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南海莺-琼盆地崖13-1气田凝析油的五环三萜烷以W和T双杜松烷为主,其先体聚杜松烯是被子植物龙脑香科达玛树脂的主要组成。中中新统梅山组海相泥岩的干酪根分析为Ⅲ型,而饱和烃和芳烃气相色谱和质谱分析检测出高含量的多种系列的树脂化合,最大系列是十二烷的五杜松烷。因树脂化合的存在,梅山组岩样的产烃率(HC/TOC)为49-179mg/g,属好-优烃岩。然而用传统地化方法评价则为差烃岩。笔者提出与传统看法有别的新认识:海相地层中的有机质可主要来自陆;陆有机质可呈超显微状态存在;树脂体的出现和分布具有时代性和地区性。

  • 标签: 莺-琼盆地 梅山组 海相烃源岩 树脂化合物 崖13-1气田
  • 简介:利用垂直管流公式,结合流体相平衡热力学闪蒸计算,运用状态方程模拟,给出凝析气井井筒动态预测新方法,根据该方法,结合油藏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可准确地预测不同生产时期凝析气井的井筒动态

  • 标签: 凝析气井 井筒动态 预测方法 相态
  • 简介:通过对比珠江口盆地东沙隆地北部、恩平凹陷、东沙隆起中部和白云凹陷的4组原油生物标志化合及碳同位素特征的相似和相异点,证明盆地南部白云凹陷生成的油曾向东沙隆起及恩平凹陷南坡超过35-40km的长距离运移。白云凹陷具备优越的生油条件,存在4套生油层,生油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适中。白云凹陷有效生油岩的面积及厚度为盆地内各凹陷之冠,排油时间长,可供聚集的排油量亦居盆地各凹陷之首,是油十分丰富的生油凹陷,可为其北部隆起区的油气聚集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 标签: 油源对比 白云凹陷 富油性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根据目前琼东南和莺歌海盆地油气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将原油分成三种类型:石蜡型、芳香-石蜡型和石蜡-环烷型;将天然气分为三种类型:伴生气、煤成气和生物成因气.利用甾萜、异戊.间二烯烷烃、碳同位素和轻烃等油(气)/岩对比指标,结合地质条件,确定了各类油(气)的烃岩,进而讨论了各烃岩层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特征.

  • 标签: 琼东南盆地 莺歌海盆地 油气特征 烃源岩 研究
  • 简介:年轻盆地高速沉降区常伴有厚层泥岩欠压实现象,并因排烃困难而形成很厚的烃滞留带,使其中已生成的游离烃含量可高达5000ppm以上。随着埋深加大,地热的作用使游离烃裂解成气体。根据裂解过程中氢平衡的原理,选用渤海辽东湾地区的某些参数,可计算出1m^3游离烃裂解后可形成317.94m^3的甲烷,32.59m^3乙烷,19.22m^3丙烷和一定量的残渣,因此油气转换系数为369.75m^3/m^3。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并考虑对各种因素的校正以及把理想气体状态转移到真实气体的计算中,便可计算出任何深度下游离烃裂解后所形成的巨大压力值。当孔隙总压力超过岩石的破裂压力时,气体将被释放。本文阐述了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并对辽东湾地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生油岩中游离烃的裂解气开始排出及高峰期出现的深度进行了剖析。

  • 标签: 烃源岩 游离烃 裂解 高熟气 排出 油气藏
  • 简介:崖13-1气田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大气田.根据其气体组份、同位素资料、轻烃及汞含量等分析资料,认为崖13-1天然气具有煤层气的典型特征,而间接(气-油-岩)和(气-岩)对比表明,崖13-1的气和凝析油均来自崖城组的含煤地层.此外该含煤地层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均表明其具有煤层气和煤成油的潜力.

  • 标签: 崖13-1气田 天然气 特征 源岩 研究 地化资料
  • 简介:通过提取反映稠油油藏储层动态的特征参数,应用模糊模式识别方式对稠油储层类型进行划分,在比较原钻井及其侧钻井的水淹状况与测井响应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用电阻率减小率作为划分稠油储层水淹级别的标准,并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实现了稠油储层水淹程度的动态测井解释。

  • 标签: 稠油油藏 储层动态 测井 评价方法 模糊模式识别 人工神经网络
  • 简介:莺-琼海盆地梅山组烃岩有机质类型在VanKrevelen图上为典型Ⅲ型。据光学显微镜分析,其树脂体含量<4%,平均含量1.5%-2%;且颗粒细小(1-3μm),显微组分以无定形、镜质体和惰质体为主。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发现成熟度较低(<0.7%Ro)的梅山组烃岩干酪根中广泛存在<1μm的超微树脂体,其丰度可达5%-10%。而较高成熟度下,则其中广泛存在亚微粒体和微粒体。梅山组烃岩的饱和烃和芳烃馏分检测出十分丰富的杜松烷系列化合。超微层次和分子级层次是梅山组植物树脂的主要赋存形式。梅山组烃岩是良好气岩,丰富的树脂物质使其生气强度大大提高。从有机岩石学角度研讨了煤和陆有机质烃岩的生烃潜力。

  • 标签: 莺-琼海盆地 梅山组 烃源岩 超微树脂体 透射电子显微镜 油气地质
  • 简介:为了提高盆地定量分析的精度,必须在模拟过程中尽量采用动态参数,但如何准确获取各种动态参数是当前盆地分析模拟研究中的难点之一,在对“动态参数”的概念及其3种获取方法进行详细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能更加准确地校正时间因素对各种模拟参数影响的“时间校正系数”概念,并以孔隙度为例,对其确立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动态参数”和“时间校正系数”概念的提出和确定对盆地定量分析,特别是含油盆地内各种演化史的深入研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 标签: 动态参数 获取 时间校正系数 盆地定量分析 精细孔隙度剖面 石油地质
  • 简介:根据坦北油田31田井的静态、动态资料,利用童氏水驱曲线评价油田(井)的开发效果,找出水驱曲线代表性直线段的特征与油藏性质的关系。利用三图(剩余动储量等值图、含水率等值图、采油速度等值图)的叠加,提出下一步挖潜方向。

  • 标签: 水驱曲线 研究 埕北油田 油藏动态 静态地质储量 动态地质储量
  • 简介:利用天然气地化识别技术研究了莺歌海盆地浅层天然气生物降解及混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天然气遭受生物降解后,除正构烷烃浓度降低、被降解组分碳同位素变重外,在降解作用微弱的天然气中还检测出生物成因的烯烃.在莺歌海盆地中央泥底辟带,存在母质类型相似、但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多套气岩,具有生成不同成熟度天然气的物质基础.该区普遍存在由生物气(或低成熟气)与热成因气(有的已被生物降解)混合而成的混合天然气,泥拱活动产生的(微)裂隙为天然气运移及混合提供了主要通道.随气藏埋深变浅,生物气(或低成熟气)的比例增大,混合天然气的δ13C1变轻.由于生物降解作用将热成因气中的CO2转化为甲烷,混合作用补充了富烃的新烃气(生物气和低成熟气),从而改善了热成因气的品质,有利于该区富烃天然气的形成.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浅层天然气 生物降解 混源特征 地化识别技术
  • 简介:依据绥中36-1油田生产开发区实际资料建立地质模型,依据室内实验数据和模拟计算结果,并结合现场驱油实验过程的动态拟合结果确定聚合特性参数,对绥中36-1油田进行了聚合驱数值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聚合用量、段塞浓度、注入方式和注入时机的选择,完成了聚合驱油方案的设计.研究结果为绥中36-1油田采用聚合驱油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研究 绥中36-1油田 聚合物驱 数值模拟
  • 简介:针对八面河油田面十二区沙四段开展了聚合驱室内研究和现场先导试验,根据聚合的筛选评价和数值模拟编制了先导试验方案。投入现场实施后,根据动态反应特点及监测资料评价了聚合驱效果,认为在聚合注入量为0.10~0.24PV(6~10个月)时,聚合驱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之后注聚合效果变差,产油量下降,含水迅速回升,后续水驱时这一情况也未得到改善。本文分析了后期注聚合效果差的原因,希望为八面河油田下一步开展化学驱提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八面河油田 聚合物驱油 采民率 数值模拟 效果评价
  • 简介:CZ35-2-1井是南黄海勿南沙隆起上钻探的第一口探井,由于该井古生界烃岩地球化学参数出现异常且相互间矛盾突出,因而常规评价方法难以确定其质量.综合对比分析发现,岩浆热液活动热事件和上古生界含煤泥岩的二次生烃是造成本井古生界烃岩地球化学参数异常和矛盾的主要原因;上古生界含煤泥岩可能是一套以Ⅲ型干酪根为主的好的气岩.

  • 标签: CZ35-2-1井 古生界 烃源岩 地球化学参数 油气勘探
  • 简介:渤中凹陷生物降解原油具有高密度、高粘度、低含蜡和饱芳比小于3的特征,非生物降解原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高含蜡和饱芳比大于3的特征.大部分原油的正构烷烃没有奇碳或偶碳优势,具有弱的姥鲛烷优势,三环萜烷和甾烷丰度较低,藿烷丰度较高,甾、藿比小于1,但不同类型原油伽马蜡烷和C24四环萜烷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生物降解原油均可检测出丰富的25-降藿烷系列;生物标志的绝对浓度以凝析油最低,生物降解原油最高,正常原油介于两者之间.依据原油伽马蜡烷指数和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值可把渤中凹陷原油分成富C24四环萜烷原油(A类原油)和贫C24四环萜烷原油(B类原油),贫C24四环萜烷原油又可分为高伽马蜡烷原油(B1亚类原油)和贫伽马蜡烷原油(B2亚类原油).

  • 标签: 渤中凹陷 原油 生物标志物 特征 成因 类型
  • 简介:通过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测试手段对单个有机包裹体的成分,分子结构及其中烃类的成熟度进行了分析,结合其它地质,地球化学资料综合研究认为,琼海凸起系由文昌A、B两凹陷双重供油,其中文昌A凹陷是琼海凸起的主要油区,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结果表明:文昌A凹陷有过两期油气运移,第一期有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20-140℃,第二期有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50-170℃,两期有机包裹体在成分,烃类成熟度以及分布特征上都存在明显差异,文昌B凹陷经历了一期油气运移,有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200-140摄氏度,有机包裹体特征与方昌A凹陷两期有机包裹体的特征均有所不相同。

  • 标签: 珠三坳陷 有机包裹体 特征 油源 油气运移 应用
  • 简介:本文在国内首次模拟了野外露头的埋藏史和地热史,并通过人工改变埋藏轨迹,预测了盆地内中侏罗统地下烃岩的有机质成熟度。西宁盆地现今出露的中侏罗统烃岩的镜质体反射率为0.59%,刚进入生油门限。模拟结果表明:地下同层位、同深度烃岩的镜质体反射率为0.82%,达到了大量生油的成熟阶段。

  • 标签: 盆地模拟 预测 含油气盆地 野外露头 烃源岩 埋藏史
  • 简介:JZ20-2气田由南、中、北3个气藏组成,气藏均为具底油、底水的异常高压凝析气藏,其地质条件及流体分布情况比较复杂,容积法不能满足地质储量计算的要求.文中基于实际开发生产资料,探讨了几种动态储量计算方法在该气田的适用性,并探讨了用数模法较准确地计算具有底油底水复杂气藏地质储量的方法与技巧.

  • 标签: 动态法 JZ20—2凝析气田 储量 计算 应用 数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