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标相对最优极化就是选取一种极化状态,使得研究目标和背景地物的接收功率对比达到最大.通过讨论了目标相对最优极化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模型和解算方法,利用实际数据对其模型和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和正确性.

  • 标签: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目标相对最优极化 模型
  • 简介:首先介绍了相对GPS(RGPS)概念与工作原理,进而提出了三种RGPS的精度校验方法,即移动法、半移动法与静态法。通过分别研究三种方法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精度分析,得出了由于时间延迟的影响,采用第二种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校验结果的准确性与效率。

  • 标签: 相对全球定位系统 差分全球定位系统 尾标 精度校检 中误差
  • 简介:针对滩涂机载激光雷达(LiDAR)数据的强度信息中存在的条带噪声,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RANSAC拟合强度联合直方图的修正算法。所提方法首先利用两个航带重叠区域数据的最近点构建强度联合直方图,之后强度联合直方图上利用二阶多项式构建归一化模型,再利用非线性RANSAC算法对二阶多项式进行拟合,最后利用拟合的二阶多项式对一条航带的数据进行强度修正,从而消除两个航带点云强度信息的不匹配现象。实验表明,相比于直接利用权重最小二乘法或RANSAC方法匹配联合直方图的强度修正方法,本文方法修正效果更好,且修正后航带重叠区的点云强度具有更好的同质性。

  • 标签: 遥感测深 滩涂LiDAR 强度修正 非线性RANSAC 强度联合直方图
  • 简介:以象山港海岸带为研究区域,利用1985年,1995年,2005年和2015年4期TM遥感影像数据,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8大类,通过计算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以及土地开发利用强度综合指数4种指标模型,分析了象山港海岸带1985-2015年土地开发利用的速度、结构、程度以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1985年到2015年象山港海岸带养殖用地及盐田扩张速度最快,动态度最高可达11.97%,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次之,但面积增幅最为显著,滩涂缩减速度最大,耕地面积明显减少;(2)30年间土地类型主要转变方向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其次为林地转变为耕地;(3)信息熵逐时期增加,土地利用结构均质性不断加强,区域发展在逐渐走向成熟;(4)各时期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变化率均大于零,象山港海岸带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增强。

  • 标签: 土地利用 开发强度 时空变化 象山港海岸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