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的海洋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相关产业研究较为匮乏,因此对海洋产业进行定量分析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近十年中国海洋统计公报的数据资料,引入灰色关联度的概念,对各海洋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传统海洋产业和新兴海洋产业的结构不均衡现象正逐步改善,但新兴海洋产业仍处于劣势.然后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三年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建议.

  • 标签: 海洋产业 关联系数 灰色模型 产业结构
  • 简介:主成分分析可以提取形变主要信息,BP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预测功能,提出将两者相结合用于形变监测数据处理。通过MATLAB编程实现了该算法,并用实测数据进行验证,证明此方法能够提高预测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改进BP神经网络能取得更好的预测效果。

  • 标签: 形变预测 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
  • 简介:从表达现实世界的方式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这两方面出发,论述了GIS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的设计与表达。根据数据的使用方式决定地理数据模型的选取,以建立面向对象的地理要素模型为例来说明建模的过程,提高模型的实用性。

  • 标签: GIS 地理信息系统 模型 逻辑数据模型 物理数据模型
  • 简介: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利用我国最新的海陆实测重力数据(范围:O°~55°N,70°~140°E),对目前国际上最新的OSU91A模型进行局部改善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结果。第二部分进一步将改进后的360阶位模型依频段反演为分层点质量模型,详细介绍了分层解算点质量的Toeplitz矩阵求逆法,并对解算结果进行了外部检核。

  • 标签: 位模型 点质量模型 重力异常 分层点 TOEPLITZ矩阵 模型解
  • 简介:ArcObjects是一个功能强大的GIS组件库,利用ArcObjects提供的SceneViewerControl控件结合VisualBasic6.0开发工具,通过"贴图法"构建图像模型,较好地实现了树木景观的可视化建模,在视觉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地理信息系统 ARCOBJECTS 树木 贴图法 建模
  • 简介:根据多波束系统工作原理,充分考虑波束角立体特性及海底地形的二维区域特征,给出多波束系统数字模型的详细设计步骤,并以实际海底水深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比较符合理论分析及实际情况,在仿真实验中可以模拟实际的多波束系统。

  • 标签: 多波束数字测深模型 波束角 换能器 脚印
  • 简介:简要介绍了DTM的提出和应用情况,并对数字地面模型(DTM)、数字高程模型(DEM或DHM)、数字地形模型(DGM)等三个概念进行了论述,说明了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详细论述了离散点、不规则三角形、等高线、断面线和规则格网等几种数字高程模型的数据结构,并对不同数据结构的数字地面模型的特征进行了比较。

  • 标签: 数字地面模型 DTM 数字高程模型 DEM DHM 数字地形模型
  • 简介:为了预测南黄海盆地油气远景,利用卫星遥感对东海陆架盆地进行海面温度测量。东海陆架盆地已知油气远景区与卫星热红外温度异常区具有原地重复性,与水气界面CH4含量曲线及海底化探异常吻合程度很好。南黄海盆地卫星遥感海面温度异常区沿南北向(123°30′呈带状分布,与航磁解释出的南北向分布的东部鼻状隆起吻合较好。由于温度异常区主要分布在南黄海盆地东部鼻状隆起的南北端,故推测东部鼻状隆起的南北端具有较好油气远景。

  • 标签: 温度异常 卫星遥感 油气远景 南黄海
  • 简介:电子海图数据格式纷繁复杂,为了提高海图数据的可重用性,便于海图数据的共享更新,介绍了美国国防部的海图数据格式VPF,并对其理论模型和要素关系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VPF模型结构的实验,在VC6.0平台下实现了对VPF数据的解读显示,从而为VPF格式海图向其他海图的转换提供了重要基础。

  • 标签: 地理信息系统 电子海图 矢量产品格式 要素关系模型 格式解读
  • 简介:我国是海洋大国,近年来,海上活动持续增多,发生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随之加大,海上溢油污染事故一旦发生,如不得到及时控制,必将严重损害我国近海海洋环境。为了完善我国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体系,提高我国处理重大海上溢油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海上溢油污染应急技术研究已经得到开展。本文综述了溢油预测模型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包括:溢油扩展模型、溢油漂移模型、油粒子模型和溢油风化模型等。这为进一步开展溢油预测和溢油污染应急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 标签: 海上溢油 扩展模型 输运模型 油粒子模型 风化模型
  • 简介:为了预测南黄海盆地油气远景,利用卫星遥感对东海陆架盆地进行海面温度测量。东海陆架盆地已知油气远景区与卫星热红外温度异常区具有原地重复性,与水气界面CH4含量曲线及海底化探异常吻合程度很好。南黄海盆地卫星遥感海面温度异常区沿南北向(123o30′)呈带状分布,与航磁解释出的南北向分布的东部鼻状隆起吻合较好。由于温度异常区主要分布在南黄海盆地东部鼻状隆起的南北端,故推测东部鼻状隆起的南北端具有较好油气远景。更多还原

  • 标签: 温度异常 卫星遥感 油气远景 南黄海
  • 简介:基于最新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2005的速度场,构建了一个新的现时板块运动模型ITRF2005VEL,比以往用空间测量技术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建立的板块运动模型更精确和更全面地反映现时全球板块运动的特点。求解了ITRF2005VEL的现时板块运动参数;然后与地学板块运动模型NNR—NUVELlA相比两者基本一致。表明:最近三百万年内全球板块运动总体上是稳定的。

  • 标签: 空间大地测量 ITRF2005VEL 欧拉矢量 NNR-NUVEL1A 板块运动
  • 简介:在严格推导常梯度声线跟踪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常梯度声线跟踪法的多波束声速改正精确模型,并初步推证了CARIS软件的声速改正方法。计算结果表明,精确模型计算结果与CARIS6.1计算结果一致,并通过声线姿态改正算法比较,给出了声线姿态补偿法和直接法的适用角度范围。

  • 标签: 多波束测深 声速剖面 声线跟踪 声速改正
  • 简介:基于GAM模型对2006~2011年辽河公园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旨在对大辽河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每年pH值趋于一致;2011年溶解氧明显高于其它年份,且2006年溶解氧达到最低值。就6年的监测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发现,2007年COD浓度较高且高于平均值;然而,溶解氧和COD与氨态氮的变化只有40%的相关。

  • 标签: 辽河公园 水质监测 评价
  • 简介:在海洋测深过程中,回声测深仪波束角效应使记录的测深图像失真.现有波束角效应模型应用分段解析几何的方法将其划分为三个作用过程:测深值平移效应、双曲线增伪效应、深度丢失效应.在此基础上,应用微分几何的原理对波束角效应的空间结构及其数学原理描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波束角效应的改进模型及其改正算法.改进模型的优越之处在于提出决定波束角效应发生作用的是海底地形的线性特征而不是形状特征,由此提高了改正算法的自动化程度.

  • 标签: 海底地形测量 波束角效应 改正算法
  • 简介:针对线阵CCD影像,分析了GC^3多视匹配模型,引入了MVLL多视匹配模型。研究了GC^3与MVLL多视匹配模型的工作过程,综合比较了两种模型的异同。利用ADS40影像,针对相似、遮挡特征,做了多视匹配试验。结果表明,多视匹配模型能够综合利用多张重叠影像信息,提高匹配可靠性,具有较高的匹配优势。

  • 标签: 影像匹配 线阵 CCD 多视匹配 几何约束互相关 MVLL
  • 简介:为研究各种理化因子与赤潮藻类浓度间的非线性对应规律和有效预测赤潮藻类浓度,构建了基于BP算法的一个四层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将模糊神经网络(FNN)技术引入赤潮预测研究,并与普通BP网络、RBF网络的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演出各种理化因子与夜光藻密度的非线性对应变化规律,有更好的预测功能.

  • 标签: 赤潮预测 模糊神经网络 FNN BP算法
  • 简介:针对当前等深线的化简主要依靠经验和手工方法实施,其自动化简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的现状.从等深线化简的安全性约束出发,阐释了蛇模型的基本内涵,分析和计算了蛇模型曲线所受的力,明确了蛇模型点的安全约束方法,推导了蛇模型的能量公式,并实现了基于蛇模型的等深线自动化简.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化简后的等深线能够很好地遵守安全性约束准则;蛇模型算法可以用来实现等深线的自动化简.

  • 标签: 制图综合 等深线 蛇模型 自动化简 安全性约束
  • 简介:针对半参数回归模型求解过程可能出现的法方程病态问题,提出了用岭估计原则改进半参数模型的求解。通过模拟算例将岭估计解法和其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岭估计解法能较好地解决半参数回归模型求解过程中的病态问题。

  • 标签: 半参数回归 病态 岭估计
  • 简介:海平面变化是由于太阳、月球等几大行星的天体作用、地球本身作用、生物作用、大气作用和海洋作用及人为因素等叠加作用的结果。所以,海平面变化是许多变数中一个敏感的积分变量,或是各大领域系统耦合效应的一个组合函数。为此,可将上述各个方面的叠加作用和耦合影响称为“天地生耦合效应系统”。并据此建立了相应的日动型、气动型、水动型和地动型等概念模型,旨在研究几大作用之间的多重耦合效应和反馈机制。通过集合变量,采用了时段划分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以确定各变量之间的联系性、有效性和相关性,初步获得地球自转速度是控制海平面变化的动力机制;世界海平面速率为+1.32±0.22mm/a,中国海平面速率为+1.39±0.26mm/a。以C02含量为气候指标,划分出了公元200年以来的八个冷段(冷期)。第Ⅷ冷段极大值大约出现在公元1850年前后,若按冷暖极值距200年计算,则由目前正在发展的暖期,将在公元2050年前后结束,而后开始降温;若按冷暖极值距250年间隔计算,将在公元2100年前后开始降温,彼时,世界海平面将上升+7~11±3.5cm左右(在气候暖期的过程中),且其后海平面将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气候将进入下一个新的冷期(亦即第Ⅸ冷段)。

  • 标签: 天地生耦合效应系统 海平面变化机制 海面升降速率 气候冷期 未来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