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在高炉操作中,为了使炉身中的透气性足够好,需要将含铁原料和焦炭分批加入高炉。由于炉料的径向分布影响高炉中还原剂和气体的分布,因此非常重要。对于料钟加料型高炉。可以通过改变活动护板的位置来控制炉料分布。此外,加料顺序、料批大小、料线以及气体流动都影响炉料分布。

  • 标签: 高炉操作 炉料分布 混合模型 气体流动 含铁原料 分布影响
  • 简介:随着公司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一系列含铝类混合物料在工艺中得到运用,包括含铝精炼渣、铝造渣球、RH预熔渣等,此类物料均对金属铝含量有一定要求,同时又要求含有一定量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镁等氧化物,金属铝表面易氧化,要保持一定量金属状态铝,就必须以一定粒度金属铝粒或块存在。

  • 标签: 混合物料 含铝 不均匀性 氧化铝 金属 新技术
  • 简介:本文介绍了选烧厂3#烧结机系统3#混合机支撑方式改造,并对方案的可行进行了论证和理论校核。

  • 标签: 混合机 支撑方式 改造
  • 简介:对烧结圆筒混合机焊缝开裂现象进行分析,针对其原因,给出了解决办法,对提高混合机作业率,提高烧结产量有很大的帮助。

  • 标签: 圆筒混合机 焊缝开裂 焊接工艺
  • 简介:组织性能预报技术是近年来国际冶金领域研发的热点和重点。是冶金领域的重大前沿技术和研究热点之一。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对作为建筑、制造、机械、运输等领域急切需要的原料-钢铁材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大。2005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3.49亿吨,钢材产量达到3.71亿吨.其中板材类产品1.41亿吨。板带材属于钢材产品结构中处于高端的产品,近年来,国际上的著名钢铁企业在追求规模经营的同时,

  • 标签: 预报技术 组织性能 产品结构 钢铁材料 规模经营 钢铁企业
  • 简介:针对混合机筒体开裂的问题,从设计、制作、使用、检修几方面分析原因,并介绍筒体开裂的处理方法,详细阐述消除简体开裂的对策措施。

  • 标签: 圆筒混合机 筒体 开裂 烧结
  • 简介:本文通过现场工业生产与试验相结合,运用"带状密度"概念使带状组织的描述定量化,对中厚板轧机轧制汽车大梁钢板过程中控制带状组织的技术进行了研究,找到了控制带状组织发生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生产过程指明了控制方向。

  • 标签: 汽车大梁钢 带状组织 带状密度 中厚板
  • 简介:本文针对现有加热炉系统在炉温、煤气热值等大幅变化时响应速度慢、炉温超调严重等问题,以传统加热炉双交叉限幅燃烧控制系统为基础,建立了改进型三维模糊PID双交叉限幅混合温度自动控制模型,有效解决了控制系统温度设定值变化、热值动态波动跟随性能差的缺点。具有控制灵活,响应速度快、适应强等优点,通过现场应用证明,该方法能提高加热炉温度控制精度,降低系统燃料消耗,提高成材率,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 标签: 燃烧控制系统 双交叉限幅 混合温度 现场应用 CSP 加热炉系统
  • 简介:终轧温度对带状组织的影响是复杂的,因为终轧温度对组织的转变和晶粒度等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带状组织 终轧温度 晶粒度
  • 简介:本文从设备检修的意义、设备功能与时间的关系、检修计划的组织实施与管理等相关方面,对检修工程部的设备检修做一初步探讨,以及如何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才能使设备检修在酒钢生产经营管理中真正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 标签: 设备检修模式 组织管理
  • 简介:研究了K4169高温合金在各种工艺条件下及向熔体中加入复合细化剂时的晶粒组织.结果表明.降低浇注温度和加入复合细化剂可以明显细化冷凝后基体的晶粒和提高铸件断面等轴晶的比例。在通常的浇注温度1400℃下加入复合细化济.对合金熔体进行或不进行过热处理时.可使圆柱锭的品粒分别细化至ASTM11.7级和ASTM3.2级:断面等轴晶的比例分别达96%和99%以上.当浇注温度为1420℃,加入复合细化利并对合金熔体进行过热处理时,可使圆住锭晶粒细化至ASTMM10.5级,断面等轴晶的比例达90%以上,提出了晶粒细化的机理并对晶粒细化后断面等轴晶比例增大的现象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晶粒细化 细化剂 高温合金 浇注温度 晶粒组织 铸态组织
  • 简介:分析了X70管线钢的显微组织,主要以粒状贝氏体和贝氏体F为主,并有一定量的多边形铁素体和少量的珠光体,为典型的针状铁素体型管线钢组织,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MA岛及珠光体的数量会影响其强度及落锤试验等力学性能。

  • 标签: 管线钢 显微组织 针状铁素体 力学性能
  • 简介:为了研究过热度工艺如何影响铸坯的中心偏析,进而影响钢板的带状组织,本文针对Q345钢种的过热度工艺和带状组织的对应情况进行研究,发现高过热度可以减轻铸坯偏析和带状组织级别。

  • 标签: 过热度 铸坯的中心偏析 带状组织
  • 简介:带状组织是指钢的偏析区经过加工延伸形成的平行于加工方向的交替条带组织,材料出现带状组织会影响其力学及使用性能,因此在验收标准中规定了带状组织评定要求。目前带状组织评定标准主要有国标GB/T13299、轴承钢标准GB/T18254、国际标准ISO5949、德标SEP1520、美标ASTME1268等。这些标准中除美标以外多采用人工与标准图片比对的方法,评定结果主要依靠人工目测,因此存在一些个人感官的因素。为了减少人为误差、改善结果的重现、减少与用户的检测争议,对带状组织所用的标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和对国家标准可进一步探讨的建议。

  • 标签: 带状组织 标准 图谱比对 评级
  • 简介:通过CambrigeS-360扫描电镜,对不同润滑条件下带钢表面质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轧制工艺润滑,可以提高带钢表面质量,减少混晶现象,有利于薄规格产品的生产。

  • 标签: 轧制润滑 表面质量 混晶
  • 简介: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对试生产的抗大变形X70管线钢显微组织和夹杂物分布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用能谱议对夹杂物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试生产的X70抗大变形管线钢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板厚1/4处的铁素体体积分数为35%。钢中夹杂物较细小,在钢中弥散分布。夹杂物较软,主要含元素硫、钙和氧。

  • 标签: 抗大变形 双相组织 夹杂物 管线钢
  • 简介: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了一种低碳钢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两阶段多道次轧制和在适度冷却速度下控冷的热加工实验,分析了工艺参数对钢的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成分、应变量和冷却速度对低碳钢的显微组织有强烈的影响。通过优化工艺,获得了以等轴状铁素体为主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 标签: 热模拟 TMCP 组织 低碳钢
  • 简介:本文建立了C-Mn钢在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生产中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预测的物理冶金模型。模型包括加热、再结晶、相变和力学性能四部分,分别描述了中厚板热轧度冷却过程中的物理冶金现象。根据现场数据,计算了轧制过程奥氏体晶粒尺寸和再结晶分数的演变,预测了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连续冷却转变各相的体积分数和铁素体的晶粒尺寸等显微组织参数和相关的力学性能,预测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较好。

  • 标签: 控轧控冷 物理冶金 模型微观组织演变 性能预报
  • 简介:针对用户提出42CrMo钢硬度偏高,采用控制轧制,通过调整不同的精轧轧制温度以分析对组织和硬度的影v向。采用ZEISS型金相显微镜和硬度仪对其进行金相组织观察和硬度分析。结果表明,精轧轧制温度分别为950℃、820℃、780℃时,硬度平均值分别为276、222、216HB。

  • 标签: 42CRMO钢 控制轧制 组织 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