电厂 脱硫业 二氧化硫 煤炭 政策 发展
  • 简介:摘要:现代电厂对脱硫废水一般采用中和-絮凝-沉降-澄清等常规处理工艺,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系统运行基本正常。经过处理的脱硫废水,主要是降低脱硫废水的浊度、重金属和少量的硬度,但废水的含盐量没有明显降低,废水中还可能存在的硒、硝酸盐、有机物等成分不能通过常规处理工艺去除,对外排放会对水体造成一定污染。随着各国家对水资源的日益重视,零排放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的工艺特点,并在调试及试运阶段对其发现问题做了相应的优化研究。

  • 标签: 燃煤电厂 脱硫废水 物料平衡
  • 简介:摘要:高炉煤气的源头治理主要是脱除煤气中的COS、H2S、CS2,但是COS、CS2等有机硫化学活性低,难以被传统的脱硫剂吸收或转化,因此,选择合适的脱硫剂成为高炉煤气脱硫的关键及难点。根据在煤化工、石油化工等行业的经验,需要先将COS、CS2转化成容易被吸收脱除的H2S,然后再采用适宜的方法将其脱除,最终实现高炉煤气精脱硫

  • 标签: 高炉煤气 羰基硫 水解 氧化铁脱硫剂
  • 简介:摘要:脱硫装置在进行脱硫同时,能协同脱除烟气中的烟尘和其它污染物,脱硫装置的烟尘脱除率与吸收塔设计中如喷嘴浆液的雾化粒径、液气比、空塔气速及入塔烟尘粒径等因素有关,而这些参数均与脱硫装置脱硫能力也密切相关,协同考虑脱硫、除尘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对现有的工艺路线及配置进行优化,将除尘装置与脱硫装置协同考虑,通过脱硫设备去除二氧化硫的同时,又能效降低粉尘排放浓度。

  • 标签: 烟气脱硫 除尘 脱硫塔 液气比 流场模拟
  • 简介:采用将脱硫废液与炼油废水按比例混合之后对其进行处理的方法,通过批式试验,考查混合废液的BOD5/COD指标及其COD、NH3-N、S2-的去除率。筛选合适的混合液配比,分别对500:1和800:1的混合废液进行了模型试验,分析了COD去除效果。结果表明:800:1的混合废液在10d之后,出水COD为134mg/L,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要求。最终确定炼油废水与脱硫废液混合的合适比例应不低于800:1。

  • 标签: 脱硫废液 炼油废水 配比 批式试验 模型试验
  • 简介:摘要:一定程度而言,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进步的发展,电厂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相对充足的能源。然而在其实施运行期间,会产生大量脱硫废水,进而影响着周围环境的污染,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人员必须重视电厂脱硫废水处理的相关技术与方法,积极寻找合理化的脱硫废水技术,进而降低电厂对环境的污染。就此,本文就电厂脱硫的废水处理技术与应用进行简要论述。

  • 标签: 电厂 脱硫废水处理 工艺
  • 简介:摘要:火电厂脱硫除尘节能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通过对电除尘控制系统和脱硫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火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火电厂脱硫技术与环保措施。

  • 标签: 火电厂 脱硫技术 环保措施
  • 简介:摘要:能源产业中,电厂作为核心能源供应单位,其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锅炉燃烧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因此,针对电厂锅炉的脱硫脱硝及烟气除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仅具有紧迫的实践价值,更是当前科技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 标签: 电厂锅炉 脱硫脱硝 烟气除尘
  • 简介:针对改性活性炭脱除硫化氢过程,研究了空速、温度、原料气浓度、颗粒分布孔径4个主要工艺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速在1500-4200h^-1时穿透硫容随着空速的降低而增加,当空速继续降低为1200h叫时穿透硫容基本不变;当0~4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穿透时间增加,脱硫效率提高,当温度超过40℃时,随着温度继续升高脱硫效率降低;相同空速下原料气硫化氢浓度变化只改变穿透时间;改性活性脱硫剂发挥脱硫作用的微孔结构范围是1~5nm。

  • 标签: 硫化氢 改性活性炭 脱硫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火电厂运行灵活性与调度优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分析火电厂的运行特点和灵活性需求,以及调度优化原理和关键技术,揭示了提升火电厂运行效率和响应能力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效果评估,展示了技术应用在提高火电厂运行效率方面的作用。展望未来,智能化、综合化和协同化是火电厂运行灵活性与调度优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火电厂 运行灵活性 调度优化 技术应用
  • 简介:为了拓宽我国脱硫石膏的利用途径,实现对脱硫石膏直接利用,本研究选取谷氨酸钠作为缓凝剂,聚羧酸作为减水剂,对脱硫石膏现浇墙体材料进行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电厂的脱硫石膏经过55℃预烘干2h,160℃烘干3h,按照GB/T17669.4-1999确定标稠需水量,添加3%谷氨酸钠作为缓凝剂,0.5%聚羧酸作为减水剂时,现浇墙体材料的初凝时间约54min,终凝时间延长至96min,复配后初终凝时间满足施工要求;墙体材料的绝干抗折强度为3.31MPa,绝干抗压强度为12.27MPa。

  • 标签: 脱硫石膏 缓凝剂 减水剂 初终凝时间 抗折抗压强度
  • 简介:摘要:燃气锅炉烟气采用钠基SDS干法脱硫+SCR选择性催化脱硝工艺有效处理,核算脱硫脱硝系统运行成本较高。结合现场实际及运行效果剖析,SCR脱硝系统在煤气质量波动时,在增加脱硝剂尿素投入量仍有部分时间易造成氮氧化物排放超标,需降低生产负荷保障系统外排氮氧化物达标排放。在当前环保形式及经营情况下,亟需提高脱硫系统反应率及脱硝效率,在保障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实现污染因子精准控制,脱硫脱硝系统精细化达标运行。

  • 标签: 脱硫脱硝   环保排放   工艺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