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渤海SZ36-1油田具有原油黏度较高、单井注水量较大和储层胶结疏松、非均质性强、渗透率较高等特点,注水开发引起高渗透层岩石结构破坏、突进现象严重,亟待采取液流转向措施。以注入压力、含水率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堵水+调剖”联合作业增油降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堵水剂优化组成为“4%淀粉+4%丙烯酰胺+0.036%交联剂+0.012%引发剂+0.002%无水亚硫酸钠”,堵水剂段塞优化组合为“0.05PV前置段塞(淀粉4%)+0.025~0.075PV堵水剂+保护段塞0.025PV(淀粉4%)+顶替段塞0.05~0.10PV(聚合物溶液,CP=1500mg/L)”,调剖剂溶液组成段塞组合为“0.05~0.10PV调剖剂(Cr3+聚合物凝胶,CP=3500mg/L)”。随着储层非均质性原油黏度增大,采收率增幅增加,这表明“调剖+堵水”联合作业措施具有较强油藏适应性。

  • 标签: 堵水调剖 参数优化 油藏适应性 物理模拟 渤海SZ36-1油田
  • 简介:岩石物理模型中包含了很多不同岩石物理参数,一般可以通过测井资料或者实验室资料获得,但是诸如矿物基质弹性模量以及孔隙几何形状这些参数,不能从实测数据中直接获取,必须通过反演得到,因此,研究获取这些岩石物理参数反演方法十分必要。对于砂岩油气储层,利用3种孔隙纵横比模拟岩石孔隙结构,引用Biot系数公式确定矿物基质弹性模量变化范围,结合模拟退火优化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KT模型流体替换岩石物理参数反演方法。该方法最大优势能够在只知道常规测井数据情况下,直接反演出岩石矿物基质弹性模量孔隙纵横比谱。针对实验室测试42块细砂岩样品,利用该方法精确获取了所有样品矿物基质体积模量、剪切模量以及孔隙纵横比谱。分析反演获取多种岩石物理参数表明:孔隙纵横比谱对岩石弹性性质影响最大;孔隙纵横比谱可用来描述储层岩石孔隙结构;利用3种孔隙纵横比KT模型进行流体替换模拟适用性很好;裂缝孔隙体积分数对岩石弹性模量敏感性最高。研究结果可为叠前地震属性反演叠后储层定量预测提供参考。

  • 标签: KT模型 流体替换 岩石物理参数 矿物基质弹性模量 孔隙纵横比谱
  • 简介:地震储层学在地质地震理论指导下,利用地震信息,结合地质、测井、钻井、测试、采油、分析化验等各种资料,研究储层岩性特征、外观形态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所含流体特征等在三维空间变化,实现储层建模一门交叉前缘学科。地震储层学适用于油气勘探到开发各个阶段。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地震学等地震储层学指导理论,地震、测井地质有机结合根本方法。测井分析技术、储层地震预测、流体预测、储层建模三维可视化地震储层学五大关键技术。地震储层学最大优势在于把由井点建立各种储层特征参数,在地震分辨率所能及范围内扩展到三维空间,进而实现储层建模三维可视化。

  • 标签: 地震储层学 测井分析技术 储层地震预测 储层流体预测 储层建模 三维可视化
  • 简介:大庆油田一类油层聚驱潜力逐年减少,二类油层开发技术还在试验完善阶段.未能大面积实施于工业化区块。针对南二区东部二类油层河道砂发育规模明显变小.小层数目增多.单层厚度变薄、渗透率变低储层特点。为了使二类油层提高采收率,通过研究确定二类油层选层标准、油层沉积特征.考虑层系组合多项影响因素,对该区块聚驱返二类油层进行了合理层系组合研究.确定了返层系厚度及注采井距,为该区块聚驱返层系组合提供了依据。

  • 标签: 二类油层 层系组合 层系优化 南二区 松辽盆地
  • 简介:针对地震信号具有一定带宽非平稳信号,波形受这个带宽内所有频率影响,提出结合经验模态分解广义希尔伯特储层预测方法,通过经验模态分解将地震信号分解为频率由高到低一系列本征模函数,对分解后每一个本征模函数分量作广义希尔伯特计算。通过与已知井储层发育情况对比,从中优选出了对储层响应敏感本征模函数分量进行储层预测。实际资料计算结果表明,结合经验模态分解广义希尔伯特储层识别方法,具有较强噪音压制能力,能够精确刻画储层形态。

  • 标签: 经验模态分解 本征模函数 广义希尔伯特 非平稳信号 储层预测
  • 简介:石油地震地质学在地震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地震成藏学与开发地震学等诸多学科基础逐步发展起来一门现代地震技术与石油地质勘探开发理论相结合交叉前缘学科。文中对石油地震地质学发展由来、概念、内涵及其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论述,并提出这一交叉前缘学科今后油气勘探实现重大突破关键,将推动石油工业持续发展。

  • 标签: 石油地震地质学 前缘学科 应用前景
  • 简介:技术方法”栏目:主要刊登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技术方法、地震资料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应用、地质与地球物理一体化等相关研究领域中综述、报道性文章。文章形式以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为主.同时还刊登相关研究领域综述、报道争鸣性文章。

  • 标签: 新技术 岩性油气藏 栏目 地震资料采集 期刊 油气勘探开发
  • 简介:针对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地区岩性油气藏、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四川盆地吐哈盆地高陡构造、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盐丘盐下构造等重要勘探盆地重点勘探领域,进行地震资料处理、有利储层预测、油气检测等方法研究,形成了多信息约束、多方法综合静校正技术、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叠前保真去噪技术、各向异性浮动基准面叠前成像技术、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模型正演及多属性半定量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三维缝洞体系定量雕刻及流体识别技术,同时形成了三维大连片一体化处理解释、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半定量一定量描述、复杂地表高陡构造成像盐下构造成像等配套技术。在重要勘探盆地重点勘探领域应用以上技术系列,取得了明显勘探效果。

  • 标签: 岩性油气藏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 高陡构造 盐下构造成像 三维大连片 三维定量雕刻
  • 简介:南海A油田地层内部结构复杂、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对其断层裂缝预测较为困难。采用近年发展起来双反射偏移技术,对该油田开展了断层裂缝预测。双反射偏移技术以精细处理三维地震炮集资料及叠前深度偏移深度域速度模型为基础,通过双反射偏移速度扫描偏移孔径分析,进一步精细化速度模型,实施双反射偏移处理,获得断层裂缝成像三维数据体。通过对双反射偏移数据体及其解释结果,以及深度偏移数据体及其沿层相干、倾角、振幅等属性,常规地震构造解释结果钻井、测井等信息进行联合解释,可了解获得该油田断层裂缝性质及分布规律。双反射偏移技术不仅可以预测与常规地震认识相一致断裂系统,还可以有效分析根据常规地震资料难以预测断层、裂缝及岩性突变界面。

  • 标签: 双反射偏移 叠前深度偏移 裂缝预测 生物礁灰岩油藏
  • 简介:柴西南地区剩余油气资源巨大,岩性油藏勘探重要领域,但由于岩性油藏勘探起步晚、其形成地质背景成藏关键因素研究不够深入,制约了岩性油藏勘探进展。近年来,围绕柴西南富烃生油凹陷,加强基础研究,整体认识,精细评价,深入系统开展岩性油藏形成地质背景岩性圈闭识别等研究工作,充分利用柴西南大面积三维连片地震资料开展精细构造解释精细储层预测,明确了扎哈泉为岩性油藏勘探有利区带,圈定了有利相带落实了优质砂体分布,准确预测“甜点”分布区,发现落实了柴达木盆地首个亿吨级岩性油藏规模储量区。通过扎哈泉岩性油藏勘探实践,探索形成一套适用于柴西南地区岩性油藏地震勘探评价思路技术方法,对深化柴西南地区岩性油藏立体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岩性油藏 勘探思路 地震评价技术 柴西南地区
  • 简介:对辽河坳陷不同类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生气性能生气强度进行研究后认为,区内已探明天然气主要为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低温热解气,而高温热解气裂解气很少,这与辽河坳陷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不相称;热演化程度高、生烃强度大洼陷带深层应该蕴藏着丰富、成熟度相对较高天然气。在分析了几个重点地区深层构造背景、储集条件基础,认为这些地区或处于气源灶内或与气源岩直接接触,成藏条件优越,下一步勘探重要领域。

  • 标签: 深层天然气 天然气勘探 烃源岩 储集条件 辽河坳陷
  • 简介:中扬子西部震旦统灯影组具有较好勘探前景,但勘探程度极低。以地表露头资料为基础,通过储层特征综合研究,认为白云岩为区内主要储集岩,白云岩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晶间孔、溶孔、砾间孔洞;孔隙结构分为粗孔中喉型、粗孔小喉型微隙微喉型3类,其中以粗孔小喉型为主。对储层进行分区评价,结果表明张家界三岔地区储集条件最好,其次为宜昌莲沱—重庆彭水地区,永顺王村—石门杨家坪地区储集条件最差。

  • 标签: 白云岩 储层评价 灯影组 中扬子西部
  • 简介:上扬子台北缘古生代广泛沉积了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和泥质岩。通过对16条沉积剖面系统采样,结合样品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认为该区有效烃源岩主要发育在下二叠统、下志留统下部、奥陶统下寒武统地层中;烃源岩以Ⅰ型、Ⅱ1型为主,生烃能力较强,未丧失生气能力。综合评价认为下寒武统及下二叠统区内主力烃源岩;下志留统下部及奥陶统在局部地区可能存在有利烃源岩发育层段。

  • 标签: 海相烃源岩 古生界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上扬子地台北缘
  • 简介:砂岩输导体系作为一种主要油气输导体系,在博兴洼陷油气运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分析博兴洼陷高89块地质背景基础.综合利用地震、钻井岩心、地层测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运用地质建模方法建立该区块沙四亚段三维空间等时地层格架模型,然后通过沉积相建模做出砂体空间展布图,并以沉积相为约束条件建立砂体孔隙度渗透率模型,最后结合该区块砂体连通性及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分析认为.纯下次亚段1砂组物性最好,高89井、樊142井樊5—3井附近砂体最为发育且物性好,可作为优势输导体系,通过断层封堵可成为有利油气聚集区。

  • 标签: 砂岩输导体系 地质建模 砂体连通性 沙四上亚段 高89块 博兴洼陷
  • 简介:为了深化准噶尔盆地南缘阜康—乌鲁木齐段非常规油气资源认识,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样品分析测试等对上二叠统芦草沟组非常规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构成非常规油气储层岩石类型有3种,分别为以粉砂岩为主细粒沉积岩、以黏土岩为主细粒沉积岩及碳酸盐岩;芦草沟组上段、中段下段炭质细粒沉积岩密度分别为2.3~2.8g/cm3,2.3~2.4g/cm32.4~2.5g/cm3。炭质细粒沉积岩密度与TOC含量具有较好负相关性,孔隙度以0~2%为主,渗透率以0~0.1mD为主,比表面积以0.1~0.5m2/g及1.0~2.0m2/g为主。芦草沟组非常规油气储集空间类型由纳米—微米级微孔2期构造缝隙构成。

  • 标签: 细粒沉积岩 储层 芦草沟组 非常规油气 准噶尔盆地南缘
  • 简介:基于实测剖面资料,对川西北地区二叠统长兴组、大隆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晚二叠世长兴组初期以来,广元-梁平海湾属于上扬子台地内部产生裂谷型同沉积拉张性断裂形成海湾,鱼洞梁坪上长兴组剖面发育浅水潮坪-开阔台地相。其间有生屑滩沉积,在坪上剖面见有尚未发育成熟海绵生物礁:研究区北部长江沟剖面则发育与长兴组同时异相大隆组深水沉积,富含海绵骨针放射虫。长兴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粒间溶孔、晶间孔、裂缝型洞穴、构造缝及溶蚀缝等。综合而言,川西北广元-旺苍海湾边缘礁位于江油二郎庙与广元下寺之间,长兴组深埋腹,勘探地下生物礁-滩组合有利地区。

  • 标签: 上二叠统 长兴组 大隆组 沉积特征 川西北地区
  • 简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中期旋回为编图单元,对川西坳陷中段侏罗统遂宁组古地理砂体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中段休罗统遂宁组可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LSC1)与3个中期旋回(MSCl,MSC2MSC3)。其中,MSC1—MSC3沉积期,龙门山前缘均发育有较大规模冲积扇群.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表现为多个辫状河三角洲叠置沿龙门山前缘分布辫状河三角洲群:MSC1-MSC2沉积期,川西坳陷中段发育沉积体系类型以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为主,冲积扇仅在规模及位置上有所变化,该时期砂体主要分布于龙门山前缘与中江-回龙地区;MSC3沉积期,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发育于郫县-温江-大邑地区,砂体厚度以及规模均较大。

  • 标签: 岩相 古地理 砂体展布 遂宁组 川西坳陷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三叠统延长组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近年来石油重点勘探层系之一。长7段油页岩为烃源岩,生烃增压作用是长7段烃源岩异常高压形成主要机制,异常高压石油运移主要动力,原油通过流体压裂缝、断层叠置砂体进行运移,压力越大越有利于低渗透储层成藏。长7段烃源岩具有连续式生烃、幕式排烃、多点式充注成藏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成岩特征等表明,烃源岩先向下再向上排烃,二次运移具有垂向运移为主、短距离侧向运移特征。利用声波时差测井曲线计算了长7段向下排烃厚度平均约10m,向上排烃厚度平均约30m,向下与向上排烃量之比约为1∶3。

  • 标签: 延长组 异常高压 幕式成藏 排烃厚度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涠西南凹陷WZA区主要目的层流沙港组一段沉积体系类型及相应展布规律认识不清,砂体连续性对比性均较差,给油气勘探带来了困难。结合岩心、测井地震资料,通过源-汇分析确定沉积体系沉积微相类型。WZA区为中间低、四周高汇水区,可识别出3个不同方向物源(NWW向、SWW向、SEE向)、2种沉积体系(西部和南部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东部发育浊积扇沉积体系)10余种沉积微相。这些认识有利于刻画WZA油田,WZB油田,WZC油田,WZD油田WZE油田“甜点”储层。

  • 标签: 流沙港组 源-汇分析 浊积扇 曲流河三角洲 涠西南凹陷
  • 简介:利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对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砂岩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自生矿物、孔隙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集砂体为成分成熟度较低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主要自生矿物为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方解石、石英钠长石等,其中高岭石含量反映了次生孔隙发育程度,绿泥石硅质表现为对储层原生孔隙具有很好保存作用;而伊利石对储层影响负面的;早期形成自生方解石对储层物性有利,而晚期形成大量方解石胶结孔隙,使储层物性降低。

  • 标签: 砂岩储层 埋藏成岩作用 自生矿物 储层物性 鄂尔多斯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