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川西地区发育的次生气具有丰富的储量,埋藏深度浅,勘探程度,成本少,周期短,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以川西某气田中勘探程度较好的两个为目标,提出年产能4.5×10^8m^3和6.0×10^8m^3的两种开发方案,选用适当的经济评价基本参数,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并对两方案进行优选对比。

  • 标签: 气田 次生气藏 技术经济评价 川西地区 财务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
  • 简介:大池干井构造带是川东石炭系天然富集区之一,已发现4个,每个都有日产量超过100万m^3的气井,但圈闭气充满度却相关悬珠,主体构造轴部的圈闭气充满度,两侧的潜圈闭(经地震发现的闭合高度相对较小的潜伏圈闭)充满度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主体构造两翼都丰在倾轴逆断层(倾向背斜轴部的逆断层),阻隔了已进入石炭系储层的不能侧向运移进入轴部,只能从被逆断层所控制的狭窄地带由下向上和由构造两端进入轴部,由于捕俘的范围有限,故圈闭气充满度,而两侧圈闭一般都紧邻宽向斜,或有通道与宽向斜相连,源丰富,因此圈闭气充满度高,本区主体构造两侧,特别是东侧尚有较多不同类型的潜圈闭未探,这些圈闭都紧邻宽向斜或距离向斜或距离向斜较近,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 标签: 大池干井构造带 石炭系 天然气藏 四川盆地 气藏评价 油气勘探
  • 简介:胜利油气区浅层以岩性气为主,埋藏深度小于1500m,主要分布于上第三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储层为河流相透镜状砂岩,物性好.藏在平面上分布极不稳定;水关系复杂,一个含砂岩体就是一个独立的单元.面积小,气层厚度薄,储量分布分散.受经济条件制约,整个气田的储量无法全部动用,因此控制尽量多的地质储量是布井的主要目的.分布分散使得井网不规则、井距不均匀.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气层易污染,地层易出砂,井底易积液.因此,实现合理开采要做到以下几点:(1)在钻井作业时切实做好气层保护工作;(2)气井投产前必须进行防砂;(3)气井应以较小压差进行生产,并且工作制度要保持稳定;(4)加强气井的动态监测,及时合理地采取排液措施.

  • 标签: 胜利油气区 浅层气藏 地质特征 开发 对策
  • 简介:岩石物理参数是地震反射特征分析的基础,对莺歌海盆地11口探井纯泥岩,纯砂岩及含砂岩(气层)的测井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模型实验,并结合钻井,地震资料做了分析,其结果表明,本区埋深不超过2500m的含砂岩,其地震纵波速度比围岩(泥岩)30%以上,这类含砂岩的顶界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振幅异常(亮点);在CDP道集上表现出振幅随偏移距增大而增强的第三类AVO异常,在道积分剖面上显示为相对低速,在钻预探井前,利用亮点、AVO和道积分技术可有效识别这类含砂岩,文中首次建立了以亮点,AVO和道积分技术为核心的天然综合预测流程,并在莺歌海盆地浅层天然勘探中推广应用,相继发现了乐东20-1,乐东22-1,乐东8-1等一批中,小型气田,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浅层天然气藏 地震识别技术 研究 亮点 AVO
  • 简介:莺-琼盆地天然资源丰富,天然气成因类型多,迄今为止,除在该区浅层和中深层发现以成熟-高成熟的热成因腐殖型(煤型)为主的天然外,也发现了一些生物及生物-成熟过渡带气气,且均具较高的产量和一定的储量规模,其勘探前景广阔.

  • 标签: 莺-琼盆地 生物气 低成熟气 资源潜力 天然气勘探前景
  • 简介:七里峡构造带是川东石炭系高陡构造带之一,主体构造为一典型的狭长地垒背斜,虽已获五灵山和高桥两个,但圈闭气充满度,这主要是受两翼倾轴逆断层(倾向背斜轴部的逆断层)所限,只能从狭窄地垒背斜轴部下伏志留系源层向上和从构造两端进入圈闭,天然主要富集于主体构造两侧的潜圈闭(经地震发现的闭合高度相对较小的潜伏圈闭),已发现双家坝和胡家坝两个,这两个不仅产量高,而且圈闭气充满度也高,其原因除保存条件好外,更重要的是圈闭紧邻宽向斜,捕获的范围广,源丰富,本区主体构造两侧尚有较多不同类型的潜圈闭未探,前景乐观。

  • 标签: 七里峡构造带 石炭系 天然气藏 深化勘探 川东地区 石炭系
  • 简介:有机成因δ^13Cco2值小于-10‰,无机成因δ^13Cco2值则大于-8‰;天然中CO2含量大于60%是无机成因的,小于此值有机的、无的和混合的成因均有。CO2含量90%以上称CO2、90%-60%叫亚CO2、60%-15%为高含CO2、15%以下为含CO2。我国东部已发现万金塔气田、花沟、黄桥气田和平方王等一批无机成因的CO2。其中黄桥和万金塔气田已开发。最后,研究了无机成因CO2的特征。

  • 标签: 中国东部 二氧化碳气藏 无机成因 特征
  • 简介:卧龙河气田嘉五1-嘉四3是一个已经开发二十余年的老气,自1989年9月上压缩机增压开采以来,可采储量增加,增产效果显著,有效地扼制了产量急剧下降的被动局面,对的稳产,增产起到了主导作用,目前,尚有较多的剩余储量,气井产能较高,边水不影响的开发,有加速开采的潜力,展现了良好的开发前景,同时,为老气田的后期开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 标签: 卧龙河气田 嘉五1-嘉四3气藏 增压开采效果 开发前景 增产 稳产
  • 简介:孤南垦23断块及三合村地区天然滚动勘探开发是胜利油田第一个成功地利用地震“亮点”技术进行浅层滚动勘探开发的范例。这两个区块的建成投产,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胜利油田浅层的勘探开发、实现在少井条件下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了经验,对其它油田浅层及其它类型的勘探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地震“亮点”技术 滚动勘探开发 开发方案 编制 少井条件 “亮点”识别
  • 简介:指出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天然中的烃类气体(包括CO2中的少量烃类气体)都是有机成因。CO2气体有有机成因、无机成因,也有混合成因。无机成因的CO2气体是在上新世以后火山-岩浆CO2气体通过深断裂向上运移,取代了早期形成的油气中的油气而形成的。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钻探过程中,在3个构造发现了4个CO2。特别是阿纳达科合作区内28-2-1井的CO2,使油气勘探失利。因此,研究CO2的成因及其与油气的关系,对盆地内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 标签: 珠江口盆地 油气聚集 影响 二氧化碳气藏 CO2 有机成因
  • 简介:安塞油田坪桥北区通过四年勘探与开发,已具有一定的石油生产能力。素有“磨刀石”之称的延长组特渗透储层,通过这几年钻探发现主力油层为长4+52、长61和长62,油层厚度达20余m,油层层数、油层厚度、地质储量和油井产量都有明显的增加。本文从储层评价入手,较系统研究了坪北油藏的沉积特征、储油层物性、储层非均质性、孔隙结构、储油层平面分布、储层分类和评价

  • 标签: 安塞油田 坪桥北区 特低渗透油藏 储层评价 沉积特征 油层物性
  • 简介:油所早期评价工作在勘探中是十分重要的,综合利用一口井的地层测试和试井解释成果,可以获得多项油气层参数和油气边界,含油面积,地质储量及驱动类型等油气参数,从而全面评价油气,结合动态资料,对油气层目前压力,油气产能及动态进行预测,提高勘探资料的利用率,本文结合渤海的9口井实例,进行了探讨。

  • 标签: DST测试 油气藏 早期评价 作用 油气勘探
  • 简介: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盆地模拟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盆地模拟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以成动力学系统模拟为核心的地质家综合评价应用平台,成动力学系统模拟方法的突破点是以三维岩体模拟和三维构造模型为基础的三维运聚模拟,地质家综合评价应用平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系统的规模(适用于各种地质单元体的多维综合模拟评价),和系统的适用性(人机联作的图形编辑及三维可视化界面,人机联作的参数设置界面,开放式信息管理系统),在分析含油气盆地成动力学系统模拟的概念,思路,技术关键以及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对突破点的核心模型(三维岩体模拟,三维构造模拟,三维运聚模拟)进行了设计,并提出了预期的目标。

  • 标签: 含油气盆地 成藏动力学系统 模拟 评价方法 三维岩体 三维构造
  • 简介:JZ20-2凝析气田的油气评价工作,经历4年多时间,钻了3口预探井,7口评价井,经过四轮油气研究工作,基本上搞清了气田的地质模式和气特征,主要介绍该凝析气田的油气评价工作。

  • 标签: 锦州20-2 凝析气田 油气藏评价 地质模式
  • 简介:采用高阻油气层和阻油气层对比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史南油田的储层特征和测井曲线特征,揭示了造成油气层阻的主要因素。对阿尔奇公式、变n指数模型、双孔隙水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和分析,利用6种不同矿化度盐水的岩电实验测量结果,揭示了n指数以的重要性,同时还应用岩电实验测量结果解决了模型参数的确定问题。

  • 标签: 史南油田 低阻油气层 成因分析 评价 变n指数模型 以孔隙水模型
  • 简介:随着渤海海域油气田开发高潮的到来,众多油气田相继投入开发,与此同时,大量含油气构造的评价工作也提到议事日程.研究和总结油气田开发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反思油气评价工作,有利于降低开发风险.文中根据JZ9-3、QHD32-6、SZ36-1、QK18-1、QK17-3、QK17-2等油气田ODP方案实施和生产情况,分析和总结了由于油气评价阶段工作量不足以及对地质模式认识上的偏差给油气田开发造成的困难,并对今后的油气评价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油气田开发 油气藏 评价 渤海海域 开发风险
  • 简介:对珠三坳陷4个典型油气的分析表明,这些油气的形成一方面与盆地区域性生、储、盖层发育及两个主要构造形成期(渐新世末和中中新世末)有关,更重要的成条件应为:(1)构造圈闭临近富生烃凹陷;(2)较完整的造圈内,发育良好的储盖组合;(3)油气附近具有高效率的油气运移通道的输导网络,如断层,连通的砂体等;(4)成期相对较晚与油气输入期配置好。

  • 标签: 珠三坳陷 油气藏 成藏条件 构造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