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在建筑工程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空调系统冷热源的年运行能耗预测是静态投资回收期分析、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冷热源选型的重要依据之一.然而,在实际项目中通常选用iplv/nplv、设计工况cop进行年运行能耗估算,计算结果与实际能耗有较大的误差.在已知建筑设计冷、热负荷的前提下,引入平衡温度概念,采用bin方法预测不同温度下的建筑负荷,通过参数修正的方式预测江水源热泵机组在部分负荷率情况下功率,将热泵机组功率修正系数的变化函数拟合为水源侧进水温度和负荷侧回水温度的多项式.对长江上游地区江水温度及气象参数进行监测,并建立了江水温度与空气于球温度的数学关系.提出江水源热泵机组年运行能耗预测方法.该方法反映了系统运行的实际特征,且计算过程较为简单,可以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 标签: 江水源热泵 年运行能耗 平衡温度 bin方法 江水温度
  • 简介:建立了低温多效蒸发系统在变工况运行条件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加热蒸汽温度、加热蒸汽流量和供入海水流量对系统的蒸发产物负荷率和单位蒸发产物热耗率的影响,探讨了各效蒸发器中海水的温度和浓度的变化与装置结垢问题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结垢发生的前提下,即盐水浓缩比不超过2.5、顶值盐水温度低于75℃时,降低供入海水流量、增加加热蒸汽流量和提高加热蒸汽温度有利于系统运行.

  • 标签: 海水淡化 低温多效蒸发 变工况
  • 简介:通过对机械蒸汽压缩(mechanicalvaporcompression,MVC)-多效蒸馏(multi-effectevaporator,MEE)海水淡化系统建立模型,研究了压缩机输入功率与海水淡化系统运行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系统中压缩机与多效蒸发器之间相互耦合的匹配关系,探讨了辅助能源加热对系统运行状态及产水率的影响,并通过耦合风力发电机模型,研究了系统淡水产率随风电功率随机变化的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随压缩机输入功率的增加,多效蒸发器效间的传热温差增大,产水率也近似线性增加;辅助能源虽然有助于提高产水率,但其添加量不能超过一定的上限;对于一组平均为7.1m/s的随机风速,海水淡化系统的平均产水率为5.00t/h,平均产水能耗10.2kWh/t,而若采用20%辅助能源加热,可以使平均产水率提高0.21t/h。

  • 标签: 风能 机械蒸汽压缩 海水淡化 系统模拟
  • 简介:在长江上游地区的江水源热泵工程设计中,江水温度的全年变化情况是确定系统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对长江上游水温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重庆世纪会江水源热泵工程、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和重庆气象站的监测数据为依据,对江水水温和气温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多项式和非线性拟合,结果表明Boltzmann拟合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吻合度较好;采用长江寸滩站的实测水温对Boltzmann拟合模型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不同气温情况下的江水水温,可以在重庆主城区长江河段的水源热泵工程设计中应用。

  • 标签: 江水源热泵 工程设计 江水水温 气温 拟合模型
  • 简介:应用aspenplus软件,建立了平流、顺流、逆流三种进料方式的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工艺流程,并进行了流程模拟,模拟结果与文献[6]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建工艺流程的可靠性和流程模拟的准确性.在加热蒸汽质量流量和热力压缩机引射率相同的情况下,应用等温差分配法对三种进料方式海水淡化系统进行模拟计算,获得了造水比和比传热面积与蒸发器效数、浓缩比、效间温差和进料海水温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蒸发器效数对系统的热力性能有显著影响,当效数较少时,采用平流进料方式较为合适;增大浓缩比可以提高造水比,且比传热面积变化不大;当浓缩比较大时,可采用顺流进料,以降低结垢风险;增大效间温差,会降低逆流进料方式的造水比,但会增加平流和顺流的造水比;提高进料海水温度可以提升系统热力性能,但进料海水温度受末效二次蒸汽温度的限制.

  • 标签: 低温多效蒸发 海水淡化 进料方式 ASPEN PLUS 流程模拟
  • 简介:建立了真空管集热的太阳能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对其进行了求解。从造水量和耗能量两方面分析了定负荷和变负荷系统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定负荷时的年造水量稍大于变负荷时的年造水量;定负荷时,在1、2、6、11、12月份需要电辅子系统加热,耗电量大,在其他月份需要冷却子系统排走太阳能供热系统提供的多余热量,增加了单位造水总能耗。变负荷时系统造水量在40%-110%范围内变化,与定负荷系统相比耗电少,对热能利用较充分。

  • 标签: 太阳能 海水淡化 低温多效蒸发 真空管集热器 变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