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根据大量岩心资料,通过地质多元统计分析,将影响砂岩储层的地质因素,包括沉积相,骨架颗粒成分,成岩作用及埋藏史等量化为沉积学参数,并研究这些参数与孔隙的关系,从而建立了砂岩储层孔隙预测公式,用该公式对辽东湾及埕岛地区深部地层孔隙进行了预测,误差一般小于2%。

  • 标签: 预测 砂岩 孔隙度 砂岩储层 沉积学参数 数据库
  • 简介:中国近海海域主要含油气盆地目前找到的原油,依成熟程度可分为未成熟、低成熟、成熟和高成熟原油四大类。渤海湾盆地发现的原油从未成熟、低成熟至高成熟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熟化序列;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和南海海域诸盆地找到的原油多数为成熟-高成熟原油,少数为低成熟原油,未成熟原油尚未找到。从有机质演化成烃的全过程分析,东海盆地、南黄海盆地和南海海域诸盆地具有寻找未成熟原油和低成熟原油资源的勘探潜力,应该引起应有的重视。

  • 标签: 中国近海海域 原油 成熟度 特征 资源 勘探
  • 简介:王场油田王广潜4^3油组属低孔、低渗储层,由于井深、低渗透,1997年以前一直没有投入整体开发。近几年来,我们在加强油藏研究和采油工艺技术配套的基础上,对王广实施了整体部署和完善,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从精细油藏描述入手,结合油藏开采动态,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水线推进规律研究,提出了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技术对策。

  • 标签: 王场油田 王广区 低渗透油藏 开发技术 地质特征 注水开发
  • 简介:南海北部卫滩海区的浅层断裂十分发育。主要有NW-NWW、NEE和近EW向三组,它们一般切穿中更新统一上更新统,距离海底深度仅20-50m;有的切穿第四系,直达海底,具有明显的新生活活性,反映了区内剧烈的新构造运动。浅断层的形成,与来自海洋方向的热沉降效应有关,并统一调整于周缘构造应力场的变动。浅断层的活动以断块垂直差异升降为主,促使了大陆边缘的伸张沉降,并严重破坏浅层沉积或引起位移,造成不稳定的工程地质条件。

  • 标签: 南海北部 卫滩区 特征 油气地质 浅层断层 新构造运动
  • 简介:基于区域盖层和储层的发育情况,在纵向上把渤海海域的勘探领域划分成4个勘探组合,即上组合、中组合、下组合和前第三系基底组合.受早第三纪构造格局的影响,渤海海域的勘探带可划分为凸起勘探带断阶带勘探带和凹陷勘探带等3种类型.凸起勘探带包括高凸起、凸起、低凸起和复合型凸起,断阶带勘探带包括凸起陡坡断阶带和凸起缓坡断阶带,凹陷勘探带包括断陷期形成的正向构造和后期形成的浅层反转构造.不同勘探组合和勘探带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条件,其中以凸起勘探带上组合成藏条件最佳,是最有利的勘探领域,其勘探潜力巨大,但其它带和组合的勘探潜力也不可低估.

  • 标签: 渤海海域 油气勘探 组合 区带类型
  • 简介:通过野外观察及物探资料的处理和综合解释,以江绍断裂带为界将东海北部分出以北的扬子准地台与以南的加里东褶皱带;另以丽水—海丰断裂及沿海四十米等深线断裂为界,划分出地质特征与两侧有异的海陆衔接带,其东侧又可分为海礁凸起和西湖凹陷两亚。充分表现出东西分带与南北分块之特征。更多还原

  • 标签: 东海北部 邻区 油气地质 基底 构造区划
  • 简介:分析了影响渤海海域深部碎屑岩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指出了有利于孔隙保存的条件,选择适用的预测方法和参数,对埋深2000-5000m的碎屑岩储层孔隙分布特片进行了预测。

  • 标签: 渤海海域 碎屑岩 储层 孔隙度 预测 孔隙分布特征
  • 简介:业已证明三角洲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迄今,全世界至少有17个三角洲发现了储量可观的油气,其估算最终储量为500亿桶原油和320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已生产近300亿桶原油和100万亿立方英尺以上的天然气。近年来,三角洲研究在以下两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第一,进一步认识到三角洲前缘不稳定性和滑塌作用的重要性。滑坡、崩塌和生长断层在许多现代和古代三角洲都很常见,它们对岩相的分布起重要作用。三角洲前缘的不稳定性在确定海上钻井位置和采油设施方面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第二,进一步认识到粗粒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在地层记录中的意义。由于三角洲具有以下三大属性,因此三角洲相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1)三角洲常常具有大量的储集砂岩。三角洲还是沉积物因受海洋地质作用而在盆地内发生再分配的点源,因此,它们对与滨岸和滨外体系有关的油气有利带的分布有所影响。(2)高有机质产能常与三角洲沉积有关。在三角洲平原的沼泽环境堆积的大量陆源有机质可能成为重

  • 标签: 三角洲区 世界 油气勘探 储量 估算量
  • 简介:胜利油气浅层气藏以岩性气藏为主,埋藏深度小于1500m,主要分布于上第三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储层为河流相透镜状砂岩,物性好.气藏在平面上分布极不稳定;气水关系复杂,一个含气砂岩体就是一个独立的气藏单元.气藏面积小,气层厚度薄,储量分布分散.受经济条件制约,整个气田的储量无法全部动用,因此控制尽量多的地质储量是布井的主要目的.气藏分布分散使得井网不规则、井距不均匀.气藏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气层易污染,地层易出砂,井底易积液.因此,实现合理开采要做到以下几点:(1)在钻井作业时切实做好气层保护工作;(2)气井投产前必须进行防砂;(3)气井应以较小压差进行生产,并且工作制度要保持稳定;(4)加强气井的动态监测,及时合理地采取排液措施.

  • 标签: 胜利油气区 浅层气藏 地质特征 开发 对策
  • 简介:绥中36-1油田J1997年12月投产,初期原油产量远低于预测值,对地质条件,原油性质及钻,完井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所,认为低产的原因主要是油层在钻井过程中受到了严重伤害,并提出了酸化措施,实施酸化后,增产效果十分明显,J酸化成功对II期工程的钻,完井及已开发的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绥中36-1油田 J区 低产原因 增产措施 油层伤害 酸化
  • 简介:许多研究者发现,深部地层的异常高孔隙带往往处于欠压实地层中的异常高压带内,本文结合实际资料,对异常压力与异常孔隙之间的关系作了一些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异常压力与深部油气藏的关系。

  • 标签: 深部地层 异常压力 异常孔隙度 油气藏
  • 简介:应用SZ36-1油田生产试验4年的生产数据,总结了常规注水的开采特点,结合储层特征、流体性质及采油工艺技术对开发效果影响的分析,对某些开发问题得到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 标签: SZ36-1油田 生产试验区 常规注水 流体性质 开发效果
  • 简介:对于任何一个探,油气勘探方向的选择都是至关重要的。渤南探油气勘探历经二十多年,但找到的都是中、小型油气藏(田)。在深入研究石油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得出了本区具有形成大型油气藏(田)可能性的结论。文中综合分析各项资料,从战略的角度指出了今后油所勘探的方向、实施程序及最有希望的含油气领域。

  • 标签: 勘探开发体系 渤南探区 大型油气田 油气勘探方向
  • 简介:本文在总结近十余年来的剩余油饱和的测井经验的基础上,概括介绍了江汉中子寿命测井技术在高矿化度地层与低矿化度地层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中子寿命测井方法、现场施工工艺、资料处理软件研制与解释评价技术研究成果,并详细介绍了硼示踪剂室内岩心评价试验情况。

  • 标签: 确定剩余油饱和度 江汉油田 中子寿命测井 测井解释 资料处理
  • 简介:二连盆地阿尔善油田为砂砾岩中孔低渗油田,目前已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由于储层薄、非均质性严重、物性差、地层水矿化度低,加之油层与弱、中、强各级水淹层共存,高压层与低压层交错分布,致使水淹层的识别与水淹等级的划分较为困难,定量解释难度更大.在分析水淹前后储层物性、含油性、地层水矿化度、地层压力等储层性质变化的基础上,将水淹层划分为6种类型,即低压弱水淹、低压中水淹、低压强水淹和高压弱水淹、高压中水淹、高压强水淹,并分别给出了识别方法和典型实例,适合于地质分析和开发生产.提出了一种用常规测井资料求取剩余油饱和的方法,平均绝对误差为6.09(%),可有效地用于定量分析.

  • 标签: 阿尔善油田 水淹层 测井解释 剩余油饱和度 求取
  • 简介:《中国海上油气(地质)》编委会1992年会议,于1992年12月16日在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召开。编委会副主任龚再升同志主持会议。来自海洋石油总公司系统的曾鼎乾、王善书、杨川恒、焦多奎等16位编委出席了会议。海洋石油总公司系统外的刘光鼎、冯志强、蔡乾忠、刘雨芬等编委来信或来电说明因故不能赴会,并对会议表示祝贺。

  • 标签: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编委会 1992年 科技期刊
  • 简介:澳大利亚1988年海上原油产量达2020万吨,天然气产量为86.9亿立方米,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居亚太地区第三位。巴斯海峡是澳大利亚最主要的海上产油区,产量占全澳石油总产量的75%。1986年初,巴斯海峡的高峰期产量曾达50万桶/日,满足了全澳大利亚石油需求量的85%。但此后因油价及税收等影响产量下降,且储量亦面临下降趋势,预计到90年代初期,巴斯海峡的产量将下降到37万桶/日。要想维持目前的原油自给水平,澳大利亚必需每年新增2740万吨储量。

  • 标签: 澳大利亚 边际油田 开发成本 原油储量
  • 简介:ProBases二维盆地模拟评价系统为多功能综合盆地模拟评价系统,其模拟过程藕合了断层生长作用、沉积作用、压实作用、流体流动、烃类生成和运移以及地壳均衡作用、岩石圈减薄和热流作用等。对比评价实际井的实测资料(如温度、Ro、压力等),可以检验模拟结果。通过在崖13-1气田实际应用,探讨了盆地构造和地壳结构演化特点以及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分布特征,认为崖13-1气田天然气是双源的:莺歌海盆地上第三系烃源层生成的天然气为其主要来源,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层生成的天然气为次要来源。

  • 标签: ProBases二维盆地模拟 评价系统 崖13-1气田区 应用 构造演化 地壳结构演化
  • 简介:据双河油田测井、地质资料计算单井储层非均质渗透率序列,并以分形技术为基本预测方法进行储层非均质渗透率预测,利用预测结果,结合沉积微相,从储层非均质性,井网不完善及夹层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剩余油富集区分析。

  • 标签: 储层 非均质渗透率 预测 剩余油富集区 应用 测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