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对秸秆氧化气化原理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氧化气化的特点。同时,还列举了作为炊事燃气供应系统应具备的特点和要求,相比较可知,氧化气化作炊事燃气具有不安全、费用高等不容忽视的诸多弊病。建议拟以秸秆氧化气化作炊事燃气的有关部门慎重考虑。

  • 标签: 气化 氧化 燃气供应 秸秆 弊病 部门
  • 简介:吸附效应是热物性实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探讨了圆柱定程干涉法相声速测量实验中存在的两类吸附效应,并分别分析了其行成原因;归纳了低压区相声速实验中异丁烷吸附及解吸效应产生的压力变化规律;建立了低压区吸附效应对相声速测量影响的模型,分析了吸附效应对异丁烷相声速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附与解吸引起的压力变化小于10Pa时,声速的相对变化小于1×10-5。接近饱和蒸气压时,吸附会导致共鸣腔壳体壁面形成一层薄液膜,壳体声导纳增加,频率半宽急剧增大,而相声速测量值呈现较大的负偏差。

  • 标签: 气相声速 吸附效应 圆柱定程干涉法 异丁烷
  • 简介:分析了六种不同的“冲击-膜“复合式冷却结构,将其应用在燃气轮机涡轮导向器叶片中弦区并对其内部流体的流动和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条件采用某燃气轮机的典型工况,流体物性参数随温度变化。将不同“冲击-膜”复合式冷却结构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冲击孔与膜孔在展向的排列形式对冷却效果有较大影响,叉排明显优于顺排;随着冲击孔的后移,冷却气体对腔内壁的覆盖面积逐渐减小,冷却效果逐渐降低,流阻逐渐增大;在来自冲击冷却和气膜冷却多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膜孔角度和所在面曲率对冷却效果和流阻的影响被大幅度削弱。

  • 标签: 冲击冷却 气膜冷却 换热 数值模拟
  • 简介:在低速大尺度叶栅风洞中对放大五倍的叶片模型进行实验,采用红外热像仪进行温度场的测量,研究在叶背表面不同曲率位置、不同主流Re、不同吹风比对膜冷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叶背处膜冷却效果随着吹风比的增大而降低;主流Re对冷却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吹风比不变时,冷却效果随Re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凸面曲率特征的膜冷却容易造成射流脱壁,沿程冷却效果下降幅度较大,在附着区域相对较小;在研究范围内,膜冷却效果随着曲率值的增加先增加再减小。

  • 标签: 气膜冷却 孔排 曲率 红外测温
  • 简介:液分离冷凝器是一种新型管翅式平行流冷凝器。选取相同传热面积的蛇形冷凝器与液分离冷凝器进行热力性能对比,通过实验测得了液分离冷凝器的热力性能,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出蛇形冷凝器的热力性能,采用最小熵增数和炯损对两种冷凝器进行了综合性能的评价。结果表明:在空气和制冷剂的进口状态和质量流量相同的条件下,在制冷剂面积质量流量为448.5~644.7kg/(m2·s),且空气体积流量分别为427和764m3/h时,液分离冷凝器的熵增数比蛇形冷凝器分别低10.4%~30.2%和6.5%~23.7%,炯损失低14.1%~29.7%和8.7%~23.8%,可见液分离冷凝器的综合性能优于蛇形冷凝器。

  • 标签: 热工学 综合性能评价 汽液分离冷凝器 熵增数 炯损
  • 简介:随着我国多源天然市场发展和整体供气管网的形成,多源直接接入管网混输已成为必然,不同气质源直接管道混的技术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基于CFD模拟,对不同气源混合输运的气质扩散规律进行研究,为混输管网合理设计和准确设定气质监控点提供依据,以保证燃气管网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重点对典型混气管路(Y型管)的天然气气质扩散规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掺混流体剪切层质量传递特征和天然气气质扩散规律。根据混湍流形态和质量浓度场分布特征,获得Y型管的三类混类型。通过对气质扩散质量浓度的不均匀性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的综合数据分析,建立了预测混气管道达到气质均匀的混合长度无因次准则方程,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方法和计算基础。

  • 标签: 天然气 混流 质扩散 CFD 混合长度
  • 简介:在天然气锅炉中引入柔和燃烧技术将大大降低NOx排放,高速未燃气卷吸高温烟气回流并与之快速掺混再燃烧是柔和燃烧的重要特征,因此,开展天然气锅炉关键结构参数优化设计以组织流场形成柔和燃烧所需的高温低氧反应气氛非常必要。基于天然气锅炉的工况特征,设计了热负荷15kW的模型燃烧室,采用数值模拟手段详细研究了燃烧室高度、喷嘴孔径、喷嘴相对位置及烟气出口尺寸对燃烧室流场、组分场及关键参数——烟气回流比的影响规律,并最终确定了燃烧室结构优选方案,对天然气锅炉柔和燃烧机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数据。

  • 标签: 天然气锅炉 柔和燃烧 射流条件 低NOX排放
  • 简介:选取了包括海上天然(offshorenaturalgas,ONG)、陆上天然(pipelinenaturalgas,PNG)和液化天然(liquefiednaturalgas,LNG)在内的11种源作为样本,对8中国燃具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民用灶具进行了天然组分变化导致的民用灶具CO排放响应测试。讨论了不同组分源对CO排放的影响,并对Weaver互换指数在预测CO排放方面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测试发现:对于初状态工况调节较好、适应性较强的灶具,当源组分发生变化时,不会出现严重的CO排放问题;灶具CO排放随着源华白数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黄焰的出现会更易导致灶具CO排放超标。针对中国灶具和气源特点,建议将Weaver互换指数中的不完全燃烧指数JI从JI≤0.05调整为JI≤0.04;为了保证当源发生互换时,不造成严重的CO排放问题,建议对进网源气质特性进行限制,宜引入华白数偏小、重烃类组分较少的源。

  • 标签: 天然气 民用灶具 CO排放 华白数
  • 简介:我国首台600MW国产化超临界燃煤机组——华能沁北电厂1号机组已于11月23日1时17分,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试运期间,负荷率i00.68%,热控自动投入率91.6%,保护装置投入率100%,主要仪表投入率100%。作为我国首台6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国产化的依托电厂,华能沁北电厂自2002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网公司、

  • 标签: 燃煤机组 600MW 华能沁北电厂 1号机组 自动投入率 试运
  • 简介:我国首台600MW国产化超临界燃煤机组一华能沁北电厂1号机组已于11月23日1时17分,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试运期间,负荷率100.68%,热控自动投入率91.6%,保护装置投入率100%,主要仪表投入率100%。作为我国首台6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国产化的依托电厂,华能沁北电厂自2002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网公司、河南省、市党委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 标签: 燃煤机组 600MW 华能沁北电厂 1号机组 自动投入率 试运
  • 简介:对某船用汽轮机内旁通流特性试验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基于可压缩N-S方程,利用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式及有限积分法,采用四面体非结构性网格,对内旁通流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了内旁通流道不同开度及旁通流道不同入口Ma的全压损失系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对内旁通流广泛适用的计算方法,为慢速机组内旁通流及旁通阀的设计和性能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内旁通流道 旁通阀 S-A湍流模式 全压损失系数
  • 简介:燃气机热泵是一项高效节能技术,在试验条件下其一次能源利用率PER为1.13~1.79.为了解变负荷时燃气机热泵的性能,通过试验得到了燃气机热泵的发动机负荷特性、发动机余热回收和燃气机热泵的总体特性曲线.结果表明: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燃气机热泵的COP和PER是下降的.但下降的幅度较为平缓,且保持较高的数值.通过对IPLVcop值的分析,发现燃气机热泵的IPLVcop比热泵系统的大,这说明燃气机热泵的部分负荷性能好,可以很好地实现变负荷运行.

  • 标签: 燃气机热泵 变负荷特性 余热回收 特性曲线 IPL-Vcop值
  • 简介:针对燃烧低热值煤气的阳极焙烧炉炉内情况,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和CFD软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探讨了将燃料改为高热值天然的可行性.通过比较煤气和天然的燃烧计算结果,指出燃烧煤气的阳极焙烧炉改为燃烧天然,可以解决煤气燃烧速度过快导致的炉内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 标签: 阳极焙烧炉 数值模拟 低热值煤气 天然气
  • 简介:在考虑氢气溶解的条件下,运用SRK状态方程计算了液氧/氢在超临界环境下达到-液平衡时氢氧组分在各相中的摩尔分数以及液氧的蒸发热随液氧表面温度的变化情况;根据-液平衡时各组分在各相中的摩尔分数,以甲烷为参比态气体,运用扩展对比状态理论(ECST)计算了相及液相氢氧混合物的pVT属性、黏性及导热系数。结果表明,在高压环境下,有一部分氢气溶解于液氧中,且随着温度和压强的增加其溶解度增大;若考虑氢气溶解,则氢氧混合物的临界温度低于氧的临界温度且随环境压强的增加而减小,这时液氧的蒸发热小于其蒸发潜热,也小于不考虑氢气溶解所得蒸发热。当氢氧混合物达到液平衡状态时,液相混合物的黏性及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逐渐减小,相混合物的黏性及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加,最终相及液相混合物的传输属性在其临界点附近几乎相同。

  • 标签: 超临界 状态方程 气液平衡 蒸发热 扩展对比理论 传输属性
  • 简介:利用N2作载通过两级恒温的二茂铁蒸发系统,进行了不同工况下气相二茂铁抑制受限空间中酒精池火燃烧的一系列实验,以此考察相二茂铁对酒精池火的抑制效果。借助于质量采集系统对实验过程中酒精质量变化进行在线测量,并用秒表记录相应的灭火时间。通过对同一工况下重现性好的实验的酒精质量变化速率和对应灭火时间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同工况下含有不同饱和浓度的相二茂铁的N2熄灭酒精池火燃烧的时间均比纯N2灭火时间短。特别是在N2流量为1.00m。/h情况下,通过升高油浴温度继而增大N2中相二茂铁的饱和浓度可相应的缩短灭火时间,在油浴温度从75升至95℃时,灭火时间的降低梯度大约为2s/℃。

  • 标签: 酒精池火 气相二茂铁 质量变化速率 灭火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