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测井自动识别程序(MATIDEN)是将自动确定岩性程序(CLLOG)处理所得到的岩性剖面进而划分测井的程序。首先需要选择工区内相同沉积单元中的纯泥岩段,做为对比的标准层,将所有井的测井曲线进行标准化。后应用CLLOG程序对标准化的的测井曲线进行处理,得到主成分曲线PC1,再以此为依据建立工区的测井相识别模式(识别矩阵)。MATIDEN程序是通过识别矩阵对未知测井进行识别,确定其归属类型。由于该程序运行时,不对未知测井特征值进行计算,所以不需输入未知测井的全部特征值,只用数字“1”、“2”分别表示未知测井“有”、“无”相应的特征,“3”表示对应的特征“未纪录”。通过X-5井的实际应用说明该程序有较高的识别能力。

  • 标签: 测井相 自动识别程序 识别模式 识别矩阵 归类算法 积沉相
  • 简介:莺歌海盆地具有烃类水运移特征:它生成并聚集的油气(崖13-1气田)有高含量的联苯系列,具水运移的化学组成特征:经物质平衡计算有足够的烃类水运移效率。烃类水运移机制必须具备特定的地质条件:以充裕的水源和气源;存在一个温度、压力和渗透率骤降的物理界面;有一垂直断层或裂缝带,起“垂向高速”运移的作用。崖13-1气田诸多的地质和地化异常,如油气的化学组成、温度、压力和有机质成熟度等资料都是水运移的佐证.饱含天然气的地质水从盆地高温高压的深部通过断层向上运移,抵崖13-1气田储层时有大规模的气水分离,烃类在储层聚集,而地层水继续沿上倾方向运移。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烃类 水相运移 物质平衡 计算
  • 简介:通过比较关键井的测井数据,取心资料及其它地质信息,提出了识别河流沉积5种微的测井曲线形态,利用高分辨率倾角测井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处理了研究的测井资料,结合曲线形态分析,对河流沉积微的测井识别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和观点,并与地质家的结论吻合较好。

  • 标签: 综合利用 测井资料 河流 沉积微相 测井曲线 高分辨率倾角测井
  • 简介:近年来,在渤海海域陆续发现了几个陆多油层大油田.国内外对陆多油层大油田的开发,已在先导开发;井网、井距和开发层系部署;实施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储层再研究;驱替机理和开采规律研究;重要措施现场试验;开发中后期提高产液量和稳油控水手段运用;开采工艺不断完善等方面,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借鉴这些经验对今后海上陆多油层大油田的开发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陆相多油层油田开发 渤海海域 先导开发区 井网 井距 开发层系
  • 简介:选择热解气色谱中的特定化合物nC7(正庚烷、烯烃)、nC8(正辛烷、烯烃)和甲苯,并计算相应的参数nC7+8/甲苯×2和甲苯/nC7,确定三类生油岩的划分界限为:Ⅰ型,nC7+8/,甲苯×2>3.25,甲苯/nC7<0.25;Ⅱ型,nC7+8/甲苯×2=1.10~3.25,甲苯/nC7=0.5~0.8;Ⅲ型,nC7+8/甲苯×2<1.10,甲苯/nC7>0.8。近百块次样品经过与元素分析、Rock-Eval分析结果对比,并实际应用于划分珠江口盆地生油岩类型,证实方法简便易行。

  • 标签: 应用 热解气相色谱参数 判别 生油岩 类型 甲苯/nC7
  • 简介:从层序地层学研究入手,将珠江口盆地(东部)21-16.5Ma地层(大致相当于珠江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5个体系域和16个准层序组。探讨了砂岩储层的物性、非均质性及其分布规律。通过岩心描述、遗迹古生态、测井及地震相分析,结合本区沉积演化特点,对按体系域或准层序组划分的7个层开展了沉积相对空演化规律的研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沉积相模式。剖析了不同沉积微相对砂岩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沉积环境对砂岩油田产能及开发效果也具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沉积环境研究为制订合理的开发方案建立了良好的地质基础。

  • 标签: 珠江口盆地 砂岩油田 沉积相 研究 应用 层序地层学
  • 简介:莺歌海盆地中中新统梅山组地层是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它在盆地沉积中心的厚度达2000米。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说明该地层有机质丰度高,且完全成熟;它处在深,热、封闭、含水和高压系统中。这种系统有利于烃类的生成、保存和运移,并且形成独特的模式——石油的深热成因和水运移。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梅山组 石油 深热成因 水相运移
  • 简介:八面河油田北区、广北区沙河街组主要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有前三角洲湖泥岩、远砂坝、河口砂坝、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支流间湾、分流间湾、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滨浅湖滩砂、粒屑滩、滨浅湖砂坝、滨浅湖泥岩等微相类型,本文重点对北区、广北区沙三段、沙四段沉积微的展布与演化进行描述。

  • 标签: 八面河油田 沉积微相 沉积时期 沙四段 展布 演化
  • 简介:王场油田王广潜4^3油组属低孔、低渗储层,由于井深、低渗透,1997年以前一直没有投入整体开发。近几年来,我们在加强油藏研究和采油工艺技术配套的基础上,对王广实施了整体部署和完善,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从精细油藏描述入手,结合油藏开采动态,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水线推进规律研究,提出了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技术对策。

  • 标签: 王场油田 王广区 低渗透油藏 开发技术 地质特征 注水开发
  • 简介:南海北部卫滩海区的浅层断裂十分发育。主要有NW-NWW、NEE和近EW向三组,它们一般切穿中更新统一上更新统,距离海底深度仅20-50m;有的切穿第四系,直达海底,具有明显的新生活活性,反映了区内剧烈的新构造运动。浅断层的形成,与来自海洋方向的热沉降效应有关,并统一调整于周缘构造应力场的变动。浅断层的活动以断块垂直差异升降为主,促使了大陆边缘的伸张沉降,并严重破坏浅层沉积或引起位移,造成不稳定的工程地质条件。

  • 标签: 南海北部 卫滩区 特征 油气地质 浅层断层 新构造运动
  • 简介:基于区域盖层和储层的发育情况,在纵向上把渤海海域的勘探领域划分成4个勘探组合,即上组合、中组合、下组合和前第三系基底组合.受早第三纪构造格局的影响,渤海海域的勘探带可划分为凸起勘探带断阶带勘探带和凹陷勘探带等3种类型.凸起勘探带包括高凸起、凸起、低凸起和复合型凸起,断阶带勘探带包括凸起陡坡断阶带和凸起缓坡断阶带,凹陷勘探带包括断陷期形成的正向构造和后期形成的浅层反转构造.不同勘探组合和勘探带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条件,其中以凸起勘探带上组合成藏条件最佳,是最有利的勘探领域,其勘探潜力巨大,但其它带和组合的勘探潜力也不可低估.

  • 标签: 渤海海域 油气勘探 组合 区带类型
  • 简介:综合考虑陆源碎屑物供给,内源碳酸盐沉积,沉积物侵蚀与再沉积,重力流沉积以及构造升降和水平位移等诸多地质因素,建立了一个能够模拟各型盆地层序地层的综合数学物理方程式,采用自行研制的定量层序地层模拟系统,以断陷湖盆陡坡带(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为例,在假定湖平面变化呈-正弦函数曲线,物源供给速率中等,匀速的条件下,分别模拟了盆地加速沉降和减速沉降两种过程的陆层序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一个构造沉降旋回过程控制着一个陆层序及其体系域的发育和形成。

  • 标签: 构造因素 断陷湖盆 陆相层序 影响 机理 计算机模拟
  • 简介:通过野外观察及物探资料的处理和综合解释,以江绍断裂带为界将东海北部分出以北的扬子准地台与以南的加里东褶皱带;另以丽水—海丰断裂及沿海四十米等深线断裂为界,划分出地质特征与两侧有异的海陆衔接带,其东侧又可分为海礁凸起和西湖凹陷两亚。充分表现出东西分带与南北分块之特征。更多还原

  • 标签: 东海北部 邻区 油气地质 基底 构造区划
  • 简介:业已证明三角洲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迄今,全世界至少有17个三角洲发现了储量可观的油气,其估算最终储量为500亿桶原油和320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已生产近300亿桶原油和100万亿立方英尺以上的天然气。近年来,三角洲研究在以下两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第一,进一步认识到三角洲前缘不稳定性和滑塌作用的重要性。滑坡、崩塌和生长断层在许多现代和古代三角洲都很常见,它们对岩相的分布起重要作用。三角洲前缘的不稳定性在确定海上钻井位置和采油设施方面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第二,进一步认识到粗粒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在地层记录中的意义。由于三角洲具有以下三大属性,因此三角洲相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1)三角洲常常具有大量的储集砂岩。三角洲还是沉积物因受海洋地质作用而在盆地内发生再分配的点源,因此,它们对与滨岸和滨外体系有关的油气有利带的分布有所影响。(2)高有机质产能常与三角洲沉积有关。在三角洲平原的沼泽环境堆积的大量陆源有机质可能成为重

  • 标签: 三角洲区 世界 油气勘探 储量 估算量
  • 简介:胜利油气浅层气藏以岩性气藏为主,埋藏深度小于1500m,主要分布于上第三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储层为河流透镜状砂岩,物性好.气藏在平面上分布极不稳定;气水关系复杂,一个含气砂岩体就是一个独立的气藏单元.气藏面积小,气层厚度薄,储量分布分散.受经济条件制约,整个气田的储量无法全部动用,因此控制尽量多的地质储量是布井的主要目的.气藏分布分散使得井网不规则、井距不均匀.气藏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气层易污染,地层易出砂,井底易积液.因此,实现合理开采要做到以下几点:(1)在钻井作业时切实做好气层保护工作;(2)气井投产前必须进行防砂;(3)气井应以较小压差进行生产,并且工作制度要保持稳定;(4)加强气井的动态监测,及时合理地采取排液措施.

  • 标签: 胜利油气区 浅层气藏 地质特征 开发 对策
  • 简介:绥中36-1油田J1997年12月投产,初期原油产量远低于预测值,对地质条件,原油性质及钻,完井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所,认为低产的原因主要是油层在钻井过程中受到了严重伤害,并提出了酸化措施,实施酸化后,增产效果十分明显,J酸化成功对II期工程的钻,完井及已开发的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绥中36-1油田 J区 低产原因 增产措施 油层伤害 酸化
  • 简介:应用SZ36-1油田生产试验4年的生产数据,总结了常规注水的开采特点,结合储层特征、流体性质及采油工艺技术对开发效果影响的分析,对某些开发问题得到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 标签: SZ36-1油田 生产试验区 常规注水 流体性质 开发效果
  • 简介:对于任何一个探,油气勘探方向的选择都是至关重要的。渤南探油气勘探历经二十多年,但找到的都是中、小型油气藏(田)。在深入研究石油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得出了本区具有形成大型油气藏(田)可能性的结论。文中综合分析各项资料,从战略的角度指出了今后油所勘探的方向、实施程序及最有希望的含油气领域。

  • 标签: 勘探开发体系 渤南探区 大型油气田 油气勘探方向
  • 简介:澳大利亚1988年海上原油产量达2020万吨,天然气产量为86.9亿立方米,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居亚太地区第三位。巴斯海峡是澳大利亚最主要的海上产油区,产量占全澳石油总产量的75%。1986年初,巴斯海峡的高峰期产量曾达50万桶/日,满足了全澳大利亚石油需求量的85%。但此后因油价及税收等影响产量下降,且储量亦面临下降趋势,预计到90年代初期,巴斯海峡的产量将下降到37万桶/日。要想维持目前的原油自给水平,澳大利亚必需每年新增2740万吨储量。

  • 标签: 澳大利亚 边际油田 开发成本 原油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