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为研究植物残体干扰对黄河河口高潮滩盐沼芦苇生长的影响,在黄河河口高潮滩盐沼中分别选择典型的植物残体干扰斑块和未受干扰的自然群落,调查了其中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的形态特征及其种群的密度和生物量,并取样测定了土壤盐度、含水量、容重等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运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植物残体干扰对芦苇的形态特征及其种群的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残体干扰斑块中芦苇种群的密度、生物量等明显高于未受干扰的自然群落,芦苇的形态特征也明显优于未受干扰的自然群落。这说明植物残体干扰对芦苇生长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植物残体干扰斑块中,土壤盐度、容重显著低于自然群落,说明植物残体干扰对黄河河口高潮滩盐沼芦苇的生长起到的促进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土壤环境,缓解物理胁迫而产生的。

  • 标签: 芦苇生长 植物残体干扰 促进作用 盐沼 黄河三角洲湿地
  • 简介:为了恢复异龙湖的原生沉水植物群落的优势物种苦草(Vallisnerianatans),在异龙湖0.5m、1.0m、1.5m和2.0m深度水中,开展苦草生长实验;监测苦草的株高、叶片数、鲜质量、根长、日相对生长率和叶片中的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在水中不同深度的苦草的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0.5m和1.0m深度水层的苦草生长良好,未出现代谢失衡,未出现明显的生长被抑制现象;受水中溶解氧含量低的影响,1.5m深度水层的苦草出现了生物质膜氧化现象,生长受到抑制;2.0m深度水层的苦草出现负增长,叶片中丙二醛积累过量,细胞质膜破坏严重。因此,在异龙湖水环境现状下,深度小于1.5m的水层适合苦草生长,在深度小于1.0m的水层内恢复苦草,可以取得较高的成活率。

  • 标签: 苦草 水深 生长特性 异龙湖
  • 简介:树木径向生长动态监测工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前期调查发现中国福建的马尾松年轮晚材比例较高,本研究调查了福州地区马尾松晚材的年内径向生长规律,并以晚材率的变化作为指标。研究发现6月底7月初为马尾松晚材形成时段;11月中旬马尾松形成层细胞结束分裂,但晚材细胞仍在进一步成熟,表现为细胞壁加厚、细胞颜色变深;在晚材形成阶段,7月初到8月上旬与10月初到11月中旬为晚材细胞缓慢生长阶段;8月中上旬到9月下旬晚材细胞为快速生长阶段。该研究对于在福建开展树轮气候重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马尾松 晚材 径向生长 监测
  • 简介:为了研究水流流速对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生长指标的作用,采用室内模拟水流流速(设置流速为0m/s、0.08m/s、0.16m/s和0.30m/s)的方式,对生长中的黑藻进行培养,监测黑藻生长过程中各形态指标的变化和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0.08m/s、0.16m/s和0.30m/s水流流速下,黑藻的叶长、株高和节间距都显著大于0m/s下(n=12,p〈0.05),但水流流速对黑藻的根数和根长无显著作用;在0.08m/s、0.16m/s和0.30m/s水流流速下,黑藻细胞的长宽比显著大于0m/s下(n=120,p〈0.05),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小于0m/s下;不同生长时期黑藻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和光合作用效率都是静止水流下最小;当水流流速为0m/s、0.08m/s、0.16m/s和0.30m/s时,黑藻叶片内叶绿素a+b平均质量比分别为(2.794±0.727)mg/g、(1.812±0.411)mg/g、(1.627±0.521)mg/g和(1.609±0.748)mg/g。水流会导致水中沉积物营养盐释放和光照强度增加等,能促进黑藻生长,同时水流动的机械拉力是影响黑藻生长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黑藻 流速 形态指标 水流
  • 简介:基于树木年代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建立了福建长汀地区福建柏(Fokieniahodginsii)的树轮宽度的标准化年表,并探索了其径向生长与1956—2013年期间前年3月到当年11月的月均温、月降水量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福建柏的径向生长主要与当年秋季(9—10月)温度气温与前年春夏季(4—8月)降水显著正相关(P〈0.05);25a滑动相关分析发现两者相关显著的时段比较一致,均集中在1970s—1990s时段,说明该时段气候因子对树木生长的限制作用更为明显。响应面回归分析表明,仅气温温度或降水的改善,并不能显著促进福建柏的径向生长,只有当两者同时改善后,树木的生长才会加速。

  • 标签: 长汀 福建柏 树木年轮 气候响应
  • 简介: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1-4.6℃[1]。温度升高能够促进植物自身的光合特性以及土壤特性(包括土壤含水量、养分有效性、pH等)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生物量的生产及分配、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2-3]。在过去十几年里,许多生态学者针对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如徐满厚等[4]研究发现,增温能增加高寒植被的高度以及地上生物量,

  • 标签: 生长特征 地上生物量 全球平均气温 土壤含水量 土壤特性 养分有效性
  • 简介:在福建洋口林场4年生的杉木人工林建立固定试验标准地.选择修枝木,每年对其进行1次修枝,修枝强度为修去4种规定树干直径(6cm、8cm、10cm和12cm)以下的所有枝条.修枝试验后2年,随着修枝强度的增加,杉木的生长量明显降低.修枝强度为6cm(密度1200株·hm^-2)的修枝木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增长量均显著低于不修枝木.修枝后2年,各修枝处理杉木林林下植物的覆盖度、生物量、总的物种数,灌木层、草本层和总体Shannon-Wiener指数均高于未修枝的对照,但藤本层植物在修枝时被大量劈除,其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却低于对照.闽北生产力较高的4年生、密度1200株·hm^-2的杉木幼林进行修枝,推荐的修枝强度为10cm或12cm.

  • 标签: 杉木林 修枝 生长 植物多样性
  • 简介:底层土壤有机碳库占土壤总碳库的50%以上,但其控制机理仍不清楚.本研究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酶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杉木林表层(0~10cm)和底层(40—60cm)土壤微生物生长对策的差异.结果显示,相对于表层土壤,底层土壤的易利用碳含量更高,表层土壤微生物更趋向于K对策,而底层土壤微生物则更趋向于r对策.

  • 标签: 杉木林 有机碳分解 土壤微生物 生长对策 土壤易利用碳
  • 简介:于2015年11月25日,在鄱阳湖湿地灰化薹草(Carexcinerascens)集中生长区,采集0-10cm深度土壤和植物样品。于2015年12月15日-2016年3月21日,在河南大学环境科学实验室,进行室内模拟实验,研究恒干、恒湿、干湿交替、水位上升、水位下降及添加灰化薹草碎末处理下,土壤中不同形态氮的含量。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初始平均质量比为1403.7mg/kg,实验结束时,在未添加灰化薹草碎末的恒干、恒湿、干湿交替、水位上升和水位下降处理下,土壤全氮平均质量比分别为1413.3mg/kg、1358.0mg/kg、1325.0mg/kg、1414.7mg/kg和1446.0mg/kg;添加灰化薹草碎末的干湿交替、水位上升和水位下降处理下,土壤全氮平均质量比分别为1612.3mg/kg、1329.3mg/kg和1395.7mg/kg。与实验初始相比,添加灰化薹草的恒湿和干湿交替处理下,0-2cm深度土壤全氮含量减小了10.9%,恒湿处理下,0-2cm深度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幅最大。在灰化薹草分解过程中,2-5cm深度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都增大,但是,在添加灰化薹草碎末的各处理下,0-2cm深度土壤全氮和有机氮含量小于未添加处理,灰化薹草分解提供了丰富的碳源,使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增强。

  • 标签: 土壤 含水量 灰化薹草分解 鄱阳湖湿地
  • 简介: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铅(Pb)和镉(Cd)及其复合胁迫对黄菖蒲(Irispseudacorus)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响应。将黄菖蒲幼苗培养于250mL培养瓶中,以1/2Hoagland营养液预培养7d后,然后进行500mg/LPb、25mg/LCd和500mg/LPb+25mg/LCd复合胁迫处理,28d后测定幼苗的各项生长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500mg/LPb和25mg/LCd+500mg/LPb胁迫下,黄菖蒲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与对照相比都显著下降,所有处理的地下部干重与对照处理相比都显著下降;在所有处理下,幼苗的叶绿素a含量都下降;在500mg/LPb和25mg/LCd+500mg/LPb处理下,幼苗的叶绿素b和胡萝卜素含量下降都不显著;在500mg/LPb和25mg/LCd+500mg/LPb处理下,幼苗根和叶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增加,但是在25mg/LCd处理下,幼苗根和叶中的POD活性和叶中的MDA含量都显著减少。Pb和Cd可以有效诱导黄菖蒲幼苗Pro的合成,能提高黄菖蒲幼苗的抗性。

  • 标签: 黄菖蒲 淡水湿地 胁迫 生理反应
  • 简介:采用不同时期对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进行齐地面刈割的方法,通过对互花米草株高和株数的测定和比较,确定了有效控制互花米草扩张的刈割时期。研究结果表明:①4月22日对互花米草的刈割处理显著促进了互花米草株数的增加,但对其最终平均株高未产生影响。5月22日的刈割处理下,虽然互花米草在株高上略高于对照(未刈割)处理,但处理后其株数大大减少,与对照处理相比有明显差异。6月21日和7月21日的刈割处理,不仅使互花米草株高降低,也使其株数减少;尤其是7月21日的刈割处理下,互花米草的株数和株高都与对照处理有非常明显的差异。8月20日和9月19日的刈割处理,极大促进了互花米草的再萌发和再生长。②5~7月的刈割处理,可以有效减少互花米草的活根生物量;而4月和8~9月的各刈割处理,增加了互花米草的活根生物量,其中4月22日的刈割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显著促进了互花米草活根生物量的增加。各刈割处理都会造成互花米草死根生物量的增加。③有效控制互花米草种群扩张的刈割时期是6~7月互花米草的穗分化期、孕穗期至抽穗期。

  • 标签: 互花米草 刈割 株数 株高 生物量
  • 简介:使用树轮年代学的方法探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树木径向生长的气候要素响应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局地树木生长状况的制约因素,进而有助于全球变化的应对与适应。简要回顾秦岭及周边地区的树轮年代学的研究工作,发现该地区树木生长与气候响应关系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现象:在秦岭以北,水分是树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秦岭分水岭和南坡,温度则是主要控制因子;秦岭以南区,海拔差异影响树木生长和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针对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该区域后续研究有所帮助。

  • 标签: 秦岭 树木径向生长 气候因子
  • 简介:通过对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33a生格氏栲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及其生长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33a生格氏栲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和林分蓄积量分别为18.9m、24.2cm和412.43m^3·hm^-2,林分生物量和乔木层生物量则分别达421.74t·hm^-2和413.11t·hm^-2,大大高于邻近的同龄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所占比例大小顺序为:干与皮(58.32%)〉枝(17.59%)〉根(17.22%)〉叶(3.06%);与杉木相比,格氏栲与同龄杉木生长过程有所不同,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早期较慢,但速生持续期长,材积数量成熟龄较长.

  • 标签: 格氏栲 人工林 生物量 生产力 生长动态
  • 简介:近20a来,人工湿地系统由于具有独特的净化机理和功能而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人工湿地系统之所以受到国际上广泛的关注,这是由于它具有低能耗,低成本,运行费用少和操作简便等优势.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直接摄取和利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富集污水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而且还能输送氧气到根区,提供根区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降解过程中对氧的需求.通过详细阐述植物对水中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说明了植物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改进人工湿地处理污水能力的设想以及人工湿地系统水生植物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优化人工湿地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工湿地 湿地植物 污水处理
  • 简介:洪水是水流运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河流对河滨洪泛湿地系统的一种正常的干扰.不定期的洪水干扰维持了河流与其洪泛湿地不同程度的水文连通性,成为维持河流洪泛湿地景观异质性和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营力.作为河流极端的水文情势,排除较大规模的洪水所造成的一定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社会经济损失以外,洪水干扰对生态环境产生多方面的正效应.从洪水的生态意义角度出发,论述洪水干扰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环境所产生的正面效应,包括洪水干扰对洪泛区湿地沉积过程的影响,促进湿地系统水循环以及对土壤发育产生影响,导致洪泛区及其湿地生态系统和景观的演替.

  • 标签: 洪水 洪水干扰 洪泛区 湿地 生态功能
  • 简介:盐地碱蓬(Suaedasalsa)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湿地。2015年3月,在温室中,利用在天津市七里海湿地采集到的盐地碱蓬种子,在1PSU和10PSU盐度、0cm和3cm水淹深度以及小动物践踏(以用玻璃棒随机点触土壤表面来模拟)(干扰)或无干扰条件下,研究盐地碱蓬幼苗出土率和幼苗生长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和水淹深度对盐地碱蓬种子萌发无显著作用,而践踏对盐地碱蓬种子萌发、幼苗出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对于较低盐度,10PSU盐度对盐地碱蓬的幼苗高度和根长有促进作用;而水淹深度的增加对盐地碱蓬幼苗高度和根长有抑制作用;践踏使盐地碱蓬幼苗显著变矮和根长缩短。

  • 标签: 盐地碱蓬 幼苗出土 幼苗生长 盐度 水淹深度 践踏
  • 简介:从色彩及色彩文化的基本内涵出发,指出在旅游开发中可以借鉴利用的主要色彩理论,并在理论推理的基础上,分析色彩文化对于旅游资源评价、文化发掘、特色主题打造、色彩景观设计、资源整合、线路设计等方面的作用,阐明了色彩文化在整个旅游开发规划过程中可以作为旅游开发的“红颜”、“红娘”、“红豆”、“红装”、“红线”等形式的可行性。

  • 标签: 色彩 色彩文化 旅游开发
  • 简介:信息是现代三大资源之一。为充分发挥信息在科技创新中的重大作用,需要用反映论与能动论相统一的观点深刻认识信息的内涵和属性,揭示“三体循环”的原理和科技创新过程中信息运行的6个环节,相应地提出优化配置信息资源的具体设想。信息资源对地域研究尤为重要。

  • 标签: 科技创新 地域研究 信息 信息形体 主体形体 实物形体
  • 简介:再力花(Thaliadealbata)是近年来在湿地造景中应用较广泛的外来水生植物。为探究该种植物是否对其他植物生长产生影响,采用种子萌发法,测定了再力花不同部位浸提液对3种敏感植物萝卜(Raphanussativus)、白菜(Brassicachinensis)和黄瓜(Cucumissativus)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再力花各个部位浸提液对3种植物种子的萌发率、根长、芽长、鲜质量和干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是高浓度(50mg/mL)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再力花叶片浸提液浓度为50mg/mL时,对萝卜、黄瓜和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39.51%、10.53%和85.19%;根状茎浸提液浓度为50mg/mL时,对萝卜、黄瓜和白菜幼根长度的抑制率分别为87.4%、71.23%和91.7%,对幼芽长度的抑制率分别为51.21%、45.71%和69.66%。再力花各个部位都有化感物质分布,根状茎浸提液的化感作用最强,其他部位依次为根、叶柄和叶片。

  • 标签: 再力花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率 幼苗生长
  • 简介:人工湿地系统具有强大的净化污水功能。植物是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在净化污水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介绍了为人工湿地选择植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和基本原则;总结、评述了植物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针对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人工湿地 植物 污水处理 作用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