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海南岛南部全新以来以沉降活动为主要特征,鹿回头珊瑚礁能够反映全新以来的海平面变化,鹿回头岸礁礁坪面上的原生珊瑚礁是全新高海平面时期的产物。全新以来南海北部至少存在过4期相对高海平面阶段:7300-6000、4800-4700、4300-4200和3100-2900cal.aBP。其中7300-6000aBP是整个全新最高海平面时期,也是鹿回头珊瑚礁发育的繁盛期,基本形成了现代珊瑚礁的地貌格局,后来不同时期发育的珊瑚礁是在此时期形成的礁塘或礁坑等低洼地中形成,并在鹿回头半岛两侧向外发展,现代珊瑚礁则发育于全新珊瑚礁的外礁坪和礁前斜坡带。另外,鹿回头珊瑚礁反映的南海北部全新高海平面时间与南海其他地区高海平面时间可以衔接或对应,说明南海地区全新高海平面具有全球背景,至少在南海是一致的,且与气候变暖紧密相联。

  • 标签: 珊瑚礁 高海平面 全新世 海南岛鹿回头
  • 简介:通过对来自珠江口万顷沙W2孔的沉积物进行AMS14C测年,结合古地磁测试以及孢粉分析结果,并与其他相关记录综合对比,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以来的年代框架。使用粒度组合特征以及磁化率为环境代用指标,获取了该地区约6000calyrBP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信息。经过分析与对比,认为该区自中全新以来,经历了暖干-凉湿-温湿三个气候环境变化阶段。在晚全新中国南方地区气候(尤其是降雨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与北半球太阳辐射减弱,气温降低,亚洲季风减弱,降雨带南移有着一致的对应关系,同时还很可能与这一时期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活动加强有着紧密的联系。

  • 标签: 粒度 磁化率 全新世 古气候 珠江三角洲
  • 简介:光绪20年(1894),清朝与日本因为朝鲜主权问题而爆发甲午战争。甲午战败后,清廷于光绪21年(1895)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予日本。浮沤于台湾海峡上的闽浙海盗,原是清朝政府在海洋事务上所面临的严重问题;现在对于统治台湾的日本总督府而言,"海贼取缔"成为日治初期总督府的重要课题,也是两国间的国际事务。

  • 标签: 日治初期 台湾海峡 闽浙海盗 海贼取缔
  • 简介:阳明后学金俊的心学观,虽尊崇李见罗的"止修"学说,但其突出特点是立足阳明学的立场来和合朱王二家,认为为学之理想状态是"博约一致,性教一体",而达成的路径便是"以阳明之主意,用紫阳之工夫",如此则思学两融,自能豁然贯通。金俊的心学思想,反映了晚明学界的新趋向。

  • 标签: 阳明学 朱子学 和合 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