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当氨与气相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盐时,就成为引起局部腐蚀、垢下腐蚀的强腐蚀剂,常见于原油设施相关的设备顶部、管道等装置。由于损伤机理不可预测,因此,应该重视正确的运行操作、合理材料的选择化学控制手段。本文结合案例分析,阐述腐蚀情况及其解决方案。

  • 标签: 垢下腐蚀 控制手段 原油 塔顶 局部腐蚀 运行操作
  • 简介:以阴、非离子复合乳化剂为乳化体系,以NMA为自交联单体,以IBOMA为特种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水性塑料乳液,并配制了水性铝粉漆。研究了复合乳化剂体系,NMA,IBOMA,Tg值对水性塑料乳液水性铝粉漆性能的影响。

  • 标签: 水性 铝粉漆 塑料乳液 自交联
  • 简介: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腰果酚改性苯丙乳液,并用该乳液制备金属防锈底漆。重点研究了腰果酚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用该乳液制备的防锈底漆的耐水、耐盐水防闪锈性能。对比该乳液与普通苯丙乳液制备防锈底漆时,不同防闪锈剂的用量对底漆防闪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腰果酚用量为单体量为20%,反应温度为82~88℃,引发剂用量为0.4%~0.9%,可以制得综合性能优异的腰果酚改性苯丙防锈乳液。用该乳液制备的防锈底漆,比普通苯丙乳液可以节省约70%的防闪锈剂用量。该防锈底漆的硬度可达到H,耐水可达到96h,耐盐水75h,防闪锈性能优异。

  • 标签: 腰果酚 腰果壳液 防锈乳液 生物基
  • 简介:以自制耐候性好的柔性聚酯树脂为主,拼入部分端羟基超支化树脂作为基体树脂,以N3390作为体系固化剂,辅以合适的颜填料、溶剂、助剂,制备出一种高性能低VOC、高遮盖力的飞机蒙皮用底色漆。重点探讨了树脂体系搭配、颜基比、助剂的选择等对底色漆性能的影响。通过各项性能测试发现,制备的底色漆VOC含量低,漆膜具有遮盖力强、耐介质性良好、保色保光性优异等性能,适合与飞机蒙皮用罩光清漆配套使用替代常规涂料体系产品。

  • 标签: 飞机蒙皮 低VOC 高遮盖力 底色漆
  • 简介:摩擦导致的磨损基本上是不可逆的损害,影响材料的使用寿命,通过耐磨涂层进行保护是提高基材耐磨性廉价和简洁的途径。本文综述了石墨烯衍生物在耐磨性涂料中的应用。

  • 标签: 涂层 耐磨性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
  • 简介:硅酸盐水泥自身存在的收缩性大、脆性大、易开裂以及耐腐蚀性弱等缺陷,造成水泥石存在很多耐久性问题。在外界荷载、环境等因素的反复作用下,造成水泥基材料出现各种问题。针对于此,制备了一种粒径小,抗盐稳定性好的水性环氧乳液,并将其掺入到硅酸盐水泥中,研究了水性环氧乳液改性硅酸盐水泥的力学性能、抗渗性和耐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水性环氧乳液能有效地加强水泥的力学性能、抗渗性和耐腐蚀性能。

  • 标签: 硅酸盐水泥 水性环氧乳液 力学性能
  • 简介:探讨了羟基丙烯酸分散体、亲水改性聚异氰酸酯固化剂、蜡助剂、耐磨填料等因素对双组份水性聚氨酯涂料面漆的硬度、耐磨性和抗划伤性的影响;介绍了双组份水性聚氨酯地坪漆在中国的应用。

  • 标签: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 耐磨 抗划伤 地坪面漆
  • 简介:详细论述了涂料成膜物质中有害物质的种类、来源及其带来的危害,介绍了国内外对这些有害物质的控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涂料成膜物质中有害物质控制提出了建议清单,为研发新型绿色环保涂料提供参考。

  • 标签: 涂料成膜物质 有害物质 来源 危害 控制现状
  • 简介:本文测定了不同反离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C1214E4SO-M,M为反离子Na^+、K^+、Mg^2+或Ca^2+)的表面张力、界面张力(十二烷为油相)、泡沫和润湿性能。结果表明:C1214E4SO-Mg和C1214E4SO-Ca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cmc时的表面张力小于C1214E4SO-Na和C1214E4SO-K;加入无机盐(NaCl或CaCl2)后,C1214E4SO-M与十二烷之间的界面张力无显著差异;C1214E4SO-Mg和C1214E4SO-Ca的起泡能力和润湿性优于C1214E4SO-Na和C1214E4SO-K。

  • 标签: 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反离子 表面张力 界面张力 泡沫 润湿
  • 简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由于其纳米级有机-无机结构,且纳米级别的无机核被有机官能团包围,使其成为构建纳米杂化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的理想结构,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POSS用于增强疏水性能的丙烯酸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POSS作为疏水单元,采用物理或共聚的方法与丙烯酸酯复合,合成不同结构的POSS/丙烯酸酯复合材料,以满足所需的疏水要求。POSS/丙烯酸酯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同时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

  • 标签: POSS 丙烯酸酯聚合物 复合材料 疏水性
  • 简介:当工业膜在工业生产(比如海水脱盐淡化、乳制品和饮料工业)中应用时,经常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由于污染所带来的膜分离效率的降低、流通不畅等问题。为了保障膜的高流通性,需要经常进行膜的清洗。其中无机物主要通过酸洗去除,有机物则用表面活性剂在碱性条件下去除。当前,使用最广泛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是离子表面活性剂或烷基酚乙氧基化物,而对于其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由于传统认为它们会不可逆地吸附在膜的薄膜堵塞孔道,不适合用作膜的清洗剂。通过对各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膜材料上的吸附实验研究,我们发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膜的亲和力主要取决于它们的分子结构。直链烷基乙氧基化物在膜表面极易发生不可逆吸附,而支链结构的乙氧基化物则不会。与吸附实验的结果相似,各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膜的清洗效果也与它们的分子结构有关,支链烷基乙氧基化物往往表现出更强的清洗能力。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螯合剂、酶混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对膜的清洗效率,特别是被细菌污染的薄膜。

  • 标签: 清洗 工业膜 吸附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烷氧基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