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震积岩是一种灾变事件岩。文章综述了震积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着重介绍了震积岩的岩石类型、震积序列、鉴别标志及震积岩-海啸岩-震浊积岩的对比鉴别。同时,结合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归纳出由震积岩-海啸岩-震浊积岩-背景沉积组成的6种地震震积序列,并指出震积岩对于构造演化解释、沉积学及石油储层地质方面的研究意义。

  • 标签: 震积岩 沉积特征 地震震积序列 地质意义
  • 简介:针对当前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地震-地质一体化研究思路及石油地震地质学研究现状,该文重点对石油地震地质学的学科概念、分支学科及其界定、研究思路和方法及关键技术、理论和实验基础、研究尺度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六大科学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指出,随着地球物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利用石油地震地质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较为准确地发现油气藏并实现高效开发或许会成为现实。

  • 标签: 问题讨论 研究方法 关键技术 石油地震地质学
  • 简介:“油气地质”栏目:主要刊登国内外石油地质理论发展及相关油气勘探实践的实用性技术论文,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综述、报道性文章。文章形式以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为主,同时还刊登相关研究领域的综述、报道和争鸣性文章。

  • 标签: 油气地质 岩性油气藏 栏目 期刊 石油地质理论 技术论文
  • 简介:“油气地质”栏目:主要刊登国内外石油地质理论发展及相关油气勘探实践的实用性技术论文,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综述、报道性文章。文章形式以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为主,同时还刊登相关研究领域的综述、报道和争鸣性文章。

  • 标签: 油气地质 岩性油气藏 栏目 期刊 石油地质理论 技术论文
  • 简介:中国含油气盆地火山岩中剩余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是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火山岩油气储层研究的核心是火山岩岩性、岩相分类和命名的规范化,以及火山岩储层形成演化机理、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等,其中,火山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是关键。火山岩油气储层地质学是研究火山岩储层发育的构造环境、成因类型、特性、形成、演化、几何形态、分布规律、储层研究方法和描述技术,以及储层评价和预测的综合性地质学科。火山岩油气储层地质学的提出有助于推动火山岩油气储层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推动火山岩油气储层研究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可指导勘探开发成功率的进一步提高。中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储层研究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火山岩岩性特征与分布、火山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与成岩演化序列、风化壳型与内幕型及裂缝型火山岩储层成因机理、火山岩储层评价预测技术、火山岩储层地质建模与开发储层评价等。

  • 标签: 火山岩 成岩作用与成岩演化 成因机理 评价预测技术 火山岩油气储层地质学
  • 简介:文中系统总结了阿尔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对其地层层序、构造演化、沉积体系和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剖析。通过成藏条件的研究,明确了各层系成藏的主控因素,对油气富集规律进行了总结。同时与二连盆地其它凹陷的简要对比,归纳了该凹陷在构造、沉积等方面的独特特点,指出后期构造反转、陡带沉积体系发育和同沉积背斜构造等特征在二连盆地最具代表性。

  • 标签: 新凹陷 构造反转 油藏特征 成藏条件 阿尔凹陷 二连盆地
  • 简介: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紧邻胜北、丘东、小草湖三大生油气凹陷。南北为近物源沉积,发育多套储盖组合。经历燕山期、喜山期等多期构造运动,从北至南发育逆掩带、背斜带和斜坡鼻隆带,油气多期运聚成藏。目前,已发现鄯勒、恰勒坎、柯柯亚、玉果、七泉湖5个油气田,6套层系获得工业油气流,证实为复式油气聚集带。燕山期古构造、现今构造高点、断层、储层、盖层等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下一步应在积极拓展J2s主力油气藏的同时,加强水西沟群J1-2sh油气藏的勘探及中—东段浅层油气藏的勘探。

  • 标签: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探勘方向 北部山前带 吐哈盆地
  • 简介:广西田林潞城中三叠统深水沉积露头发育厚层砂岩相、中厚层砂岩相、薄层砂岩相、砂质条带岩相、块状泥岩相、薄层泥岩相和中厚层泥岩相等7种岩石相类型。根据砂岩和泥岩的组合关系,在剖面上识别出了厚层砂岩相和块状泥岩相组合、厚层砂岩相和薄层泥岩相组合、中厚层砂岩相和薄层泥岩相组合、中厚层砂岩相和中厚层泥岩相组合、薄层砂岩相和薄层泥岩相组合、薄层砂岩相和中厚层泥岩相组合及中厚层泥岩夹砂质条带组合等7种岩石相组合。深水沉积地层具有千层饼式的地层构型特征,发育了厚层砂岩叠置样式、厚层和中厚层砂岩叠置样式、中厚层砂岩叠置样式、中厚层和薄层砂岩叠置样式、薄层砂岩叠置样式、薄层砂岩和泥岩叠置样式及泥岩夹砂质条带样式等7种地层构型样式。深水沉积虽然构型样式简单,但有着十分复杂的储层非均质性,既有可能形成常规油气藏,也有可能形成非常规油气藏。上述认识对深水沉积油气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深水沉积 地层构型样式 石油地质意义 田林地区
  • 简介:通过热力学计算,探讨了浊沸石在不同成岩流体中溶解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①浊沸石溶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G)在埋藏成岩条件下都小于0,因此浊沸石溶解反应在埋藏成岩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以自行发生;②浊沸石溶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G)与埋藏深度呈正相关,深埋藏条件下的浊沸石溶解反应趋势弱于浅埋藏或地表条件;③在较高的RCO2条件、酸性环境、流体中Ca2+被移走、存在大量K+的情况下,浊沸石容易溶解形成次生孔隙;④浊沸石溶解反应具有减体积效应,其中在K+存在的流体中,Lm—Ill反应的体积减少最多,同时该反应消耗了K+,克服了钾长石溶解的动力学障碍,使得更多的钾长石溶解形成次生孔隙。因此,浊沸石溶解生成伊利石和石英有利于储层的形成。

  • 标签: 浊沸石 热力学 溶解 次生孔隙
  • 简介:雅开气田为低孔、低渗,受构造-岩性控制的复合型砂岩气藏,具有气-水倒置、地层压力异常等特殊的地质特征。综合研究认为,该类气藏的气-水关系因受到构造、砂体尖灭以及储层物性变化的影响,形成了流体系统较为复杂的特殊类型气藏。分析认为该气藏存在2种异常的气-水关系,通过研究这2种气-水关系的形成原因及分布区域,认为在该气藏西北部区域存在有利的地层-岩性圈闭。在雅开气田西北部区域所部署的2口井均获得了工业油气流,同时确定了该气田下一步滚动扩边的方向。

  • 标签: 气-水关系 低孔、低渗 岩性-构造气藏 滚动扩边 雅开气田
  • 简介:石油地震地质学是在地震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地震成藏学与开发地震学等诸多学科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地震技术与石油地质勘探和开发理论相结合的交叉前缘学科。文中对石油地震地质学的发展由来、概念、内涵及其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论述,并提出这一交叉前缘学科是今后油气勘探实现重大突破的关键,将推动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

  • 标签: 石油地震地质学 前缘学科 应用前景
  • 简介:地质储量和水侵量是确定气藏开发规模及开发设计的重要参数。传统的视地层压力识别法是判别气藏驱动类型的常用方法,但对于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水驱作用不强的气藏,其早期的压降曲线为一条直线,容易被误判为定容无水驱气藏,所计算的储量要比采用水驱气藏计算出的储量高。以涩北二号气田A气藏为例,应用视地质储量法,在不需要知道水侵量大小的情况下直接应用生产动态数据,绘制出气藏视地质储量变化曲线,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地质储量,再把计算得到的地质储量代入视地质储量计算公式即可反求出水侵量的大小。该方法简便、实用,对指导气田的后期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 标签: 水驱 气藏 地质储量 水侵量
  • 简介:压裂裂缝形态对低渗透油藏的生产影响较大。为了判断低渗透油藏人工压裂裂缝形态,采用公式计算、Kaiser效应地应力实验、微地震识别结合现场生产效果分析及监测等手段,研究了七里村特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缝的形成机理及形成条件,并验证了水平缝的形成。结果表明,当浅层油藏垂向主地应力最小时,压裂产生水平缝,深层油藏压裂则更容易产生垂直缝;压后产量增加明显、微地震直接显示水平缝特征,以及生产中不存在二次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窜层返排,均验证了七里村油田浅层压裂产生水平缝;通过将公式计算、室内实验、微地震检测等结果与压裂前后产量变化、现场施工结果加以综合分析,能够判断并监测水平缝。该研究成果适用于同类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缝的监测

  • 标签: 压裂水平缝 监测 计算 实验 微地震 压裂液返排
  • 简介:十屋油田左旋走滑构造运动开始于沙河子—营城组沉积末期,至登娄库组沉积末期时最为强烈,形成了小宽走滑带等3个NE向挤压走滑带。三维地震研究表明,十屋油田走滑构造样式并非单纯走滑,而是呈前期走滑后期伸展或前期走滑后期挤压的发育状态,出现了负花状、"F"型、反"Y"字型和正花状等构造样式。左旋走滑运动产生的构造样式不仅控制着十屋油田沉积沉降中心的发育,而且对油气的运聚也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左旋走滑 构造样式 石油地质意义 十屋油田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环县—镇原地区是近几年的重点勘探地区,随着勘探实物工作量的加大,出现的一些地质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中根据长7—长6段存在的凝灰岩、震积岩、含灰砾岩和长7—长1段地层加厚等多种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长7—长6段沉积期与长9—长8段沉积期区域构造背景存在明显差异,这种不均衡造成了该区不同层系、不同区块地层层序、沉积环境、岩石学特征的差异,进而影响了含油性。为此该文提出了分区分层、不同油藏类型区别勘探的思路。

  • 标签: 差异构造运动 成藏差异 目标勘探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长7深湖区广泛分布浊积岩,在岩性、沉积构造、沉积序列及电测曲线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识别特征。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长7^3期湖盆达到鼎盛,深湖区分布范围最大,碎屑物供应有限,浊积岩零星分布。从长7^3—长7^2—长7^1,深湖线向湖内收缩,浊积砂体逐渐发育,文章建立了该区浊积岩沉积演化模式。深湖区具备良好的石油成藏地质条件,浊积砂体可以作为深湖区好的储层,研究区西南部浊积岩发育区已发现多口工业油流井,可作为下一步的重点勘探区域。

  • 标签: 长7段 浊积岩 演化模式 石油地质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针对海上高地温场条件下天然气的生成和预测研究,选用琼东南盆地的地质模型,以低成熟茂名油页岩(Ⅱ型有机质)与该盆地的煤(Ⅲ型有机质)为样品,采用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全岩热解实验,得出热解油气的产率特征.不同演化阶段各烃类组分的生烃动力学定量模型表明,煤生成不同组分的活化能分布范围比茂名油页岩的宽得多.其中,茂名油页岩热解生成甲烷、乙烷、丙烷和重烃(C4~6)对应的活化能分布范围分别为38~86kcal/mol,44~92kcal/mol,43~77kcal/mol和46~70kcal/mol;活化能主频分别为52kcal/mol,54kcal/mol,63kcal/mol和48kca1/mol,所占比例分别为20.44%、38.04%、42.50%和25.05%;指前因子分别为6.47×10^11s-1,2.70×10^12s-1,1.09×10^15s-1和8.39×10^15s-1.利用生气动力学方法,结合琼东南盆地的热史数据,通过茂名油页岩和煤的生气预测对比揭示,在地质条件下的生气过程中,与茂名油页岩相比较,煤具有释放氢的慢速率与低生成率的特征以及较长的演化进程.结果认为:类似于琼东南盆地崖城组煤系烃源岩,处于海上高地温场条件下,在高演化阶段仍具有很好的生气潜力.该研究拓宽了我国海域煤型气的勘探领域,具有实践和理论意义.

  • 标签: 茂名油页岩 生烃动力学 煤系烃源岩 地质模型 琼东南盆地
  • 简介:通过岩心观察和露头描述,在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发现了大量遗迹化石,为该盆地沉积相的确定提供了重要证据。遗迹化石可分为3大类,即形态清晰的动物遗迹化石、逃逸构造和古植物根迹(主要为须状根迹)。形态清晰的动物遗迹化石可分为3大类7属10种(包括2个未定种):①居住迹包括Skolithoslinearis,S.verticalis,Arenicolitesichnosp.,Cylindriumichnosp.,ophiomorphanodosa;②进食迹包括Planolitesbeverleyensis,Pmontanus,Palaeophycustubularis,andPstriatus;③牧食迹包括Cochlichnusanguineus。根据遗迹化石的分布及沉积环境分析.可识别出3个遗迹组合:①Cochlichnus.Planolites遗迹组合,主要由进食迹和牧食迹组成,形成于潮间泥坪沉积环境,局部地区发育沼泽;②Cylindricum-Planolites遗迹组合,以居住潜穴和进食潜穴为主,遗迹化石的丰度和分异度高,代表了潮间带沉积环境;③Skolithoslinearis遗迹组合.由长的垂直或高角度倾斜的悬食居住潜穴构成,形成于潮间砂坪和水下分流河道.环境水体能量随着相对海平面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 标签: 遗迹化石 沉积环境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 简介:碎屑岩的古沉积环境直接控制沉积相的类型、分布和演化,从而影响优质储层和油气有利区的分布。利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碎屑岩储层沉积环境进行分析,并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玛18井为重点研究对象,应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测试仪(XRF),系统测试了下三叠统百口泉组(T_1b)415组样品的40多种元素含量。通过测试数据分析了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环境的古气候、古盐度和氧化还原状态等的变化趋势及与含油气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尽管百口泉组自下而上元素丰度和比值有一定波动,但总体表现为温暖潮湿、淡水—微咸水、水体分层不强的弱氧化环境,从T_1b_1到T_1b_3温度、湿度和盐度均有增加的趋势,另外,Si/Al值与含油饱和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 标签: 元素地球化学 古环境 含油性 百口泉组 玛湖凹陷
  • 简介: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古近系包括花港组﹑平湖组和宝石组,是西湖凹陷比较重要的地层,也是烃源岩较发育的层位。因此,前人对西湖凹陷古近系的沉积环境作过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于平湖组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文中通过对西湖凹陷BS-1,CHX-1,TWT-1,DQ-1,PH-1,NB2-1-1等井的微体古生物化石资料(孢粉﹑钙质超微化石﹑介形虫﹑有孔虫﹑盘星藻﹑海相沟鞭藻等)进行研究认为:花港组为陆相沉积,有争议的平湖组上部为陆相沉积,中下部为海相沉积,宝石组为陆相沉积,并推断古近系为亚热带气候。

  • 标签: 微体古生物化石 孢粉 沉积环境 古近系 平湖组 西湖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