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10月,研究了位于鄱阳湖主湖区南部的南矶山湿地的南荻(Triarrhenalutarioriparia)群落、灰化薹草(Carexcinerascens)群落和狗牙根(Cynodondactylon)群落下的土壤垂直剖面的细菌群落结构,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分析方法,以及主成分分析、细菌群落-土壤因子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方法,探究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矶山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年变化显著,2011年10月的土壤细菌群落显著不同于2009年和2010年的10月;其次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布的是植物群落类型,在同一年内,狗牙根群落的土壤细菌群落显著不同于灰化薹草群落和南荻群落;而0~45cm深度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无深度差异。尽管湿地土壤总磷含量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年际分布,各植物群落土壤总有机质含量、总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和含水量都显著影响其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但仅能解释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11.6%。

  • 标签: 土壤细菌群落 结构 植物群落 年际变化 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T-RFLP) 南矶山湿地
  • 简介:以福建省三明市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米槠(Castanopsiscarlesii)天然林土壤和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梯度(对照CT-0g·kg-1、低磷LP-0.1g·kg-1、高磷HP-0.6g·kg-1)磷添加室内培养实验,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法,研究磷添加对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磷除显著提高总磷和有效磷含量外,亦显著增加土壤pH和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对磷添加的响应因施磷量和森林类型不同而不同,其中高磷处理显著增加杉木人工林和米槠天然林土壤微生物PLFA,杉木人工林增幅大于米槠天然林。低磷处理仅显著增加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PLFA,对米槠天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影响不显著;磷添加显著增加杉木人工林土壤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的比值(GP/GN),对2种森林土壤真菌与细菌比(F/B)影响不显著。该研究表明米槠天然林转变成杉木人工林后,养分流失,加剧了磷限制。因此适当施磷有利于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

  • 标签: 森林转换 磷添加 微生物群落组成 磷脂脂肪酸分析法
  • 简介: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7月和10月,用定点随机采样、活体培养观察法,对西藏拉鲁湿地的肉鞭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肉鞭虫145种(包括12个未定名种)。鞭毛亚门有2纲9目15科26属49种,植鞭纲有45种,其中眼虫目25种,占鞭毛虫物种总数的50%,为优势类群;动鞭纲仅有4种。肉足亚门有3纲6目20科34属96种,叶足纲有72种,其中表壳目44种,占肉足虫物种总数46.32%,为优势类群:变形目28种,占28.86%,为次优势类群。优势种类夏季有卵形隐滴虫(Cryptomonasovata)、啮蚀隐滴虫(Cryptomonaserosa)、裸腰鞭虫(Gymnodiniumaeruginosum)、盘状匣壳虫(Centropyxisdiscoides);秋季有湖生管壳虫(Trachelomonaslacustris)、薄腰鞭虫(Glenodiniumpulvisculus);常见种有27种(鞭毛虫11种,肉足虫16种);偶见种类有112种。结果表明,拉鲁湿地肉鞭虫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物种分布呈现高度的时空异质性,特有和稀有物种繁多。对肉鞭虫群落特征指标与环境主要理化因子作二元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夏、秋季影响肉鞭虫群落结构特征的环境因子主要是水体pH和盐度。根据肉鞭虫群落特征以及水体主要理化指标,对拉鲁湿地水体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是拉鲁湿地水体状况良好,除4号采样点水体属于β-中污带外,其余各采样点水体都属于寡污带。

  • 标签: 肉鞭虫 群落特征 水环境评价 拉鲁湿地
  • 简介:采用随机取样、定点调查的方法,分析杭州西溪湿地灌草植物群落的类型与时间、空间的关系,并用多样性指数分析春、夏、秋、冬四季中植物群落组成的特点。结果表明,西溪湿地物种对时间生态位的利用比较充分,四季中群落组成有较为明显的变化;春季物种最为丰富,9m2中达29种,香农—威纳指数H’为2.73,与其他季节相比差异显著;冬季物种最少,为11种,H’为2.14;夏秋季物种多样性介于春、冬季之间。西溪湿地的现有植物组成是人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人的影响更大。西溪湿地典型的湿地物种偏少,外来有害入侵物种的比例较高,建议在去除影响景观、影响本土物种多样性的入侵种的同时,增加低湿的生境,并补种湿地物种。

  • 标签: 杭州西溪湿地 植物群落 季节变化 生物多样性 生态类群
  • 简介:2010年7月,对巴嘎雪湿地5块采样地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大型和中小型土壤动物47类4832只,隶属于3门6纲12目34科。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为绥螨科(Sejidae)、等节跳属(Isotoma)和隐跳属(Cryptopygus),占总捕获量的31.76%;常见类群31类,占总捕获量的60.83%;稀有类群13类,占总捕获量的7.41%。巴嘎雪湿地土壤动物以腐食性动物为主,捕食性动物次之,植食性动物最少。各采样地的土壤动物数量和种类在土壤中具有明显的表聚性。湿草甸的土壤动物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物种分布最均匀,更适合土壤动物生存。5块采样地土壤动物间的相似程度表现为极不相似到中等不相似,表明巴嘎雪湿地出水口和进水口所处环境差异较大。

  • 标签: 土壤动物 群落特征 巴嘎雪湿地 黑颈鹤(Grusnigricollis)栖息地 西藏
  • 简介:采用双指示种分析(TwoWayIndicatorsSpeciesAnalysis,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CorrespondenceAnalysis,DCA)方法,对位于三江平原的建三江农垦分局内的湿地植物群落的数据进行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调查的86个样地中共发现49科133属226个物种;TWINSPAN将样地划分为8种群丛,将优势物种划分为8组,分类结果可以在DCA排序图上很好地反映出来,且优势物种的分布格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群丛的分布格局;DCA的前两个排序轴提供了23.5%的信息量,其中第一排序轴提供了14.5%的信息量,主要反映出样地水分条件的变化;样地的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 标签: 湿地植物群落 分类 排序 三江平原 建三江农垦分局
  • 简介:通过对北京白河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生物量、生活型及区系特征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白河滩地共分布有水生、湿生植物33科98属178种;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占优势;区系特征以世界广布和北温带分布型占主导.该调查区域共有18个湿地植物群落类型;主要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秋季小香蒲(Typhaminima)群落为3200g/m2;芦苇群落(Phragmitesaustralis)为3000g/m2;有芒稗(Echinochloacrusgalliivar.caudata)群落为3500g/m2;褐鳞莎草群落(Cyperusfuscus)为1300g/m2.该地区主要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群落组织水平、多样性与人为活动干扰有密切关系.

  • 标签: 湿地植物 芦苇群落 植物群落 人为活动 群落类型 区域
  • 简介:鄱阳湖湿地植物群落沿高程呈现不规则的带状分异。利用遥感解译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采用高斯回归方法,分析鄱阳湖湿地3种典型植物群落在全湖的分布特征及其在不同湖区的分布差异。结果表明,从全湖范围来看,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s)—狗牙根(Cynodondactylon)群落、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南荻(Triarrhenalutarioriparia)群落、薹草(Carexspp.)—虉草(Phalarisarundinacea)群落分布的最适高程分别为14.3m、13.2m、12.5m,依次降低;茵陈蒿—狗牙根群落的生态幅宽大于其它两种群落;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3种群落的分布都有向低处延伸的趋向。从典型湖区的比较来看,3种群落在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高程都大于在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分布高程,高程差接近1m。通过比较康山和都昌水文站的日平均水位发现,不同群落分布的高程差异及同一群落在不同湖区的分布差异与水文条件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大型湖泊湿地植物分布特征动态,对维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降低区域生态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鄱阳湖湿地 植物群落 高程 高斯回归 空间分布
  • 简介:以1986年、1990年、1994年、1998年、2002年、2007年、2011年和2014年的LandsatTM、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方法,研究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淡水湖泊哈素海的湖区总面积、明水区面积、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区面积29a来的变化。结果表明,1986-2014年期间,哈素海湖区总面积变化在29.12-30.13km^2之间,变化幅度很小,主要原因是在哈素海周边修筑的堤坝控制了水体和芦苇群落的向外扩张;明水区面积从1986年的18.74km^2减少到2014年的14.90km^2,有不断减少的趋势,到2014年,明水区面积已不足湖区总面积的一半;芦苇区面积从1986年的10.86km^2增大到2014年的14.98km^2,其占湖区总面积的比例由36.68%增加到50.13%,年增长率约为0.48%;从空间上看,芦苇群落扩张的主要位置为湖区的北端、南端和近东岸部分区域,说明在适宜的浅水区域芦苇群落极易扩张,说明底泥淤积和水深可能是制约哈素海芦苇群落扩张的主要因素。哈素海芦苇群落的扩张,说明哈素海底泥淤积严重,沼泽化进程明显,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底泥清淤等措施,减少湖区淤泥,增加有效水深,以达到增加库容并控制芦苇群落扩张态势的目的。

  • 标签: 哈素海 芦苇群落 扩张 水深 淤积 遥感影像
  • 简介:2011年8-10月,对北京市以再生水为补充水源的11座公园河、湖湿地进行了植物现状调查,共记录了水生植物42种,隶属于22科35属。42种植物中,有沉水植物5种,占被调查的植物物种总数的11.9%;浮水植物7种,占总数的16.7%;挺水植物30种,占总数的71.4%。挺水植物是被调查植物资源中的优势生态型。采用二歧指示种分析(two-wayindicatorsspeciesanalysis,TWINSPAN)方法,将调查的143个植物群落样方划分为9种植物群落类型,其中,荷花+香蒲-睡莲+萍蓬草-苦草+金鱼藻群落(Com.Nelumbonucifera+Typhaorientalis-Nyrnphaeatetragona+Nupharpumilum--Fallisnerianatans-4-Ceratophyllumdemersum)、芦苇+千屈菜+野慈姑-金鱼藻+石龙尾群落(Com.Phragmitesaustralis-4-Lythrumsalicaria-4-Sagittariatrifolia---Ceratophyllumdemersum+Limnophilasessiliflora)、荻-王莲+凤眼莲-轮叶狐尾藻群落(Com.Triarrhenasacchariflora--Victoriasp.+Eichhorniacrassipes--Myriophyllumverticillatum)为北京市典型的3种湿地水生植物群落类型,且前二者为优势植物群落类型;其余6种为零星分布的湿地水生植物群落类型。

  • 标签: 湿地水生植物群落 公园 再生水 北京
  • 简介:于2012年5~6月,对福建省木兰溪流域11个断面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木兰溪流域,共鉴定到浮游植物6门51属68种。绿藻在种类组成和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有25属36种,占浮游植物总数的41.57%;其次是硅藻,有16属21种,占总数的29.70%;蓝藻有5属6种,占总数的26.96%;其他藻类占1.77%。木兰溪流域内,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22.28×106个/L;其中,浮游植物的最高密度(49.67×106个/L)出现在下游木兰陂段,最低密度(6.31×106个/L)出现在上游支流金溪段。水体溶解氧和氨氮含量是影响木兰溪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木兰溪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7~2.87,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73~0.92,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0.72~2.2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5~0.86。木兰溪流域下游木兰陂段水体处于中—富营养化污染状态;上游支流苦溪和柴桥头溪水体处于中营养化污染状态;流域的其他水体处于贫—中营养化污染状态。

  • 标签: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水质 木兰溪流域
  • 简介:大九湖湿地是华中地区少有的亚热带高山湿地,近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干扰的增强,该湿地被严重破坏。2012年7月,详细调查了"大九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及公园建设工程"实施后植物组成及群落特点,通过对47个样方的调查,在研究区内记录高等维管植物46科83属98种,分析了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组成及其生境特点。结果表明,目前大九湖湿地的优势物种为阿齐薹草(Carexargyi)、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灯心草(Juncuseffuses)、紫羊茅(Festucarubra)和泥炭藓(Sphagnumpalustre)等,优势种部分为组成草甸的主要物种;与2000年相比,该湿地植物物种数增加了74种,主要为禾本科、蔷薇科、菊科、蓼科、豆科植物等;依据植物群落样方调查的物种组成和生境土壤特征,将研究区植被划分为6种类型:湿生泥炭沼泽、湿生草本沼泽、退化半湿生沼泽、湿生-中生草甸、中生-旱生草甸、旱生草甸;退耕还草、还泽政策产生了很大效果,研究区生态破坏基本得到控制,但同时人工湖泊和中生-旱生草甸面积的增加对该湿地的自然生态恢复不利。

  • 标签: 泥炭沼泽 植物群落 生态保护 神农架大九湖湿地
  • 简介:于2014年7月,在小兴凯湖布设12个采样点,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和水样,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分布,测定的湖水理化指标;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揭示影响小兴凯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7月在小兴凯湖中共记录浮游植物6门30属36种;主要为绿藻门,其占全部种类的47.2%;主要优势种为坚实微囊藻(Anabaenafirma)、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minima)、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meneghiniana)和杆裂丝藻(Stichococcusbacillaris);浮游植物丰度为7.56×10~5~1.03×10~7ind./L,平均丰度为(3.27±0.95)×106ind./L;12个采样点可以被划分为3组,其对应的3个区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小兴凯湖水体中平均总磷和总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11mg/L和0.76mg/L,达到国家Ⅲ类水域标准,连接北部湖区的灌渠是小兴凯湖水体外源营养盐输入的主要来源,北部湖区水体中的营养盐(总磷和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南部湖区(p〈0.01);影响小兴凯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水体pH、总氮含量、水深和透明度。

  • 标签: 浮游植物 小兴凯湖 水环境因素 典范对应分析
  • 简介:对福州市国家森林公园木荷马尾松群落凋落物养分归还量年变化格局进行了分析.群落通过枯枝落叶形式每年向林地归还养分(N、P、K、Ca、Mg、Fe、Mn、Cu、Zn)总量为217.310kg·hm^-2.其中5种大量元素年归还量顺序为N〉Ca〉K〉Mg〉P,4种微量元素的为Fe〉Mn〉Zn〉Cu.群落通过落叶归还于林地的养分量占总量的80.49%,并以木荷叶为主,它主导了中亚热带木荷马尾松林凋落物的年凋落量及养分归还量.9种营养元素归还量在不同月份间的变化很大,在4月N、P、K、Mg、Mn达到第一个归还高峰,8月N、P、K、Ca、Mg、Fe、Mn又出现第二个归还高峰;Ca、Fe、Cu、Zn的第一个归还高峰在5月,Cu和zn的第二个归还高峰在7月,在11月除Cu外各养分元素又有一个小归还峰.凋落物的C/N年变化量在27.38~40.29之间,C/P年变化值在1045~1703之间.在4种组分中,以落叶对N、K、Mg、Mn年归还的贡献最大,落枝对Ca、Cu、Zn年归还的贡献最大,落果对P的年归还贡献最大,而花及杂物对Fe的年归还贡献最大,养分利用效率以P和4种微量元素的较大,它们(特别是P)较易成为中亚热带木荷马尾松林生长的限制因子.

  • 标签: 凋落物 养分归还量 木荷 马尾松 变化格局
  • 简介:土壤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结构及其变化研究,可为深入揭示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提供基础资料。在2005年生长季,对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土壤动物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典型湿地土壤动物隶属5门12纲27目45科,优势类群为真螨目(Acariformes)、鞘翅目成虫(Coleopteraadult)、线虫(Nemata)和柄眼目(Stylommatophora)4类,常见类群9类,。稀有类群19类;优势种群和常见种群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多样性分析表明,整个生长季典型湿地类型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为2.32,丰富度指数为3.85,均匀度指数为0.68,优势度指数为0.15。类群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温、湿条件优越的8月最大,降水较少的6月最小。优势度指数6月最大,个体数量在类群分布上比较集中。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可划分为腐食性、捕食性和植食性土壤动物,其数量比例关系整体上表现为腐食性土壤动物最多,其次为捕食性土壤动物和植食性土壤动物。土壤动物垂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除了10月外,其他各月都表现为明显的表聚性;10月的逆向分布格局是由于表层土壤温度低造成的。

  • 标签: 土壤动物 多样性 格局 功能类群 三江平原湿地
  • 简介:2013年5-10月,对哈尔滨市道外区巨源镇白鱼泡中藻类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藻类植物178种,隶属于8门65属,其中,有绿藻门27属67种,占藻类植物总数的37%,硅藻门16属64种,占36%,裸藻门5属27种,占15%,有蓝藻门8属9种,占5%,其它藻类占7%;藻类植物细胞密度为7.45×10^5-103.85×10^6ind./L,2013年5-10月白鱼泡藻类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17.79×10^6ind./L,说明白鱼泡水体中营养化;藻类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746-3.327,其5-10月的平均值大于3,说明白鱼泡水质为轻污染状态,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07-0.998,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890-0.953,说明白鱼泡藻类植物较丰富;水温和总磷含量是影响白鱼泡藻类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

  • 标签: 藻类植物 群落结构 白鱼泡 多样性指数 典范对应分析
  • 简介:为了揭示因水文条件改变而发生变化的洲滩植物分布规律,以洞庭湖洲滩植物为研究对象,沿泥沙洲滩、泥沙-湖草洲滩过渡带、湖草洲滩、湖草-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洲滩过渡带、芦苇洲滩的带状顺序,分析植物群落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特征,研究群落多样性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从泥沙洲滩到芦苇洲滩,土壤含水量呈递减趋势;随着土壤含水量递减,群落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但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并没有显著改变(p〉0.05);从泥沙洲滩到湖草-芦苇洲滩过渡带,群落间相似性显著增强(p〈0.05),物种替换率变化幅度不明显(p〉0.05),而从湖草-芦苇洲滩过渡带到芦苇洲滩,群落间相似性显著降低(p〈0.05),物种替换率明显变大(p〈0.05),β多样性增大。一旦湿地水文条件改变,洞庭湖洲滩植被分布也将发生变化,并促使原有植被发生逆向演替。

  • 标签: 植物群落 洲滩 群落多样性 土壤水分含量 洞庭湖
  • 简介:在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选择了漂筏苔草(Carexpseudo-curaica)-乌拉苔草(Carexmeyeriana)-小叶章(Calamagrostisangustifolia)、漂筏苔草-鸭绿苔草(Carexjaluensis)-小叶章以及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小叶章-山杨(Poptdusdavidiana)3个群落空间演替系列,按群落类型挖取土壤种子库样本,采用连续萌发的方法鉴定可萌发种子库的植物种类并统计种子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地上部分的植物成分。结果表明,各演替系列在0~10cm土层内种子密度为433.3~2066.6粒/m^2;10~20cm土层种子密度为33.0~1375.0粒/m^2。表层土壤种子库的物种数及种子密度均大于深层土壤。随着生境中水分梯度递减,演替系列内的地上植物成分与对应的土壤种子库植物成分的相似性系数(CJ)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而土壤种子库的物种数则呈现增加趋势。演替系列内不同群落类型间以及同一群落内不同样本间的种子库物种数和种子密度差异较大,种子库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不均匀性。同一演替系列内相邻群落的种子库具有数量不等的共有种,种子库的空间更替具有明显的连续性。

  • 标签: 三江平原 沼泽湿地 演替系列 可萌发土壤种子库 种子密度
  • 简介:暖温带河滨湿地植被以草本植物群落为主。以黄河下游河滨湿地的河漫滩和背河洼地的15个草本植物群落为调查对象,研究河滨湿地不同草本植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15个草本植物群落中共有31科73属94种植物,包括2科蕨类植物门植物和29科被子植物门植物,其中,禾本科植物最多(12属17种);丰富度最高的是狗尾草(Setariaviridis)群落;15个草本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介于0.22~2.07之间,人工群落荷花(Nelumbonucifera)的Shannon-wiener指数最低,仅0.22,而另一人工群落水稻(Oryzasativa)的Shan-non-wiener指数却最大,达到2.07;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较高,如扁秆藨草(Scirpusplaniculmis)、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水烛(Typhaangustifolia)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都大于0.6;Simpson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荷花群落,而最低的是水稻群落;15个群落中,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在各群落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河滨湿地自然草本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丰富度、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人工草本植物群落,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则是前者低于后者,但人工草本植物群落与自然草本植物群落间4个多样性指数的差异并不明显。

  • 标签: 河滨湿地 草本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人工植物群落 自然植物群落 黄河下游
  • 简介:于2015年8月和2016年7-9月,以吉林省向海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在采样区内,从草甸→沼泽化草甸→沼泽,沿土壤水分梯度,设置采样线和植物调查样方,共设置1m×1m的植物样方60个,开展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样区内共有草本植物16科33属38种;从草甸→沼泽化草甸→沼泽,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优势物种分别为羊草(Leymuschinensis)和乌拉草(Carexmeyeriana)、碱蓬(Suaedaglauca)和乌拉草、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和香蒲(Typhaorientalis),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逐渐减小,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逐渐减小,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波动变化;土壤水分梯度变化是导致研究区植物群落物种变化的主要原因,草甸和沼泽化草甸中的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差异较小,而沼泽中的植物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与前二者差异较大。

  • 标签: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水文梯度 沼泽 沼泽化草甸 草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