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宁波天一阁收藏的《音谱略》是晚清著名经史大家黄式三的遗稿,历史上杭州丰华堂和萧山朱鼎煦都曾有过收藏。该稿本辑录的内容有些混乱,其前半部分并不是《音谱略》的,而是属于黄氏另一稿本《音韵部略》。稿本后半部分把《诗经》韵脚字进行排比归类,研究了《诗经》时代的古韵分部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标签: 黄式三 稿本 《诗音谱略》 上古音
  • 简介:厉志《白华山人诗集》中的咏物共计120多篇,在诗集中所占比例极大。厉志的咏物大多写自己的闲情逸致,同时也展现了其对理想人格、高尚情操的追求与坚持。山人咏物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一是单纯咏物;二是借物抒情;三是托物言志。厉志的咏物继承了先秦以来咏物的优秀传统,描写细腻,感情真挚,寄托遥深,文字洁净。

  • 标签: 厉志 《白华山人诗集》 咏物诗 艺术特征
  • 简介:清初迁界禁海,衢岛因悬处外洋,官府难以有效管控,而被长期委弃封禁。然而,衢岛及其周边丰富的柴薪、土地、渔业资源,吸引大量流动人口进入衢岛,冲击着国家的封禁体制。清中期以后,国家对衢岛的政策从厉行封禁到封而不禁,最终主动推进展复。在此过程中,潜赴、移住衢岛的人口出现定居化倾向,水利设施修复,土地开垦推进,定居聚落出现,寺庙等公共空间形成,衢岛逐步从荒岛贼穴发展为烟户繁庶的海岛社会,并在展复后升科编户,被纳入以编户齐民为主体、由地方士绅领导的新的地域秩序。

  • 标签: 衢山岛 海洋政策 外洋岛屿 地域秩序
  • 简介:通过测定洋深水港区海域2010-2013年6个航次秋、冬季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析其时空差异,结果表明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总体含量较低,空间分布较为均匀,Hg、Zn、Pb、Cd含量秋季明显高于冬季,As、Cu含量的季节性波动较小,用因子分析法研究该海域重金属来源,发现陆源工业、船舶航运排污以及有机质降解是研究海域Pb、Cd、Zn的主要来源;农业污染、码头货物装卸残留及建筑垃圾支配着Cu、As、Hg的来源。SQG-Q生态风险评价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均存在中、低度的生态风险,秋季的生态风险高于冬季,Hg和Cu是主要生态风险因子;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海域基本不受Hg、As、Zn、Pb的污染;Cd、Cu以轻度污染为主,部分站位属于偏中度污染,6种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Cd〉Cu〉Pb〉Zn〉Hg〉As。因子综合得分评价表明,重金属污染相对严重的站位依次为5号、4号及3号站位。但总体看来洋深水港区附近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属于轻度污染。

  • 标签: 洋山深水港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污染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