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以详细的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标准指数法并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了1990~2003洪湖水质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4a间,洪湖水质类别以Ⅲ类和Ⅳ类为主.水质恶化的驱动因子是氮、磷及其它有机污染物.1991到1994期间,水体中氨氮(NH4^+-N)占溶解无机氮(DIN)的比例逐年增高;1995~2003,以氨氮和硝酸盐(NO3^--N)同时作为水体中溶解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与1990~1994的水质状况相比,亚硝酸盐(NO2^--N)所占的比例呈增加之势.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际变化表明,洪湖水体自净能力在逐渐降低.以总磷(Tp)、总氮(TN)和溶解无机氮(DIN)作为评价指标,洪湖水体已属中富营养型湖泊.洪湖水质演变与该区域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围网养殖等)以及江湖连通的变化对水环境的作用相耦合.

  • 标签: 洪湖 水环境 富营养化
  • 简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尝试构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围绕人口、经济、资源生态、社会公平4个维度选取了28个指标,经AHP方法给指标赋权,运用综合指数模型对1990-2006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各维度间的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得分逐年增高,人口、经济、资源生态、社会公平4个维度间协调度得分稳步上升.资源生态、经济、人口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态势良好,社会公平性较差.据此,本研究认为,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一定要牢固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人口、经济、资源生态和社会公平的协调发展;迅速提升农业劳动力素质;大力发展环境保护型农业.

  • 标签: 中国农业 可持续发展 定量分析
  • 简介:Hengduan山为许多生态的服务提供陆地空间。然而,陆地空格的持续开发和管理被增加的人的活动在最近的年里质问了。这份报纸在不同高度执行各种各样的风景的量、结构的变化的空间模式分析,并且在1990,2000,2010和2015使用陆地使用数据揭示各种各样的陆地模式怎么变化了。结果证明在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空间纲要以内,生态的空间统治Hengduan山,当生产和生活空间主要在南方区域被散布时。在1990-2015期间,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空间变化逐渐地被加速了,地区性的差别变得更突出。农业生产空间连续地由1132.31km2,减少了并且工业并且采矿生产空间很快在1990-2015期间由281.4km2增加了。生活空间稳定地增加了,并且生态的空间与变化增加了。在Hengduan山的陆地空间模式被地面极大地限制,例如高度和斜坡。到福雷斯特节目的中国西方的发展策略和回来的农田的实现有利地支持了土地的变化在Hengduan山的空间模式。

  • 标签: 空间变化 陆地 时间 空间模式 农业生产 生活空间
  • 简介:变化向量分析(CVA)和在NDVI时间轨道空间的主要部件分析是强大的工具分析陆地封面变化。变化向量的大小显示变化的振幅,当它的方向显示变化的性质时。CVA被用于陆地表面条件,NDVI和空间结构的二遥远地察觉到的指示物,变化以便改进能力检测并且分类陆地封面。变化的大小和类型从1989~1999在中国被计算。通过研究,主要结论如下被得出:1)NDVI的变化在东方中国和西方的中国之间是相当不同的,并且在东方的变化范围在西方比那大。在NDVI时间系列的趋势顺利正在增加,增加主要在台湾,福建,四川和河南省省发生,减少发生在云南和Xinjiang。2)空间结构索引能为空间地异构的风景在季节的生态系统动力学显示变化。空间结构变化的大多数,发生在南部的中国,与植被生长过程和山的罢工相关。

  • 标签: LAND-COVER NDVI CHANGE VECTOR analysis SPATIAL
  • 简介:生活越来越好了,而味反而淡了,这的确是一个让人难以释怀的话题。

  • 标签: 话题 年味 生活 味儿
  • 简介:利用2001和2011相同的347块湿地斑块的野外调查和遥感影像数据,采用3S技术和景观动态定量化研究方法,对新疆南疆和北疆湿地景观格局及其动态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疆湿地面积大于北疆;北疆湿地的分布结构呈较均衡分布;南疆湿地的分布结构呈非均衡分布,北疆的湿地破碎化程度小于南疆;在北疆,在所有湿地类型中,季节性淡水湖的分布面积最大,季节性咸水湖的分布面积最小;在南疆,也是季节性淡水湖的分布面积最大,森林沼泽的分布面积最小。与2001相比,2011,在北疆,季节性淡水湖面积减幅最大,在南疆,永久性淡水湖面积减幅最大;全新疆的湿地面积减少了7.47%,其中,北疆的湿地面积增加了2.31%;南疆的湿地面积减少了12.40%。

  • 标签: 湿地 景观格局 动态 新疆 南疆 北疆
  • 简介:概述2017,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职责定位,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努力推进海岛资源和生态保护等各项工作,海岛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 标签: 海岛资源 统计调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体制改革 生态文明 生态保护
  • 简介:利用穆棱河2010~2014的水质指标数据,选择水体的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总磷含量、氨氮含量、溶解氧含量、氟化物含量、砷含量、石油类含量和pH为评价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穆棱河水体质量。结果表明,穆棱河上游的水质总体好于中、下游,其水质基本属于Ⅱ~Ⅲ类水;中、下游的水质指标变化较小,但水质较差,基本属于IV类水。穆棱河水质季节变化较大,春季的水质优于夏季和秋季;在夏季,水质恶化明显,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增加。2010~2014期间,在各监测站水质指标中,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是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

  • 标签: 水质 模糊综合评价法 Spearman秩相关 穆棱河
  • 简介:前言海水利用主要包括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资源利用。加大对海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推动海水利用产业发展,对于保障沿海地区水安全、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海水利用 海水淡化 资源利用 合理开发 海水资源 产业发展
  • 简介:改革开放40来,地质工作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部署,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主线,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拓展服务,构建了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体运行、中央与地方分工合作的地质工作体系,形成了以保障能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为主体,陆域与海洋统筹、境内与境外并举、支撑服务各行各业的地质工作新格局,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不断增强。

  • 标签: 商业性地质工作 改革 科技创新能力 经济社会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国际影响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利用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逐日气温和降水量插值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滑动距平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方法,研究黄河三角洲湿地区1961~2010间的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1961~2010期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区年平均气温累计上升1.85℃,倾向率为0.037℃/a;年平均气温在1993发生突变,研究区进入显著升温期;研究区降水量累计下降121.42mm,占同期降水量的19.9%,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强降水日数和最大连续无降水日数显著减少,但极端降水频率与强度总体上保持稳定。1961~2010期间,黄河三角洲湿地区气候以年平均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为主要特征;人类活动导致的湿地下垫面变化是其重要的驱动因素;暖干化气候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变化特征 黄河三角洲湿地
  • 简介:20世纪80代以来,面对知识技术发展、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产业空间分布也出现崭新的格局,不仅区位因子发生了变化,而且以最小成本、最大利润为目标的传统区位理论和集中、大型产业布局模式也被新的区位理论和复杂的产业布局类型所取代。为此,学者们掀起了新一轮对产业区位的思考和探索。本文从区位因子、区位理论以及实证研究方面,综述了1980以来产业区位研究的新进展,重点回顾了新经济地理理论、新产业区理论、新产业空间理论对产业区位的阐述,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 标签: 区位因子 区位理论 评述
  • 简介:20158月14日,在呼伦湖设置采样点,采集水样,分析呼伦湖水体的化学特征,以揭示呼伦湖水化学特征、水体中的离子来源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呼伦湖湖水的pH为9.06-9.23,湖水为弱碱性水,湖东南部水体的pH相对较大;湖水中总溶解固体质量浓度为670-843mg/L,平均值为784.17mg/L,总体上东北部和中部湖水中的总溶解固体质量浓度较大;以CaCO3计的水总硬度为141.80-250.36mg/L,平均值为210.20mg/L,湖水属于硬水;湖水中的优势阳离子为Na^+,其占阳离子总数的80%;优势阴离子为HCO3^-,其占阴离子总数的73%;呼伦湖水体水化学类型为[C]NaⅠ型或HCO3^--Na^+型;湖泊水体水化学特征受蒸发岩盐和碳酸盐岩的控制,水体离子来源不受大气降水控制,主要受蒸发—结晶和岩石风化共同作用,且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对离子组成和来源也有影响;自20世纪60代至70代以来,呼伦湖呈现淡水湖、微咸水湖不断交替的特征,与区域气候特征存在良好的响应关系。

  • 标签: 水化学特征 呼伦湖 人类活动
  • 简介:福建省2000耕地人口承载量初探刘东星,陈健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九○级)(福建师范大学自然资源研究中心)土地是面积有限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耕地是上地的精华,它提供了人类生命活动80%以上的热量和75%以上的蛋白质。某...

  • 标签: 福建师范大学 自然资源研究 承载量 刘东星 陈健飞 人口自然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