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始终聚焦在心搏出量上(即每搏量)。人们通过分析得到了一些关于心搏出量的理论模型,其中有线性理论模型也有非线性理论模型。这些理论模型在采用医疗器械测量心搏出量的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通过实验测量人体在不同体位的每搏量的数据存在一定差异。本文研究了解了理论模型和实验结果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多大范围内波动。研究了不同体位心室的每搏出量的多少,对于人在静态是采用什么姿势休息以及人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方法本文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统计法和文献资料(综述)法,对安庆师范学院的学生进行了左心室射血距离测量、左心室射血时间测量、心率、射血分数、每搏量、每分输出量和血压等心脏数据进行测量。又对不同体位诸如直立位、仰卧位、30°,90°等体位进行血管内径和最大血流速的测量等数据进行了测量研究和处理。结果通过以上的各种测量,更为直观的了解到左心室心肌向心性的收缩做功情况,可以测得左心室的射血时间,进而算出每搏量。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所采纳的实验数据平均值,在静态直立位的每搏量为44.49ml/搏,在仰卧位每搏量为45.79ml/搏,在身体与地面呈30°时每搏量为48.95ml/搏,而在身体与地面呈90°时每搏量则为47.08ml/搏。结论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每搏量较大。但当人体在静止不动时,即人在静态时,人体的不同体位对每搏量有较大的影响。根据已有的测量数据显示,人在直立位、仰卧位、90°、30°的每搏量是呈上升趋势的。随着姿势的变化,左心室的射血距离在不断的增加,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都有小幅度的增长。而左心室的射血时间却在减小。但大体上趋于稳定,在静态直立位的每搏量为44.49±29ml/搏,在仰卧位则为45.79+25ml/搏,在身体与地面呈30°时为48.95±22ml/搏,而在身体与地面呈90°时每搏量为47.08±22ml/搏。综上所述,在人体静态情况下,不同体位的每搏量是不同的。

  • 标签: 每搏量 不同体位 心脏左心室
  • 简介:摘要以土力学基本原理,结合岩土工程分析软件FLAC3D三维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结果和监测数据分析的能力和经验,重点对上海和宁波两地软土地区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时基坑内外土体及围护结构的位移和变形原理及规律进行分析,基坑的外土体位移临界面Sc,传导路径Lt及传导曲线斜率kt‐curve的概念,得出结论在基坑中,斜率的外侧是弯曲的,离围栏结构位置越近;随着挖掘深度的加深,Sc临界平面的位置逐渐下降,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 标签: 软土 深基坑 围护结构 变形 传导曲线
  • 简介:摘要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监测工作在尤为重要,其中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是监测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重点阐述了基坑深层土体位移布设与监测方法、测点埋设进程中注意事项、测点保护。

  • 标签: 深层水平位移 监测方法 测点保护
  • 简介:摘要土体位移计,是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一种常用仪器,常用于测量大坝、堤坝的纵向变形也可以测量岩石、混凝土、土体等的钻孔的轴向变形,常见于多只仪器串联使用。为建筑物运行状态提供判断的基础数据资料。本文主要浅谈土体位移计在大藤峡南木江副坝施工期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 标签: 大藤峡南木江副坝 安全监测 土体位移计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