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冲积河流粗颗粒河床,具有较大渗透性,河床渗透对明渠水流运动特性影响不可忽视.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河床渗透对垂线流速分布影响.距试验玻璃水槽进口10m处,设计长1.65m、宽0.7m收缩段,由12直径1cm玻璃珠紧密有规则铺成,以模拟粗糙透水床.其上下游铺上1相同玻璃珠,形成粗糙相同但不透水.垂线流速分布通过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及配套高精度坐标架系统测量.试验施放了3种流量,分别在不透水和透水床进行垂线流速分布测量.试验结果表明:1)不透水床面的垂线流速分布符合粗糙床面的对数分布公式;2)粗糙透水床明渠流垂线流速分布与不透水床面相似;3)相同水流条件,透水床面的摩阻流速要大于不透水床;4)透水床面的摩阻流速与积分常数变化规律有待进步研究.

  • 标签: 流速分布 试验研究 透水床面 明渠流
  • 简介:在USLE/RUSLE中,降雨侵蚀力与地表植被覆盖因子具有季节变化特征.本研究考虑到两者时空耦合性,采用基于混合像元分解计算-y法,得到了海坛岛不同月份地表植被覆盖因子C。值(第i月地表植被覆盖因子值)和不同地类植被覆盖因子C值,为岛内土壤侵蚀预报和水保工作提供参考.对第i月地表ND啊值与年C/Ci值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呈现较好线性关系,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两组线性回归参数.年C值与11月份地表NDVI拟合程度最好,NDVIi与C1值拟合程度好于年C值与NDVLi最后得到海坛岛通用Ci值估算模型G=1.007—1.119-ND%,该模型决定系数达到0.8,可用于计算岛内各月份Ci值.

  • 标签: 植被覆盖度因子 混合像元分解 NDVI 季节分异 海坛岛
  • 简介:采用水平分辨率为0.5kmWRF-CLM3-5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研究了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46.8°N~48.75N,132°E~135°E)2011年7月19-20日大气边界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物理特征,以及2011年6月6~8日、7月18-20日和8月26-28日大气边界高度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WRF.CLM模式可以较精确地反映研究区沼泽及其周边农田近地层气温和相对湿度差异,与实际观测结果致。在夏季晴朗白天,湿地上空气温低于周边农田约1~3℃,相对湿度比周边区域高4%~8%;湿地上空呈现“冷湿岛”中心,相对湿度随高度先增加后降低,高度界线可达9001500m;日落后,沼泽降温增湿作用逐渐削弱,0:00~2:00,沼泽与周边区域近地层都发展有较强逆温,厚度可达600m,与之相对应相对湿度则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影响高度在400-800111。夜间,沼泽近地层风速随高度变化小于白天,低空风速小于高空风速;白天午后风速梯度最小,夜间逆温顶出现低空急流中心。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气边界高度模拟结果显示,夏季沼泽区晴天大气边界高度日变化曲线为单峰曲线,白天边界发展高度大于夜间,最高值出现在13:00左右,高度可达约1900m。

  • 标签: 沼泽 大气边界层 气温 相对湿度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简介:三江平原是我国沼泽湿地重要分布区.在20世纪后50a中,三江平原在经过几次大规模开荒后,其下发生了明显阶段性变化,湿地大面积消失,农田面积不断增加.为了认识20世纪下半叶不同时期三江平原湿地气候效应,拟采用第三代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来开展研究.而目前被广泛用于RegCM3GL-CC数据,所反映研究区几乎不存在沼泽湿地,这与事实严重不符,所以必须获取三江平原有沼泽湿地存在真实数据,才能得到可靠湿地气候效应模拟结果.分别选择了4期(1954年、1985年、1996年和2000年)有阶段代表性航片、TM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ERDAS8.7和Arcview3.2等软件,首先得到4期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然后通过土地利用数据类型向模式数据类型转换,从4期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中提取出了三江平原面的模式数据.经过误差分析,认为获取4期三江平原模式数据准确反映出研究区几个时期湿地下实况,可以作为三江平原湿地气候效应模拟基础数据.

  • 标签: 湿地 REGCM3 下垫面 数据 三江平原
  • 简介:森林自然描述森林状态指标,森林生态系统保持原生状态或受人类干扰程度大小,对其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森林近自然经营研究中关键环节。研究基于空间尺度,构建白云山森林自然评价体系,通过格网形式对研究区域进行细化,并对白云山森林自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白云山森林自然指标值大部分处于0.31~0.60和0.61~0.80之间,就其等级而言,属于第三、第四等级,即较低等级;而整个研究区范围内自然最高荷依岭景区、明珠楼景区与摩星岭景区相交天然次生林群落,自然最低白云山群落外围度假区。

  • 标签: 森林自然度评价 格网 白云山风景区
  • 简介: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十九大精神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促进开发区提升土地供给质量,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了2018年全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共有520国家级开发区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对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价。现将全国参评国家级开发区评价结果通报如下。

  • 标签: 国家级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评价工作 通报 自然资源部 供给质量
  • 简介:景观连通指景观有利于或者妨碍生物在资源斑块间运动程度。景观连通缺乏和栖息地斑块隔离会干扰授粉、种子传播、基因流、野生动物迁移和繁殖及其他生态过程,因此景观连通研究现代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研究关键技术,开展此类研究对于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平衡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1、2006、2010年东圳水库流域遥感影像,通过分析其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人类土地利用逐步增强流域长期景观连通动态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年份中,设置物种迁移距离阈值和在迁移距离内到达目标斑块概率均致时,该流域景观连通从2001-2010年有递减趋势,表明了斑块破碎化加大,景观连接逐年递减;随着距离阈值增大,物种迁移距离越大,斑块之间连接越好,景观连接增大,对景观连通产生影响重要斑块数量减少。从不同年份中提取重要斑块土地覆盖类型来看,林地、果园、耕地、水体都对景观连通产生较大影响,对景观产生重要作用斑块面积占总景观面积比例逐年递减,而建设用地和裸地对景观连通贡献均很少。研究认为,应保持流域景观高连通,进而确保区域各种物种传播和基因流动,以减缓生物多样性下降。

  • 标签: 土地利用 景观连通度 栖息地可利用指标
  • 简介:于2009年9月和2010年5月,在朱鹮(Nipponianippon)重要游荡区之湑水河下游城固段,对食物丰富进行了调查。将湑水河城固段约30km长河道分成上段、中段和下段,并随机选取7取样点。在每个取样点,采用五点取样法,设置51m×1m样方,并取地表以下10cm土样,在河岸滩涂调查小型无脊椎动物和两栖动物;采用样线捕尽法来调查鱼类,样线长度为100m。两季节共采集到鱼类30种,小型无脊椎动物24种和两栖类蝌蚪2种。在各河道段,不同季节鱼类物种组成和质量密度有显著差异,小型无脊椎动物物种组成和数量密度也有显著差异。总体上,湑水河下游城固段食物非常丰富,朱鹮在游荡期理想觅食地,但是,河流污染和人类活动干扰会对朱鹮觅食造成不利影响。

  • 标签: 朱鹮 食物丰富度 湑水河
  • 简介:华安二楼郑敏雅(厦门集美师范专科)、二建置时代背景华安二漳州土楼中名闻遐尔座圆土楼,现今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漳州土楼追溯其产生原因,应是与各地土楼样,都是从土堡、山寨、圆楼发展起来。不过漳州土楼有其特定历史背景。在距今...

  • 标签: 二宜楼 漳州土楼 海峡两岸 福建土楼 陈元光 圆楼
  • 简介:系统地分析了甘肃省主要湿地植被类型及其分类。依据中国湿地植被、甘肃植被等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结合甘肃省湿地植被形成、发育和分布特点,甘肃省湿地植被划分为4植被型组、9植被型、74群系和138群丛;依据湿地定义和湿地植被特征种、指示种等特点,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西北地区争议河岸林缘植被、胡杨(Populuseuphratica)群系等是否属湿地植被,并依据此类群落群落和生境特征,将胡杨等群系列入湿地植被

  • 标签: 湿地植被 分类系统 河岸植被 林缘植被 胡杨群系 甘肃
  • 简介:植被格局植被在生活空间中位置和布局状况,物种生物学特性和外界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结果。湿地植被在景观上总是沿着某个环境梯度呈较明显带状分布特点,但是关于带状分布形成机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大量事实表明,湿地植被格局不仅受制于湿地自身自然环境状况(包括非生物和生物因素),同时也取决于湿地植物种生物学特性,并且受到人类干扰活动影响。具体成因如下: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貌、水文和土壤等,这些因素通过对水、热、光和营养等因子分配而在不同尺度上影响湿地植被组成和分布,其中,水位和盐度梯度分别是淡水和盐沼湿地植被格局形成主导因子。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竞争和植食作用,高竞争力物种采用迅速繁殖和扩散策略成为优势物种直接影响植被分布,植食作用则可能通过改变植物间竞争关系而影响植物分布。物种生物学特性主要包括胁迫忍耐力及繁殖和定居能力等,如洪水忍耐力高物种往往分布在最高水位区域,繁殖和定居能力强物种能使自身在复杂环境取得竞争优势。人类活动可以通过改变湿地生态系统中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相互关系来影响植被分布格局。针对当前研究现状,今后研究应在淡水湿地系统植被成因,生物因素如植物间相互作用以及植物自身关系权衡对格局影响,微生物作用对植被格局影响,野外控制实验四方面进步加强。

  • 标签: 湿地 植被格局 环境因子
  • 简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入访谈法,调查香港居民对香港湿地公园现生态教化功能评价状况;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对应分析方法,分析香港居民对湿地公园生态教化功能满意及其对生态教化项目开发评价。结果表明,香港居民对生态教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验性强区域满意较高;刺激教育、参与体验、形式多样、环境氛围和设备搭配影响香港居民对湿地公园生态教化功能满意要因。最后,提出了提高居民生态教化功能满意建议,希望能够不断丰富和完善湿地公园生态教化功能系统,同时也为中国大陆地区在开发设计湿地公园生态教化项目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湿地公园 生态教化功能 满意度 主成分分析 香港
  • 简介:基于929份福州市实证调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Amos结构方程,试图探讨居民健身休闲空间满意影响因子及其对行为意向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居民满意因子主要有审美体验、服务环境、个性管理、服务水平、健美塑形、人际关系、教育功能、身心健康、社会价值及活动设施等;2)10满意因子对居民行为意向影响机制表现不同,只有审美体验、服务环境直接影响行为意向;3)个性管理、服务水平和健美塑形对其它满意因子影响较多,其次人际关系、教育功能、身心健康和社会价值影响,审美体验和服务环境影响单,并提出健身场所要精心设计、服务流程标识要清晰、活动布局及器械摆放合理等优化建议。

  • 标签: 健身休闲空间 休闲满意度 行为意向 影响机制 福州市
  • 简介:9月20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公告正式公布了2018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共有63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江西省浮梁县朱溪世界最大钨铜矿找矿科技创新与重大突破等7项成果获得等奖,我国城市地上地下土地空间权利设定研究等56项成果获二等奖。

  • 标签: 科学技术奖 国土资源 自然资源部 科技成果 科技创新 土地空间
  • 简介: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已经成为决定西南地区环境、经济和社会能否持续发展关键问题,其中植被生态恢复无疑是极为基础和重要环节之,物种选择又是重中之重.通过互联网搜索、文献阅读和野外实地考察,针对喀斯特分布极广且石漠化最为严重贵州省,本研究调查和分析了喀斯特山区植被生态恢复过程中所选择物种分布现状,对其恢复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希望能对西南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尤其对即将全面铺开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建议.结果表明:在贵州省78岩溶县(市、区)328地点,共调查收集到用于植被恢复物种87种,其中生态林物种26种(主要是松、杉、柏、香椿、杨树和车桑子等),经济林物种47种,包括26种药用植物(太子参、天麻等)和其他21种经济林物种(茶、油茶、梨、桃、李、板栗等),另外有牧草14种(白花三叶草、黑麦草、紫花苜蓿等).这些物种聚集或零散种植在不同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大区:A区(黔西高原山地)、B区(黔中丘原山地)、C区(黔东低山丘陵)和D区(无石漠化).就恢复效果而言,油茶、茶、中药材、花卉栽培及草地畜牧业均显示出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良好势头,板栗、核桃、花椒、桃、梨等经济林物种也在其生长适宜地取得了良好生态和经济效益.然而,植被生态恢复中所营造的人工林,均存在树种单、物种配置简单、经营粗放等问题,林分整体功能和生态、经济效益较低,亟待进行改造;不同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域也需要采取不同物种配置措施.

  • 标签: 喀斯特 石漠化 植被恢复 评价 物种配置
  • 简介:采用样线法结合样方法对北京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进行调查和分类研究。汉石桥湿地共有湿地植被2植被型组、4植被型、22群系组、31群系。对研究区主要植物群系进行多样性分析发现,莲(Nelumbonucifern)群系Simpson多样性指数最高,而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群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群系物种数最高。并对该湿地核心区2003年和2006年主要湿地植被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湿地在2004年进行恢复工程前后各区域土地利用和植被分布有较大变化,人为干扰及恢复工程汉石桥湿地植被分布变化主要原因。针对目前状况,保护区应该采取保障水源,营造不同生境类型和保护湿地动植物资源等方法,维持湿地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稳定。

  • 标签: 汉石桥湿地 植被分类 生物多样性 植被格局变化
  • 简介:三角洲湿地植被形成和分布同时水深、土壤含盐量两环境因子作用.采用模糊数学排序方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在水深、土壤含盐量两环境梯度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由TWINSPAN划分而得到8植被类型在模糊数学排序图中有各自分布范围,界线明显.以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等水生植物为优势种群落分布在排序图左上部,为黄河三角洲湿地高水深、低盐分地区;以柽柳(Tamarixchinensis)、翅碱蓬(Suaedaheteroptera)等典型盐生植物为优势种群落分布在排序图右下部,为黄河三角洲低水深、高盐分地区;其他以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荻(Triarrhenasacchariflora)、旱柳(Salixmatsudana)等为优势种群落分布在排序图中部.利用Gini-Simpson指数,在模糊数学排序图中分析了植物物种多样性随水深、土壤含盐量梯度空间变化,结果表明,高水深、低盐分和低水深、高盐分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均较低,而二者过渡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较高.

  • 标签: 模糊数学排序 水深 土壤含盐量 黄河三角洲湿地
  • 简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2016年11月,经中央同意,原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指导意见(试行)》(国土资发[2016]147号,以下简称“147号文件”),提出了系列盘活城镇低效用地激励政策以及相关工作要求。

  • 标签: 再开发 自然资源部 用地 低效 城镇 通报
  • 简介:为了揭示毛苔草植被对沼泽湿地蒸散发影响,采用野外蒸发桶观测方法,2007年7月5日至8月8日,在三江平原对不同植物密度毛苔草(Carexlasiocarpa)沼泽湿地下蒸散发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毛苔草植被存在能够增加沼泽湿地下面的蒸散发;与野外植物密度相同有植物桶蒸散发量平均达到13.88mm/d,最大蒸散发量可达22.26mm/d,而无植物桶蒸散发量平均仅为4.81mm/d;有植物桶平均蒸散发量为无植物桶蒸散发量2.9倍。毛苔草植物密度越大,对沼泽湿地下蒸散发增加作用越大,但只有当毛苔草叶面积指数大于1.5时,面的蒸散发量才会显著增加。太阳辐射和气象要素对毛苔草沼泽湿地蒸散发影响与植物密度间关系复杂,还需要步研究。

  • 标签: 毛苔草 沼泽湿地 蒸散发 三江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