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2 个结果
  • 简介:平原地区考查洪灾,采用沉积地层学或孝考古地层学的方法来探寻水灾发生的证据已有很大困难。为此,通过对长江三角地区历史资料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筛选,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并得出该区域洪灾发生的规律性。尽管所得出的洪灾发生波动周期或峰值、峰谷序列较为粗略,不够严谨,然而作为在较长的历史时段(2000aBP)内考察、分析洪灾的发生过程和自然历史特征并总结出其规律性,应该说此结果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关本区洪灾历史演变规律较为清晰的脉络。同时也为预测下一个洪灾峰值期的到来提供了可能性。千年长跨度洪灾峰值周期内明显地表现在200-300年的中等跨度洪灾峰值变化周期,预示着2000年前后又一次可能的洪灾峰值期的到来。

  • 标签: 长江三角洲 历史洪灾 洪灾峰值期 发生规律
  • 简介:以额济纳2011年生态输水期间(4月)和生态输水间歇期(8月)两次巡测水样的水化学数据为基础,运用Kriging插值、Piper图等方法,综合分析单次生态输水情况下额济纳河岸带、戈壁带和农田绿洲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4月相比,8月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未发生明显改变,但TDS(总溶解固体)(2211.7~2974.3mg/L)、总硬度(251.5~357.3mg/L)以及各主要离子含量显著增加,空间变异系数增大(112.6~157.5);空间上,地下水化学表现出明显的变化特征,沿地下水径流方向,地下水TDS由小于1000mg/L增高到大于3000mg/L,垂直河道方向,距河道一定距离存在TDS峰值带;额济纳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潜水蒸散发、生态输水和抽水灌溉等。

  • 标签: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干旱区 额济纳三角洲
  • 简介:不规则网(TIN)作为一种表现维表面的离散数字形式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最常见的如数字高程模型(DEM)。目前,对由大量离散点组成的地形表面构建TIN最为成熟的方法为基于狄洛尼原则的构网方法。但是该方法并不能很好地顾及“地形特征线”。而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地形(如交通工程中的设计道路、疏浚工程中的设计航道、吹填工程中的设计堤坝)正是由大量的地形特征线构成,所以该方法并不能解决这类地形的建模问题。在总结狄洛尼网构网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疏浚工程和吹填工程探讨了基于多边形剖分的设计地形建模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 标签: 不规则三角网 设计地形 多边形剖分
  • 简介:长江开发史闪耀着中华文明的灿烂光辉,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有突出成就的一个重要领域。《长江志·历代开发治理》篇探求长江开发治理的历史经验,主要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长江水利开发互为因果;长江水利开发从古至今的趋势是由灌溉到综合利用,由局部到跨流域;治水人物起到加速开发进程的重要作用。借鉴和汲取这些经验,对于认识长江在未来民族发展、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开发治理方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长江志·历代开发治理》篇 述评 水利开发 灌溉 跨流域
  • 简介:长江是中国最大的通航河流,年运量约占全国内河运量的80%。但在宜昌以上的上游河段水流条件和水深受到滩险的限制,只能通行3000t级船队,年单向通过能力仅约1000万t。峡工程的建成,将根本性地改善上游660km航道的航行条件,年单向通过能力将提高至5000万t以上,万吨级船队每年约有45%~50%的时间可以直达重庆市的九龙坡潜;通过水库调节,下游枯水流量可从目前的约3000m^3/s,提高至5000m^3/s以上,使下游枯水期航运的通航条件得到相应改善。

  • 标签: 上游 下游 通航建筑物 水库调节 三峡工程 航行条件
  • 简介:长江志》是中国第一部以长江流域自然区域为范围,围绕长江治理开发为重点进行记述的江河专志。《长江志》系统翔实地综述了长江水系及流域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的概貌,统合古今地记述了长江水利

  • 标签: 征订启事 志征订 长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