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二-(叔丁基过氧异丙基)苯[简称BIPB]广泛被用作塑料交联、橡胶中用作硫化。BIPB的常见合成方法有三种,其中在酸性催化存在下,通过二-(2-羟基异丙基)苯(DC)与叔丁基过氧化氢(TBH)缩合脱水生成BIPB的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主要从投料配比、反应温度、硫酸浓度及用量等方面,对这个缩合反应的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多次实验,得到了高含量、高收率的BIPB产品.找到了一种合成BIPB的最佳缩合工艺。

  • 标签: 叔丁基过氧化氢 酸性催化剂 羟基异丙基 合成方法 反应温度 硫酸浓度
  • 简介:本发明是一种乙烯齐聚催化催化合成方法及用途。该催化具有如结构式(略),其中:m:1或2;M:铁、钴、镍或钯;n:O或1;X:卤原子、氢原子、C1-C30的烃基、芳基、含氧基团、含氮基团、含硫基团、含硼基团、含铝基团、含磷基团、含硅基团、含锗基团或含锡基团在内的阴离子或配位基团;A:氧原子、硫原子或硒原子;

  • 标签: 催化剂 乙烯齐聚 合成方法 配位基 基团 芳基
  • 简介:QS-6是一种合成DOP用新型固体催化.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催化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QS-6为催化合成DOP的适宜温度为230℃,催化最佳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025%.QS-6与钛酸四丁酯的催化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QS-6的催化活性约是钛酸丁酯的2.5倍.

  • 标签: 新型 固体催化剂 QS-6 合成 DOP 研究
  • 简介:综述了近年相转移催化合成羧酸酯所用的各类相转移催化,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溴化铵、四丁基氯/溴化铵等,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指出了此类合成反应中所采用的重要相转移催化是季铵盐类。

  • 标签: 相转移催化 催化剂 羧酸酯 研究进展
  • 简介: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乙烯齐聚用催化研究进展。催化主要有烷基铝系、钛系、镍系、铁系、铬系、锆系等。其中镍系催化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产品分布可调、反应条件温和等优良性能。铬系催化则可以高选择性的合成1-己烯和1-辛烯。

  • 标签: 催化剂 乙烯 齐聚 Α-烯烃 己烯辛烯
  • 简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CH2=CHR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组分,其中R为氢或G-C6的烷基或芳基,该催化组分包含镁、钛、卤素和给电子体,该给电子体选自通式(略)的至少一种二醇酯化合物,其中R1-R4可相同或不相同,为氢或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3-C10环烷基、C6-C10芳基、

  • 标签: 烯烃聚合 给电子体 催化剂 组分 芳基 二醇
  • 简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CH2=CHR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组分,其中R为氢或C1-C6的烷基或芳基,该催化组分包含镁、钛卤素和给电子体,该给电子体选自通式(略)中的至少一种醇酯化合物,通式中的R1-R10可相同或不相同,为氢或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3-C10环烷基、C6-C10芳基、C7-C10烷芳基或芳烷基,

  • 标签: 烯烃聚合 给电子体 催化剂 组分 芳基 烷基
  • 简介:公开号CN1546235A公开日2004.11.17申请人南开大学用于合成叔丁基取代苯酚的新催化及工艺,属于叔丁基取代苯酚的合成方法及相关固体酸催化,涉及基于结晶硅铝酸盐的催化及其制备与合成叔丁基取代苯酚的催化烷基化反应工艺。本发明解决了非连续流动的釜式反应工艺操作不便及催化反应选择性低、副产物多等缺陷。该催化以微孔结晶硅铝酸盐为主,

  • 标签: 叔丁基取代苯酚 催化剂 微孔结晶硅铝酸盐 制备工艺
  • 简介: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磷钨酸/硅胶催化,通过丁酮和1,2-丙二醇反应合成。TN1,2-丙二醇缩酮,探讨了磷钨酸/硅胶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酮醇摩尔比、催化用量、反应时间和带水用量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磷钨酸/硅胶是合成丁酮1,2-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化,在n(酮):n(醇)=1:1.4,催化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75%,环己烷为带水,反应时间60min的优化条件下,丁酮1,2-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80.0%。

  • 标签: 丁酮1 2-丙二醇缩酮 磷钨酸/硅胶 催化 缩酮反应
  • 简介:对近九年来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方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固体超强酸、对甲苯磺酸铜、离子液体、微波辐射、超声波、壳聚糖磷钨酸盐催化合成和原甲酸三乙酯脱水法等制备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方法。

  • 标签: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绿色合成 催化剂 研究进展
  • 简介:现在许多人都在寻求大量生产氢气的更好方法,东京大学的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一种光催化,其使水分子分解的效率比以前所报道的类似催化提高了10倍。这种催化是硝酸镓和氧化锌的固体溶液,其中浸渍了铑和铬的混合氧化物的纳米颗粒,在受到可见光的照射时能够使水分子分解并以2.5%的量子效率产生氢气。其中的混合氧化物可能是起催化作用的关键组分,单单铑或铬的氧化物都不能改进催化的活性。另外反应的效率还随着波长的缩短而增加。催化重复使用35h后仍未出现活性的衰减。

  • 标签: 光催化剂 混合氧化物 产氢 分子分解 东京大学 纳米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