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一是完善组织机构。新成立地研院页岩气技术中心,配齐、配精科研人员,专门负责页岩气及非常规油气地质及开发技术研发。二是增强技术实力。整合院页岩气技术力量,深入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新方法、新技术的专题和综合研究,不断增强技术实力。三是突出研究重点。

  • 标签: 技术支撑 页岩气 中国石油集团 强化 增强技术 勘探开发
  • 简介: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地下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稳产难度加大。为解决老油田剩余油开发难问题,以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二区断块为研究对象,在精细油藏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以沉积岩石学、储集层地质学和测井地质学为理论指导,运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详细描述了该区块高含水率后期剩余油分布特征。根据剩余油分布类型,综合运用渗流力学、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开发层系重组、注采井网重建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开展针对性的剩余油挖潜研究,提出了在井况差、井网稀疏的部位,通过加密调整动用剩余储量;重塑注采井网,挖掘低渗透带及砂体边部的剩余油,通过改善注水剖面,提高注水波及体积;深化长停井潜力研究,恢复利用停产井,通过转注、恢复注水、大修等进行注采井网的完善等不同的挖潜技术对策。通过针对性实施,提高油层动用程度,增加可采储量,提高最终采收率,进而实现了断块产量保持稳定。

  • 标签: 剩余油 精细地质研究 开发层系 注采井网 采收率
  • 简介:地层对比在地质录井作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已钻地层的认识及下部地层的预判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地质人员主要是利用岩屑剖面,结合钻时、气测、岩屑颜色变化等参数进行地层对比,在有随钻测井的情况下则可利用测井曲线数据进行地层对比。但在所钻地层岩性单一的情况下,利用岩屑录井剖面进行对比时可用参数减少,难以满足对比要求。为此采用地层压力监测技术,利用dc指数、声波时差及地层孔隙压力等曲线数据对大套泥岩段地层进行了精细对比,找出了在单一泥岩段情况下,通过泥岩段内部细微参数变化来发现本井与邻井的层位关联与差异,从而为实现地质钻探目的和钻井工程安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 标签: 地层对比 地层压力监测 DC指数 声波时差 地层孔隙压力
  • 简介:以研究应用综合录井参数在钻进对溢流的预报方法为目的,基于对综合录井参数异常与工程异常类型相关性的认识,总结出钻进过程溢流的预报方法为:从钻头→井筒→钻井液出口→池体积依次展开监测与预报。通过对现场已发生工程异常实时图的分析,综合观察钻时、悬重、钻压、转盘扭矩、转速、立管压力、泵冲数参数的变化,判断是否钻入储集层和异常高压过渡带;通过分析悬重、立管压力、泵冲冲数、出口流量、总池体积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判断在钻遇储集层和异常高压过渡带后是否发生井侵。当钻井液性能发生微变时,说明地层流体已开始侵入井筒,是疑似溢流的明显标志;当全烃峰值持续上升达到某一值或饱和状态无下降趋势时,说明地层流体在不间断地侵入井筒,即发生溢流的明显警告;当钻井液性能发生明显变化,全烃峰值持续上升达到某一峰值或饱和状态无下降趋势时,出口流量上升和总池体积增加说明溢流已经发生。依此展开溢流监测与预报工作,既有利于指导现场操作人员提高溢流预报准确率,也有利于拓展相关井控程序开发人员对录井参数的应用思路。

  • 标签: 综合录井 参数 钻进 井控 溢流 预报
  • 简介:岩屑是许多录井作业项目的物质基础,能够取到具有一定体积和重量且具有代表性的岩屑是这些录井项目成功的前提条件。PDC钻头大规模推广之后,现场很难取得符合要求的大尺寸岩屑,传统的钻井取心和井壁取心不仅时效性差,而且成本高昂。为了在随钻过程获取较大尺寸、较高质量的岩屑,进而可以使用一些录井方法对地层岩性及流体进行准确评价,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及新技术资料,发现一种新型的微心钻头能够在正常钻进过程连续产生尺寸相对较大的微型岩心,理论上能够满足特殊油藏荧光录井及核磁录井等作业需要,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机械钻速,降低钻井成本,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岩屑尺寸 取心 荧光录井 核磁录井 时效 成本
  • 简介:水平井开发技术在渤海油田不断成熟和应用,水平井实施过程的随钻跟踪已经成为开发人员的重要工作。油田开发调整的各个阶段,受到不同钻井平台、钻井设备、测量系统及预测精度的影响,不同批次调整井的深度通常存在误差,给水平井着陆时的随钻工作造成诸多不利影响。通过对Q油田近几年实施的144口综合调整井深度误差进行分析,总结并形成了过路层油水界面读值法、等高程地层比对法和地震时深转换计算法3种深度误差判别及随钻调整方法;明确了以上3种方法分别适用于过路底水油藏、油田内部井间加密调整、油田边部或地层变化在大区域调整3种情况。上述方法及策略已在Q油田实施的35口调整井成功应用,通过准确判断水平井着陆过程的深度误差,及时调整靶点深度和井轨迹,水平井着陆成功率达到100%。

  • 标签: 水平井 深度误差 着陆 油水界面 相对高程 时深转换
  • 简介:针对大牛地气田奥陶系水平井岩性复杂、岩屑细碎识别困难、随钻伽马测井不能区分灰岩和白云岩等问题,采用元素录井技术,通过主量元素与不同岩性的岩石矿物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计算岩屑的灰岩含量、白云岩含量、泥质含量和砂质含量,实现了对岩性的精确识别。元素录井方法在奥陶系水平井的应用效果明显,通过元素含量及各矿物成分含量变化特征能够及时准确地卡准地层层位,进行轨迹调整使其在设计的A靶点准确着陆;在水平段,能够及时判别岩性是储集层岩性还是围岩地层岩性或泥岩夹层,从而指导地质导向进行正确的轨迹调整,有效提高了储集层钻遇率。

  • 标签: 奥陶系 水平井 岩屑细碎 随钻伽马测井 主量元素 地质导向
  • 简介:不同油质的油藏录井特征差异较大,评价方法也有较大差异。莱州湾凹陷混源成藏特征明显,加之次生作用程度的不同,导致油质类型多样。通过对莱州湾凹陷12口已试油井的现场地化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适用于该地区油质类型的定性和定量识别方法,其中前者为热解气相色谱形态法,后者为(S0+S1)/S2、∑C21-/∑C22+及主峰碳数3参数交会图板法,即通过建立相应的油质类型判别标准进行判别。应用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判断油质类型,莱州湾凹陷随层位由浅至深,油质逐渐由重变轻,具体表现为明化镇组和馆陶组上部多为浅层生物降解重质油,馆陶组下部至沙二段多为质油,沙三段以下地层则多为质-轻质油。

  • 标签: 油质类型 重质油 中质油 轻质油 主峰碳 地化
  • 简介:膏盐岩盖层厚度是影响储气库盖层封闭性的首要因素,同时膏盐岩层段顶底的确定也决定着固井质量是否合格。文23储气库作为超大型储气库,精准卡取盖层顶底和厚度对该储气库建设至关重要。利用X射线元素分析能更直观地反映出地层元素变化,文23储气库膏盐岩盖层段特征元素Sr、Zr和Ca元素具有线性相关性,进入膏盐岩层Sr、Zr元素值急剧升高,膏盐岩层底Sr、Zr含量出现异常高值,曲线呈台阶状;Fe、K元素值变小,膏盐岩层底具有异常低峰值,S元素在膏盐岩层底有异常高峰值。Sr/Ba比值、Fe/Mn比值在膏盐岩层底表现为异常高值和异常低值,据此判断进入膏盐岩层底;Mg/Al比值为该区膏盐岩顶底特征比值元素,进入膏盐岩层Mg/Al比值会大幅度升高,Mg/Al比值在膏盐岩层顶和膏盐岩层底均存在一个尖峰,据此可以判断到达膏盐岩盖层顶底。

  • 标签: 元素录井 膏盐岩 盖层厚度 中完卡层 文23储气库 Sr/Ba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