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为准确描述重庆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以重庆83处地下水监测样点在2016年7—10月一次性采样数据,选取监测项目中超标指标共9项,运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地下水质评价。结果表明:(1)重庆地下水质量主要受锰、铁、氯化物、总硬度、TDS、氨氮和砷等因子决定,单因子评价法显示13.2%,属于Ⅲ类水质,Ⅳ类和Ⅴ类水分别为42.2%和45.6%,综合指数法和单因子法结果基本一致;(2)前2种方法评价结果从不同地理单元显示,重庆地下水质情况由好到劣依次为渝东南、渝东、渝东北和渝西,从不同含水介质来看裂隙水好于岩溶水;(3)主成分分析法结果与前2种方法保持大部分吻合,水质空间单元显示结果也保持一致。通过地下水评价认识到现阶段重庆地下水呈现整体较差的态势,工矿业、农业、生活污染和地质环境等因素都是影响重庆地下水环境的原因。

  • 标签: 地下水质量 单因子评价 主成分分析 重庆地区
  • 简介: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周边的湿地经常因城市扩展而被占用,造成了局部生态环境的变化。利用遥感技术,研究福州市浦下洲湿地开发引起的环境变化。利用LandsatTM卫星影像反演了浦下洲湿地2006年(开发前)和2010年(开发后)的建筑指数、植被覆盖度、土壤和植被湿度、地表温度等主要地表信息参数,分析湿地开发前后这些参数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结果表明,与2006年相比,该湿地被部分开发后,2010年,植被覆盖度平均减少了10.00%,湿度平均降低了25.64%,建筑指数平均增大了13.85%,地表温度平均升高了48.39%。浦下洲湿地部分被开发为建设用地后,地表温度显著提高,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 标签: 城市建设 湿地开发 热环境 遥感 福州
  • 简介:地下商业街作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缓解“城市综合症”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深入调查长沙市两大地下商业街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从经济条件和市场条件进行论证表明:长沙市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商业街的条件已经成熟.最后从地下环境、经营管理、立法等方面对长沙市目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 标签: 长沙市 地下商业街 开发利用 立法
  • 简介:当前,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展使得原来以植被、水体为主的自然景观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不透水面为主的人工建筑物,这一改变已对区域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显著的影响.本研究以海峡西岸中心城市——厦门市为研究区,以1989年、1996年和2009年的Landsat-5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指数(NDISI),研究了厦门市在这期间的不透水面分布的时空变化.结果发现,厦门市不透水面面积在这20年间扩展了近7倍,其增长主要占用了大面积的植被和水体.回归分析表明城市不透水面-9地表温度呈明显的指数型正相关关系,而与植被、水体面积呈线性负相关关系.

  • 标签: NDISI 不透水面 厦门 城市热环境 遥感
  • 简介:地下水在饮用水、灌溉农田和工业生产供水中占有重要地位,湛江市的发展离不开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湛江市的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本研究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湛江市市区在2001年和2011年丰水期期间中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点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探讨了10年间湛江市地下水水质状况的变化,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2001年Ⅰ类水仅占13%,Ⅴ类水比重高达67%,2011年接近一半的监测点属于Ⅴ类水,超过六成的监测点处于Ⅳ、Ⅴ类水.对比2001年和2011年可以看出,2001-2011年期间湛江市市区中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未有明显变化,地下水受污染程度严重,主要污染物为NH4+,NO2-和Fe.

  • 标签: 模糊综合评判法 地下水 水质评价 湛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