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P-Ⅲ、Weibull分布模型对雨样进行频率分析优选出误差最小的理论分布推求出P-i-t表,应用3种先进数学优化方法推求暴雨强度公式,并对其计算精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管暴雨强度总公式还是分公式,其计算精度均能满足《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但分公式计算精度明显较总公式高,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建议采用分公式计算暴雨强度。

  • 标签: 暴雨强度 总公式 分公式 精度分析
  • 简介: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对精确计算过闸流量的需要,对现行的几种计算过闸流量的公式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渠道尺寸进行模拟比较,并分析了各个公式的来源、应用条件的差异。提出了在计算过闸流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等。认为准确计量工程中的过闸流量需要根据实际工程的闸门大小,渠道类型,渠道是否与闸门等宽,过渡段形式,是否有底槛等方面对经验过闸流量公式进行校准。

  • 标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过闸流量 弧形闸门 自由出流 淹没出流
  • 简介:蒸发量是水平衡的要素之一,在水循环研究和水资源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各种蒸发(散发)量的计算一般都通过对天然水面蒸发量计算才能得到。目前,求取水面蒸发量的方法很多,但公认的理论性较强的最通用方法当推彭曼(Penman)公式。然而,从彭曼公式建立的过程可见,公式具有地区性特点,实际应用时必须对公式中的参数进行地区性修正

  • 标签: 河北平原 彭曼公式 Penman 辐射平衡 修正公式 有效辐射
  • 简介:焊接组合梁是钢结构设计中经常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但其梁高的设计确定一般要经反复的试算直至其弯曲应力及剪应力低于或接近允许应力,并满足刚度要求为止。本文推导出了根据起控制作用的计算弯矩或计算剪力直接求出梁高的两个公式,从而避免了求梁高的试算过程。

  • 标签: 焊接组合梁 钢结构设计 梁高 计算公式 水工结构
  • 简介:为了提高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对GM(1,1)模型进行预测,得到残差序列,然后用残差序列建模对原模型进行修正,得到GM(1,1)的残差修正模型,将其应用到扬压力的预测中,结果表明模型精度大大提高.

  • 标签: GM(1 1)模型 残差模型 扬压力预测
  • 简介:本文基于淮河流域39个站点1961—2013年逐日降雨量,根据国家干旱等级标准和淮河流域实际情况对不同等级干旱所对应的界限值进行修正,采用小波分析,结合ARCGIS软件运用反距离权重法,对淮河流域干旱进行时空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总体趋势是干旱频率减弱。Z值在趋势变化上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90年代后Z值变化较为平缓,淮河流域的干旱情况有了一定好转。空间上,Z值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的分布较为分散,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干旱程度由西北向东南递增。

  • 标签: 干旱 Z指数修正 时空特征 淮河流域
  • 简介:建立立方抛物线形断面收缩水深计算的牛顿迭代公式,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其工程适用范围内的最大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6.07×10~(-5)%,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仅小于1.11×10~(-5)%。该迭代公式收敛速度快,且形式较为简捷,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为工程设计及水工设计手册的编制提供参考。

  • 标签: 立方抛物线 收缩水深 牛顿迭代 误差分析
  • 简介:为进一步提高洪水预报精度,扩展产流误差平稳矩阵的系统响应修正方法的应用范围,首先通过理论推导,比较了产流误差动态系统响应曲线修正方法与产流误差平稳矩阵的系统响应修正方法的特点,比较结果表明后者具有更强的修正稳定性以及更好的修正效果;然后通过理想案例和实际案例对该方法应用效果和参数选取进行讨论,应用结果显示产流误差平稳矩阵的系统响应修正方法应用于达开水库流域具有较好的修正效果,明显提高了洪水预报精度;参数分析结果显示存在一个最优的权重系数使得修正效果达到最佳,并且在实际流域上权重系数取值幅度较大。

  • 标签: 系统响应 平稳矩阵 权重系数
  • 简介:1999年以来黄土高原实施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程,但该工程是否加剧了区域水资源压力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为科学解析黄土高原水循环演变过程,基于Choudhury-Yang公式计算了黄土高原泾河流域2000-2014年蒸散发变化,并定量区分了气候因子和下垫面因子对流域蒸散发变化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泾河流域实际蒸散发呈下降趋势,年均降幅为-2.28mm;降水是该流域蒸散发变化的主导因子,其平均贡献率达到76.8%,远大于潜在蒸散发(40.8%)和下垫面变化(-17.5%)的影响。基于Choudhury-Yang公式的蒸散发归因识别方法,对定量区分气候和下垫面变化对流域蒸散发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 标签: Choudhury-Yang公式 蒸散发 气候变化 下垫面变化 泾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