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渭河下游河道水沙特性、冲淤变化分析,说明1960年三门峡水库尚未建库前,下游河道基本处于冲淤平衡状态。进入1990年后,河床的淤积已由1962年的渭淤17上延到临潼下游的渭淤25断面,说明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仍然在加重和上延。针对下游河道堤防现状和排洪不畅,提出应以中水河槽的河道形态、河床形态及地质构造理念,去分析研究下游河道存在的问题。建议采用中水河槽自身治理,南山各支流治理,以及外流域调水治理的新思路。

  • 标签: 渭河下游 河道 治理 建议 河道治理 下游河道
  • 简介:针对滦河下游防洪工程现状,结合2012年8月滦河洪水调查情况,在分析滦河下游河道特征、防洪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防洪形势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对策和建议,供河道综合治理和管理参考。

  • 标签: 滦河下游 防洪 问题分析 对策
  • 简介:黄壁庄水库下游滹沱河设计洪水受水库下泄量、区间来水量、洪水遭遇、洪水损失等多因素影响,依据实测洪水资料,在分析水库下泄洪水与区间洪水遭遇及洪水损失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库下游各河段的设计洪水,为河道治理提供设计依据。

  • 标签: 黄壁庄水库 下游河道 设计洪水 调洪演算
  • 简介:船场溪南二电厂建成于1978年,以后在南二电厂的上、下游分别建成了南一和南三等带库电站,极大改变了南二电厂的天然设计洪水条件。特别是南三电厂建成后,引起了上、下游电站之间的防洪影响争论。本文通过计算南二电厂,受上、下游水库影响前后的设计洪水流量及相应洪水位,并进行比较,从而客观地分析船场溪干流上、下游电站之间的防洪影响程度。

  • 标签: 洪水调蓄 洪水计算 防洪影响
  • 简介:滦河下游灌区是华北最大的水稻灌区.灌区从潘家口、大黑汀、桃林口三大水库引水.水源保证率高.多年平均水库供水6.84亿m^3.渠首引水7.68亿m^3。灌区控制面积168.75万亩,设计灌溉面积95.81万亩。输水干渠全长110km,分布着61座泵站100多台水泵,多年来一直是灌区供水管理的难题。

  • 标签: 滦河下游灌区 自动监控系统 泵站 应用 水库供水 控制面积
  • 简介:对222团竖井排灌治理土地盐碱化的水文地质效应分析,得出竖井排灌工程在本区降低潜水埋深较为显著,灌溉条件下农田土壤脱盐使潜水矿化度升高。同时竖井排灌即排水灌溉又可减轻土地盐碱化对干旱区农业生产的双重作用是适宜高效的。

  • 标签: 灌区 竖井排灌 盐碱化治理 潜水埋深控制 三工河流域
  • 简介:黄河挟带大量泥沙,沿岸地区进行引水灌溉不能忽略引入泥沙的处理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黄河下游发展引黄灌溉事业以来,目前不同灌区已基本形成适宜自身地理特点和灌溉需求的引水输水类型和入渠泥沙处理方式.本文根据引黄灌区所处河道位置和地域条件,结合灌区灌溉类型和泥沙处理方式,归纳提出了4种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沙调控模式,即,沉沙输水模式、输水沉沙模式、分水滞沙模式和输水输沙模式;根据不同水沙调控模式的形成条件、调控效果和存在的水沙问题,分析了适合不同水沙调控模式的输水输沙关键技术和重点调控目标,分别为沉粗排细调控、远距离输沙调控、分沙入支渠调控和泥沙入田调控;泥沙远距离分散输送技术是实现灌区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的重点.

  • 标签: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 灌溉类型 泥沙处理方式 水沙调控模式
  • 简介:1对《河流流量测验规范》的初步认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联合发布的《河流流量测验规范》(简称新规范)是与国际标准(ISO)接轨的国家标准。新规范的特点是先对国家基本水文站按流量测验精度分类(三类),再对每类水文站进行水位分级(分高、中、低三级),最后根据不同的水位级下的水流宽深比(B/D)和断面概化垂线流速分布形式参数(I/N11)选定优化测流方案(垂线、深点

  • 标签: 水位级 水库下游河道 流量测验 控制站 划分方法 保证率曲线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黄河下游河道发生了新的河床演变现象-河道萎缩,其特点是河床持续淤积,过水断面和过流能力持续减小.本文指出河道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具有较高含沙量的连续枯水系列造成的河床淤积,特别是主槽的淤积,而高含沙的中小洪水使嫩滩淤高,强烈压缩主槽,促进河道的萎缩.文章分析了形成河道萎缩的主要水文泥沙条件,认为枯萎的平面河势及断面形态具有不稳定性,只要来水来沙有利,萎缩河道的复NFDA1是可以期待的.因此,充分发挥小浪底水库的调水调沙作用,加速河道整治,开源节流,增加黄河下游的可用水量是改善当前黄河下游河道萎缩的当务之急.

  • 标签: 黄河下游 河道萎缩 不稳定性 复甦
  • 简介:挑流消能是目前泄流消能的一种重要方式,其挑坎下游消能工的布置和选型,对消能效果和消能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关系到工程整体的安全。通过一个实际工程,对溢洪道下游挑坎后的消能工布置进行优化,通过对原设计方案、水垫塘方案、挑坎下移方案对下游流态、流场、冲坑进行比较试验,从而对消能效果、坝脚和岸边流速及下游河道抗冲能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原方案中存在消能效率低、坝脚和岸边流速过大的问题,水垫塘方案解决了坝脚回流和对岸冲刷问题,但仍然存在水舌冲刷本岸边坡的问题,而在挑坎下移方案中这些问题均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因此推荐为本工程的最终泄洪消能布置方案。其成果对挑流消能下游消能工型式的选择和布置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消能 模型试验 挑坎 衔接消能工 水垫塘
  • 简介:概述为改善葛洲坝大江下游通航水流条件进行的一系列水工模型试验成果。其中分析了坝下河势的特点及其演变趋势;论证了解决大江下游通航问题的关键在于及早修建河势治导工程——二江导流堤,其作用二江主流左移,二江河槽进一步刷深,二江与大江水流交汇点随之下移,笔架山河段不再成为上行船队的难点。指出:在枢纽正常运行期间,更要精心进行泄洪调度.有计划地轮流冲刷二江及大江河槽.以保持坝下河床为W彤横剖面。

  • 标签: 葛洲坝 通航水流 水工模型试验 河床演变 坝轴线
  • 简介:渭河下游河道冲淤幅度大,各断面形态变化情况复杂,导致其平滩流量也剧烈变化。本文在分析沿程床沙组成、不同年代断面形态实测资料的基础上,概化不同河段不同年代河道的糙率、比降,探索提出了滩唇比降法计算断面的输水能力方法,所得结果与传统的水文站经验方法吻合较好,说明该方法是研究沿程不同河段输水能力的一种新的途径。对比分析得到渭河下游河道平滩面积与平滩流量具有指数关系的特点,深入分析了不同年代平滩流量与断面形态的影响关系变化规律。

  • 标签: 输水能力 断面形态 滩唇比降 平滩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