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以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培育基地为例,介绍了实验平台、人才队伍、及管理现状.从团队创新、实验文化、知识管理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加强实验管理促进实验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重点实验室 管理 建设
  • 简介:亚热带资源与环境福建省实验是2003年福建省批准成市的省重点实验事,挂牌依托单位为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现拥有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自然地理、生态学、水土保持等7个硕士点以及国家地理学理科基地。现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1人,教授18人,

  • 标签: 重点实验室 热带资源 福建省 环境 福建师范大学 简介
  • 简介:2006年5月,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申报的“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喜获批准。6月9日,受福建省教育厅委托,聘请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中心首席研究员孙建新任组长的6人专家组,对重点实验计划任务书进行了论证。专家组在听取了实验建设汇报,现场考察实验窄仪器设施后,充分肯定了重点实验的科学研究积累、人才队伍现状、实验硬件建设及区域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专家一致认为,

  • 标签: 重点实验室 湿润亚热带 地理过程 福建省 通过论证 教育
  • 简介:自然资办发[2018]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有关单位: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重点实验评估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8]210号)及相关要求,部组织专家对运行3年以上的35个部重点实验(国土资源领域)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经公示无异议,现予以公布。

  • 标签: 实验室评估 国土资源部 自然资源部 重点实验室 办公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简介:马銮湾位于厦门西海域的西北部,原与厦门西港连为一体。海湾面积达1700km2,是马銮湾位置图一个湾口向东的敞口型海湾。湾北岸为厦门重要的杏林工业区,沿岸环状分布着十几个村庄,人口约37万人,行政上隶属杏林区管辖。1959年,厦门市轻工业局为发展盐业...

  • 标签: 厦门马銮湾 海域污染 西海域 水动力条件 海堤 养殖污染
  • 简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闽江福州段进行流域划分,通过污染源数据的调查和分析,在流域层面上进行了污染负荷研究.研究以COD、NH3-N为主要指标,计算各子流域污染负荷,并确定其主要来源和比例关系.结果表明:闽江流域福州段COD入河总量为9371.75t,NH3-N入河总量为992.63t,工业源与城镇生活源是主要污染源.市区内河是污染最严重的子流域,COD、NH3-N的入河量占流域总负荷的34。4%与61.3%.市区内河、闽江干流北港段、磨溪等流域水体受到各种点源污染的影响,而梅溪干流、大樟溪干流等流域水体则主要受到非点源污染的影响.

  • 标签: 闽江流域福州段 点源污染 非点源污染 污染负荷
  • 简介:应用兴化湾海域枯、丰水期(2006年12月、2007年4月),大、小潮期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水体中石油类的分布特征,并根据不同的海洋功能区的水质要求,选取第二、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值为指标,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了兴化湾海水中石油类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该海域石油类浓度范围为0.003~0.320mg/L,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江阴半岛西南侧.枯水期的石油类浓度远高于丰水期,其中,位于水质二类区的站位超标率分别为71.0%和17.0%,水质三类区中航道和锚地区站位的超标率分别为3.6%和0;总体超标率则分别为47.5%和11.0%;与历史资料的对比结果表明,兴化湾石油类浓度的变化幅度较大,可能与船舶突发性事件有关,并且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此外,还讨论了相应的污染控制对策措施.

  • 标签: 石油类 浓度分布 对策 兴化湾
  • 简介:通过对福州市不同功能区域降雨径流水质的现场监测,研究福州市中心城区的非点源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福州市降雨径流中部分污染物的平均浓度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Ⅴ类指标,尤其是CODcr.降雨初期,径流污染物浓度较高,并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物平均浓度变异较大,其中交通区和工业区相对其他区域污染较为严重.

  • 标签: 降雨径流污染 城市非点源污染 福州市
  • 简介:根据非恒定流运动的圣维南方程组,以及污染物浓度变化的一维带源项对流扩散方程,建立了闽江下游河道一维动态水动力水质模型,率定了糙率、纵向离散系数和污染物降解系数,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计算结果表明,模型下边界定在梅花断面,为研究包括福州段在内的马尾(白岩潭)以上河段的水环境问题提供了适当的条件;河道来水污染负荷总量、流量和浓度条件对南、北港水质影响显著.

  • 标签: 水质模型 参数率定 边界条件 闽江下游
  • 简介:交通干道地面热力条件对街道内部和附近建筑小区内的流场和浓度场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就交通干道地面散热量对街道内部和建筑附近的流场及浓度分布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低风速情况下,交通干道地面散热导致街道通风量增加,有利于交通污染物向上空和下风向运移.此外,地面热力条件对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影响作用在街道背风区大于迎风区,在街道两侧有建筑物的区域大于两侧无建筑物的区域.

  • 标签: 交通干道 地面热力条件 污染物 临街建筑 数值模拟
  • 简介:在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7个采样点,于2004年1月10日、4月11日、7月11日、10月3日和2005年1月9日,在各采样点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在实验鉴定浮游植物样品的种类,计算浮游植物污染生物指数。结果表明,草海浮游植物污染指示种共105种(含变种),分属7门10纲17目28科53属,以绿藻种数最多,其次为硅藻和蓝藻;常见污染指示种有33种,其中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微小隐球藻(Aphanocapsadelicatissma)、点形裂面藻(Merismopediapunctata)、啮蚀隐藻(Cryptomonaserosa)、分歧锥囊藻(Dinobryondivergens)和小球藻(Chlorellsvulgaris)等在群落中形成优势。计算得到的浮游植物污染生物指数平均值为2.50~2.69,表明草海水质被重度污染

  • 标签: 浮游植物 污染指示种 污生指数 草海
  • 简介:对双季稻田水量转换10年(1991~2000年)定位观测,以及模拟不同水源条件的稻田水管理模式,解析田间水量转换的5年(1998~2002年)实验结果表明,稻田不同水管理田间水量转换有明显差异,常规管理田间耗水量的分配为:腾发量占总耗水量1/2,翻耕整地占1/6,植物构成占1/21,田间渗漏占1/14,其他环境耗水(维持)占1/5.长年水层灌溉田间腾发量和维持性环境耗水量偏大;耕灌雨养管理翻耕整地和田间渗漏耗水比例过高.水分生产力(以年度单位面积上每耗水1mm的产量计为kg/(mm·hm2·a)),稻谷产量,长年水层灌溉与常规管水一致,为6.65kg/(mm·hm2·a),耕灌雨养处理较低,为6.13kg/(mm·hm2·a).群体光合累积效应处理间差异表现与产量差异表现相同,早稻差异很小,晚稻差异显著.叶片水分生产效率,早稻以水层灌溉最大,晚稻是常规管理最大,耕灌雨养处理早晚稻都较小.不同生育期这种大小关系也有变化.

  • 标签: 水量 耗水 模拟实验研究 环境 累积效应 稻田
  • 简介:运用实地调查采样及地积累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等方法对广州市万亩果园土壤的重金属(Cd、Pb、Cu、Zn)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万亩果园土壤中Cd、Cu污染不容忽视,其中Cd污染最为严重,Cu、Zn次之,Pb污染较少;在《广州市海珠区果树保护区总体规划》划分的不同等级保护区中,针对研究区域,一级保护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0.732,属较清洁(警戒线)等级,二级保护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1.792,属轻度污染等级,其中Cd为主要污染物,其次是Cu;三级保护区Cd污染严重,单因子污染指数高达6.390,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4.699,属于重污染等级.在垂直分布上,随土层深度增加,万亩果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呈现Cd递增,Cu、Zn递减,Pb先增后减的规律;一级保护区以农业污染源为主,二级保护区农业污染源与工业污染源并存,三级保护区以工业污染源为主.通过在轻污染区添加石灰、羟基磷灰石等化学修复剂,在重污染区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清洁生产,防止土壤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 标签: 广州市万亩果园 土壤 重金属 污染 评价
  • 简介:通过调查和采样,测定了安庆菜子湖退耕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采用潜在生态危险指数法,评价了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生态危险;对土壤重金属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都低于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表明研究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除Pb之外,土壤其他重金属含量都大于长江流域土壤背景值,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存在一定的累积。随土壤深度增加,不同重金属含量变化存在差异,Mn含量在增加,并在底层富集明显,Zn、Pb、Cr和Cu含量波动变化,Ni含量在减少。研究区土壤重金属风险等级整体偏低,属轻度污染。酸模(Rumexacetosa)群落下的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最高,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也最高,其次为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群落下的土壤,细叶薹草(Carexrigescens)群落下的土壤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最低。土壤中Cu、Pb、Ni和Zn含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农业活动是其主要来源,Cr可能来自自然源,Mn和Ni的来源较复杂。

  • 标签: 退耕湿地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污染评价
  • 简介:为了揭示福州市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来源及成因,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福州市市区不同绿地功能区土壤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福州市不同绿地功能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已有一定程度的积累,Cr、Co、Ni、Cu、Zn和Pb等6种重金属元素在4类功能区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比如Cr、Co、Ni、Cu、Zn和Pb重金属最大含量分别为100.62mg·kg^-1(化工路)、15.10mg·kg^-1(阳光城小区)、24.37mg·kg^-1(浦上大道)、59.04mg·kg^-1(南二环)、227.11mg·kg^-1(化工路)、169.85mg·kg^-1(化工路);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表明,Co、Zn和Pb3种元素在4类绿地功能区达到轻污染,Zn和Pb的污染更严重;综合污染评价中,不同绿地功能区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公园绿地。福州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较复杂,公园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居民、游客所产生的丢弃物;单位绿地和居民区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生活垃圾;道路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就重金属元素而言,Cr、Cu、Zn、Pb元素主要受交通运输影响,居民生活影响次之;Co、Ni元素主要受居民生活影响。

  • 标签: 城市绿地 重金属 污染评价 福州市
  • 简介:大庆市资源开发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典型泡沼和排干水体采样监测,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大庆市油田开发区湿地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和污染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水环境功能标准,在研究区,除了库里泡和排水干渠水质的综合评价污染强度为轻度、中度污染外,其余泡沼的水质均为重度或严重污染;但在单因素污染评价中,所有水体水质都为劣Ⅴ类。其中,各个泡沼水体都是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挥发酚3项指标超标,龙凤湿地的氮污染也比较严重,三永泡和中内泡水体石油污染物超标;而各个排干水体主要受氮和磷的污染。同时基于评价结果分析,提出了大庆市湿地生态系统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 标签: 大庆市 油田开发区 湿地 水环境 污染防治
  • 简介:运用ArcGIS软件解译大伙房水库汇水区的卫星影像数据,结合行政区划图确定汇水区3条主要河流两岸1000m为农村生活污染负荷评估范围,采用排污系数法估算农村生活污染负荷。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村生活污染负荷为8420.28t/a,其中,生活污水的污染负荷占总量的99.40%。农村生活污染对流域水质的贡献率为27.84%,所排放的污染物对河流的贡献率大小依次是氨氮(34.95%)、总磷(27.81%)、化学需氧量(25.53%)和总氮(23.08%),农村生活污染已成为大伙房水库汇水区水体污染的重要源。

  • 标签: 大伙房水库汇水区 农村生活 污染负荷 “3S”技术 排污系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