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分析结构形式和流动状态等因素对换热器传热效果影响,以单根圆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验证了SolidWorksFlowSimulation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可行性。基于该软件分析了流动形式和扁管厚度对扁管换热器传热性能影响,并拟合了扁管沿程摩擦阻力系数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方法有效,扁管沿程摩擦阻力系数计算公式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管壳式换热器 流动方式 沿程摩擦阻力系数 传热性能 数值模拟
  • 简介:提出一种通过微波辅助强化NH_4Cl溶液活化对沸石改性新方法,制备出一种高调湿性能沸石基调湿材料。针对沸石基调湿材料调湿特性,设计并搭建了一套静态调湿特性测试系统,研究了调湿材料调湿特性及其与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基复合调湿材料吸湿、放湿能力相比天然沸石基调湿材料得到显著提高;环境温度每升高10℃,调控时间至少可减少5h;在相对湿度变化±10%,调控时间变化均不超过10h。

  • 标签: 调湿材料 静态实验 改性 沸石
  • 简介:通过对稳定情况下半导体制冷器P型元件工作模型分析,给出了其工作性能分析解和数值解.结果显示对于单级制冷器,其制冷元件工作在较大温差下时,考虑温度对材料性能影响是必要.

  • 标签: 半导体制冷器 制冷系数 制冷率
  • 简介:在比较制冷工质优劣时,不仅应考虑系统COP,还应考虑循环泵耗功及压力容器中压力水平。根据饱和蒸气压将八种环境友好型制冷工质分为四组(R141b&R123,R600a&R142b,R134a&R152a,R290&R717),分组依据是每组制冷工质饱和蒸气压曲线非常相近。比较结果表明,R123和R141b、R142b和R600a热力性能都非常相近,但R123和R600a对环境影响更小;R152a相比R134a,具有更低压力和循环泵功、更小环境影响,但性能系数却更大。

  • 标签: 喷射制冷 工质比较 环境影响 COP 循环泵功
  • 简介:提出在喷射器喷嘴内插入喷针来调节喷射器工作参数方案,建立了可调武喷射器性能计算模型,分析了喷嘴截面积变化对喷射系数、气体压力、气体流量等参数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喷射器喉口面积调节,可以实现把出口流量控制在一个稳定区域内,从而减小喷射器入口参数对出口参数以至整个系统影响。可调式喷嘴可拓宽喷射器有效工作范围。

  • 标签: 喷嘴 喷射器 喷射系数 调节
  • 简介: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探索有限热源、热阻和回热损失斯特林热机优化性能,得到一些新性能参数,所得结论可为斯特林热机研制和优化设计提供些新理论指导。

  • 标签: 有限时间热力学 斯特林热机 优化性能
  • 简介:双面太阳电池是一种非常规太阳电池。本文通过建立光伏组件-控制器-蓄电池-负载试验系统,对日立公司双面受光单晶硅太阳电池组件分别在东西和南北朝向情况下垂直地面安装时功率输出特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根据应用测试结果,总结了双面受光太阳电池应用优缺点和可能应用方式。

  • 标签: 双面太阳电池 垂直安装 朝向 发电性能测试
  • 简介:应用藁升华传质/传热比拟技术,对单个圆形射流在不同喷嘴到被冲击表面距离(1≤H/D≤12),在7×10^3≤Re≤1.9×10^4时,进行了局部传质/传热实验,研究了不同喷嘴到被冲击表面距离和不同Re对单个圆形射流局部换热特性影响。单个圆形射流局部传热系敷随着Re增加而大幅度增加,Re是影响局部换热系敷主要因素。在同一Re下局部换热系数沿轴向非单调变化,在驻点处当H/D≌6时换热系敷达到峰值;H/D〈6时,局部换热系敷沿径向有两个峰值;随H/D增加,中心区局部Nu减小,但影响范围变大。

  • 标签: 冲击射流 空气 强化换热 萘升华实验
  • 简介:借助PerkinElmer光学测试系统实验研究了不同形貌通孔金属泡沫漫反射率和漫透射率。实验结果表明,材质对金属泡沫漫反射率有重要影响。铜泡沫漫反射率随着孔密度增大而减小,而镍泡沫漫反射率变化趋势则相反。无论是铜泡沫还是镍泡沫,吸收率皆随着孔密度增大而增大,消光系数随着孔密度增大而增大。对于烧结有铜板铜泡沫,吸收率随着孔隙率增大而增大。

  • 标签: 金属泡沫 漫反射率 漫透射率 形貌 材质
  • 简介:通过二维流动数值计算,分析了以水蒸气为工质喷射器内工作流体压力、引射流体压力及出口压力对喷射系数影响;探讨了各工作参数变化对喷射系数产生影响原因,以及激波产生条件、激波位置、强度,产生引射流体雍塞条件等.结果表明:喷射器存在临界出口压力pd*,当喷射器出口压力大于pd*时,喷射器喷射系数随出口压力升高而降低;当喷射器出口压力小于pd*时,喷射器喷射系数将保持不变.在计算模拟制冷工况范围内,工作流体压力升高,引起喷射系数降低,pd*升高;而引射流体压力升高时,喷射系数与pd*都升高.

  • 标签: 喷射器 喷射系数 出口压力 蒸汽 流动参数 降低
  • 简介:介绍了电控共轨喷油系统在柴油机上应用;进行了直喷柴油机与电控共轨喷油系统匹配试验;研究了共轨压力、喷油提前角及转速、负荷等工作参数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工况选择合适共轨压力和喷油提前角,可以降低燃油消耗率和最高爆发压力,改善排放,达到对柴油机性能综合要求。

  • 标签: 柴油机 共轨 最高爆发压力 试验
  • 简介:建立了结霜条件下翅片管蒸发器空气侧流动和换热分布参数仿真模型,模型考虑了蒸发器结构、霜层厚度以及湿空气状态等参数在气流方向沿程变化。对冰箱冷冻室蒸发器结霜条件下动态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蒸发器结霜过程中结霜量、能量传递系数和空气侧压降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良好,证明模型可以应用于翅片管蒸发器结霜性能正确预测和优化设计分析。

  • 标签: 结霜 翅片管蒸发器 模型 实验
  • 简介:建立了低温多效蒸发系统在变工况运行条件下数学模型,分析了加热蒸汽温度、加热蒸汽流量和供入海水流量对系统蒸发产物负荷率和单位蒸发产物热耗率影响,探讨了各效蒸发器中海水温度和浓度变化与装置结垢问题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结垢发生前提下,即盐水浓缩比不超过2.5、顶值盐水温度低于75℃时,降低供入海水流量、增加加热蒸汽流量和提高加热蒸汽温度有利于系统运行.

  • 标签: 海水淡化 低温多效蒸发 变工况
  • 简介:针对某型相继增压柴油设计了一种新型燃气阀。新型燃气阎采用了挡板蝶阀,密封材料采用石墨材料。在柴油机上新型燃气闽与原用燃气阀进行了性能对比试验,测量和对比了相继增压柴油机在不同负荷,不同增压器数下油耗、涡轮前温度以及增压器工作状态一致性。结果表明,采用所设计燃气阀后油耗最高降低了2410mg/(kW·h),涡轮前温度降低10K以上,同时基本增压器和受控增压器工作状态一致性得到了大幅度改善,最大转速差仅为600r/min。验证了新型燃气阀对柴油机性能有明显改善。

  • 标签: 柴油机 相继增压 燃气阀
  • 简介:气液分离冷凝器是一种新型管翅式平行流冷凝器。选取相同传热面积蛇形冷凝器与气液分离冷凝器进行热力性能对比,通过实验测得了气液分离冷凝器热力性能,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出蛇形冷凝器热力性能,采用最小熵增数和炯损对两种冷凝器进行了综合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空气和制冷剂进口状态和质量流量相同条件下,在制冷剂面积质量流量为448.5~644.7kg/(m2·s),且空气体积流量分别为427和764m3/h时,气液分离冷凝器熵增数比蛇形冷凝器分别低10.4%~30.2%和6.5%~23.7%,炯损失低14.1%~29.7%和8.7%~23.8%,可见气液分离冷凝器综合性能优于蛇形冷凝器。

  • 标签: 热工学 综合性能评价 汽液分离冷凝器 熵增数 炯损
  • 简介:将纳米碳球粒子添加于树脂中制成纳米碳球涂料,观察该涂料微观形貌,测量其涂层厚度和涂层发射率以探究纳米碳球涂料强化辐射散热机理;在自然散热条件下,通过在某款LED散热器表面涂覆纳米碳球涂料,与表面无涂层、涂覆黑漆和黑色阳极氧化处理同款散热器进行LED器件热阻、结温和光通量测试实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碳球涂料有良好辐射散热特性,在常温下平均发射率约为0.95,具有应用前景。

  • 标签: 纳米碳球涂料 LED散热器 结温 辐射散热特性
  • 简介: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分析空气标准Otto循环,由数值计算给出了存在传热损失和工质变比热时循环功率与压缩比、效率与压缩比以及功率和效率特性关系,并分析了传热损失和工质变比热对循环性能影响特点.通过分析可知传热和变比热特性对Otto循环性能有较大影响,所以在实际循环分析中应该予以考虑.

  • 标签: 有限时间热力学 Otto循环 性能优化 传热损失 工质变比热 压缩比
  • 简介:实验选用外径为4mm、内径为2mm铜质脉动热管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对以去离子水和体积分数为50%乙醇溶液为工质脉动热管传热性能影响。实验分别采用加有少量氧化石墨烯去离子水溶液(简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体积分数为50%乙醇溶液(简称氧化石墨烯乙醇溶液),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均为0.03%。实验发现:氧化石墨烯对以去离子水为工质脉动热管传热性能具有强化作用,对以体积分数为50%乙醇溶液为工质脉动热管传热性能影响较差,但都和脉动热管加热功率密切相关。对于以去离子水为工质脉动热管,在加热功率低于20W时,氧化石墨烯对脉动热管强化作用较弱;当加热功率在30-60W时,氧化石墨烯对脉动热管强化作用较强,达3.71%-11.33%,且强化作用随加热功率增大呈逐渐增强趋势;但随着功率继续增大,氧化石墨烯强化作用逐渐减弱,当加热功率达到80W后,热管传热性能减弱,原因可能是氧化石墨烯颗粒出现了沉降现象。

  • 标签: 脉动热管 氧化石墨烯 强化传热 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