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加强长江流域湿地保护,更好地维持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分析长江流域湿地自然保护区数量、密度和距离上空间分布差异,以及自然保护区级别及其主管部门组成结构差异,研究长江流域各子流域内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布格局。依据长江流域各省人均湿地拥有率指数和相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参数,对长江流域各省潜在湿地保护压力与保护能力进行评估。在空间分析基础上,结合实际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查,探讨了长江流域湿地自然保护区目前存在主要问题。针对长江流域内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布不均、自然保护区之间发展不协调、土地权属无保障和自然保护区分类与管理混乱问题提出了相关湿地保护建议。

  • 标签: 长江流域 湿地自然保护区 空间信息技术 分布现状 保护问题
  • 简介:农户对自然资源保护态度被认为是保护区发展成功与否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对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了解农户对自然资源保护态度是必要。在秦岭南坡朱鹮(Nipponianippon)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采用典型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方法抽取了115份农户数据,通过农户对环境和朱鹮保护态度因素方差分析和有序选择模型分析发现,多数农户(66.09%)对朱鹮保护持积极态度,农户对保护朱鹮态度与意愿之间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n=115,p〈0.01);住在保护区内农户对环境和朱鹮保护态度可能更积极,在保护收益更多农户对环境和朱鹮保护态度更为积极,承受较高保护成本农户对环境和朱鹮保护态度较为消极;社会人口学变量家庭收入对农户对环境和朱鹮保护态度有消极影响,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对环境和朱鹮保护态度有积极影响,然而随着农户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对环境和朱鹮保护态度影响便不再明显。

  • 标签: 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农户 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态度 影响因素
  • 简介:反馈型教学设计在地理课运用李文(福州市第二学)反馈型教学设计是按照系统教学观点,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由教师、学科内容、教学媒体和学生要素组成相互联系开放系统;并以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步骤,选择相应教学...

  • 标签: 教学设计 反馈型 反气旋 教学过程 地理课 天气特点
  • 简介:福建沿海土地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吴幼恭(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沿海是全省对外开放前沿地带,是全省经济实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地区,虽然其土地面积仅占全省四分之一,但其主要经济指标却占全省五分之三以上。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基础设施建设...

  • 标签: 土地利用现状 沿海地区 福建沿海 土地总面积 土地利用率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 简介:在对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居民深入调查基础上,运用Logit模型对历史街区内居民保护态度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认为居民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人均住房面积、住宅状况及居民对保护政策知晓度对居民保护态度产生重要影响,而文化、收入、居住时长、工作状况、房屋性质对居民保护态度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之上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研究结果给出了实践启示,同时指出了研究存在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 标签: 历史街区居民 三坊七巷 更新模式 影响因素 LOGIT模型
  • 简介:数字化测图主要由数据输入、数据处理以及数据输出三个部分组成,将所采集相关不动产权籍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通过数据接口传输给计算机并进行有效处理,从而得到现代化不动产权籍电子地图,必要情况下可以输出多元化专题地图,因而数字化测图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 标签: 数字化测图 产权 应用 测量 数据输入 数据输出
  • 简介:目前,我国工业生产结构处于转型时期,虽然有一些节能环保型工业生产,但多数工业生产还是耗能工业,这就需要大量资源支持,现在能源消耗越来越大,我国现阶段能源供给呈现出供不应及情况,这样能源资源使用情况制约了我国经济长期发展。要想保持我国经济发展长期活力,就需要对我国地质矿产做出进一步勘查,推动我国地质矿产资源持续合理发展。

  • 标签: 地质矿产勘查 工业生产 能源消耗 资源使用 节能环保型 生产结构
  • 简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已由划定落实阶段全面转向以建设、管理和保护为主管护阶段。当前,需要在全面梳理存在问题基础上,探索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一、问题分析研讨(一)全方位日常监管体系和机制仍不健全1.缺乏对占用或减少情况分类统计占用或减少类型包括:非农建设项目占用、生态建设占用、灾毁、临时用地和设施农用地临时占用、农业结构调整、违法违规占用或破坏。

  • 标签: 基本农田保护 特殊保护 永久 农业结构调整 建设项目 分类统计
  • 简介:人类为了获取大量生产和生活资料对滨海湿地资源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活动,给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如石油开发造成了石油污染、植被退化和动物栖息地减少,大大降低了滨海湿地生态功能和社会与经济效益.以辽河三角洲湿地、黄河三角洲湿地、红树林湿地滨海湿地为例,从石油开发、湿地污染、土地利用变化、湿地开发、城市和港口建设、水利工程建设、湿地水文过程和热带海岸开发等方面探讨了人类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影响,并提出了保护滨海湿地对策和建议.

  • 标签: 人类活动 滨海湿地 影响 污染 对策与建议
  • 简介:一、闽东南沿海地区红土台地基本概况及其分布闽东南沿海红土台地地区包括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五个市所辖32个县级行政单位。据统计,闽东南沿海地区红土台地面积为42277771公顷,占本区域土地总面积1862%。闽东南沿海地区红...

  • 标签: 沿海地区 闽东南沿海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土地总面积 利用现状 土台
  • 简介: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学术界共同关注热点问题,全球变暖将导致冰川消融及海平面上升,引起海侵过程会给沿海低海拔地区带来严重灾害。研究地质历史发生海侵过程,可以为将来可能发生海侵提供预警和对策。福建沿海地区保留有较完整晚第四纪海相、陆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为海侵研究提供了很好材料。本研究综述了近几十年来该地区海侵研究进展,同时发现前人研究可能存在几个明显问题:1)MIS3阶段晚期海侵层是否真实存在?2)由于研究载体及研究方法局限性,前人重建海平面升降曲线存在很大差异;3)缺乏高分辨率多指标多钻孔古气候重建工作。因此,研究区日后海侵研究工作将主要集中于:1)交叉利用多种定年手段,并结合模拟结果检验MIS3海侵真实性;2)重建具有高分辨率可靠年代框架海平面升降曲线及海侵过程;3)加强古气候研究工作,将海平面变化与古气候研究联系起来。

  • 标签: 福建沿海 晚第四纪 海平面升降 MIS3海侵 古气候
  • 简介:研究了2008年5~10月对废水中氮深度处理效果,采用Monod动力学模型对该人工湿地进行模拟并验证,分析进水中NH4^+-N和NO3^-N含量与其去除率相关性以及COD/NIL4^+—N、COD/NO3^—N对降解系数影响。结果表明,①复合湿地组合形式对NH4+-N和NO3--N去除率分别介于66.0%~77.1%和46.2%~77.2%之间;(2)Monod模型对人工湿地中NH4+—_N和NO3-—N去除率预测值与实验观测值吻合程度较好;③NH4+-N和NO3--N去除率分别随着其在进水中含量增加而增大;④进水中COD/NH4+-N与凤Ht^+N呈负相关关系,而COD/NO3-—N与/(NO3-N呈正相关关系。人工湿地中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受到进水中NH4—N和NO3-—N含量限制,氮去除率随着进水中NH4+—N和NO3-—N浓度增加而增大。有机物和NH4+—N在人工湿地中降解可能存在竞争氧关系,可利用碳源构成了反硝化作用限制因素

  • 标签: 复合人工湿地 深度处理 Monod模型
  • 简介:本研究通过收集国内已发表文献具有凋落物分解常数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综合分析中国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凋落物类型对凋落物分解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凋落叶氮含量与分解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同一样地研究,混合分解凋落叶分解常数极显著高于单独分解(P〈0.01).叶习性对凋落叶分解速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在中国温带地区则有显著影响(P〈0.05).在全国尺度上树种组成对凋落物分解速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凋落叶分解速率与经度、年均温和降水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纬度和海拔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凋落叶分解速率Q10值为1.768.网袋孔径与土壤类型对凋落叶分解速率亦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

  • 标签: 森林凋落物 分解速率 影响因素
  • 简介:因素分析法在粮食增长量分析运用李永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一、问题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粮食是基础基础。中国人口众多,“吃饭”大事历来受各级政府所重视,曾在多种重大会议上都强调了加强粮食生产战略意义并制定出相应粮食生产方针。从笼观调...

  • 标签: 增长量 因素分析法 粮食生产 播种面积 生产方针 福建师范大学
  • 简介:依据黑龙江省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1个村屯310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湿地旅游意愿影响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参与湿地旅游意愿受内、外部综合因素影响,户主年龄、对旅游认知程度、拥有投资资金量、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收入、农户参与可行性、旅游资源情况和当地政府态度是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农户最关心问题和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了考虑农户经济利益、建立完善社区参与管理模式、科学规划促进农户参与湿地旅游措施。

  • 标签: 农户参与 湿地旅游 三江自然保护区
  • 简介: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是3种重要温室气体。水库是这些温室气体重要排放源,排放途径多样,而且排放受诸多因素影响,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水库消落区是连接水陆生态系统能流、物流枢纽,是温室气体产生重要场所。通过分析国内外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相关领域研究成果,阐述了水库消落区、水库沉积物温室气体产生和排放特点;总结分析了水库温室气体4个主要排放途径:水面自由扩散、气泡排放、水轮机和溢洪道、大坝下游河流排放;从季节变化、水面风速、水体pH、水温、水体含氧量、水位变化、水体氮元素和磷元素浓度、库龄等角度,深入探讨了水库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素;提出了未来在水库温室气体研究需要加强几方面内容。

  • 标签: 水库 温室气体 排放 影响因素
  • 简介:蒸发是水循环中受下垫面状况和气候变化影响最为直接气候因子,同时也是地面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青藏高原蒸发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于分析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及热量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分析青藏高原西藏地区蒸发皿蒸发量时间与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趋势基础上,进一步对影响蒸发气温、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长期变化趋势及其与蒸发量关系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存在“蒸发悖论”现象,即在气温升高背景下(0.03℃/a),蒸发皿蒸发量呈下降趋势(-1.98mm/a).西藏地区年平均蒸发量及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性比较大,年平均蒸发潜力变化范围从1400~2600mm、变化趋势从-16~20mm/a不等;整个西藏地区蒸发量与气温相关关系显著,气温是影响蒸发主要因素.各因素对蒸发皿蒸发量影响程度排序为:气温〉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对蒸发皿蒸发量影响不显著.在月尺度上气温是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决定因素,但从年尺度分析结果看,风速和日照时数对于蒸发皿蒸发量影响是导致蒸发皿蒸发量减少主要原因.此外,由于下垫面条件及区域气候条件不同,各因素对蒸发皿蒸发量影响程度空间差异性很大.西藏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减少意味区域水循环速度变慢,由此对于全球水气循环造成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蒸发量 气温 风速 日照时数 冻土 青藏高原
  • 简介:十九大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国土空间,需要规划先行。空间规划试点是中央深改组确定重大改革事项之一,是统筹土地、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

  • 标签: 空间规划体系 国土 鹤壁市 河南省 生态文明建设 编制
  • 简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入访谈法,调查香港居民对香港湿地公园现生态教化功能评价状况;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对应分析方法,分析香港居民对湿地公园生态教化功能满意度及其对生态教化项目开发评价。结果表明,香港居民对生态教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验性强区域满意度较高;刺激教育、参与体验、形式多样、环境氛围和设备搭配是影响香港居民对湿地公园生态教化功能满意度主要因子。最后,提出了提高居民生态教化功能满意度建议,希望能够不断丰富和完善湿地公园生态教化功能系统,同时为中国大陆地区在开发设计湿地公园生态教化项目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湿地公园 生态教化功能 满意度 主成分分析 香港
  • 简介:通过对比分析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沿海滩涂不同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与分布特征,探讨了围垦年限及土壤理化性质对SOC贮量影响。结果显示,大丰沿海滩涂不同利用类型SOC平均含量为:DF4(3.72g/kg,农用地,围垦43年)〉DF1(2.30g/kg,互花米草潮滩)〉DF3(2.25g/kg,农用地,围垦23年)〉DF2(1.62g/kg,未利用地,围垦5年)。在垂直分布上,耕作表土层(0-20cm)SOC含量最高,耕作层以下(20-70cm)随土层深度增加SOC含量逐渐减少。此外,SOC含量与全氮(TN)、全磷(T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平均粒径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围垦后土地,农业活动对土壤表土层理化性质影响增强,进而影响到SOC含量分布,且随着围垦年限增长,农业活动对SOC含量影响程度不断加深,并探讨了这一影响过程。

  • 标签: 滩涂围垦 SOC 土壤理化性质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