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1外场试验情况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研究中心与青海省气象局共同主持研究的“人工增雨成套技术研究”在总参大气环境研究所的通力合作及空军某部机组、民航有关飞行保障单位的密切配合下,于今年5月开展实施两架飞机(运-8,安-26)组成的飞机人工增雨综合监测和催化作业试验,对黄河上游不同降水天气系统进行了综合监测和催化作业。

  • 标签: 人工增雨 催化作业 飞机 监测飞机 作业时间 作业面积
  • 简介:利用1951—2012年辽宁暴雨过程及暴雨灾情资料,对辽宁暴雨灾害特征及暴雨灾害评估进行分析,并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暴雨致灾指标与灾害影响评估的关系。结果表明:1951—2012年辽宁年平均暴雨日数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辽宁暴雨灾害发生频率自中部向西北逐渐增多,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为辽宁西部地区,其中朝阳喀左县暴雨灾害发生频率最高,占该站暴雨总次数的73%;辽宁西部等地区暴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但降水强度较小,且发生一级和二级暴雨灾害的概率低于其他地区;除辽西地区外,其他地区暴雨灾害发生频率略低,但降水强度较大。辽宁受暴雨灾害影响最大的受灾体为农作物及其设施,辽阳地区受灾频率最大,占该地区受灾过程总数的95%以上。

  • 标签: 致灾指标 暴雨灾害 预评估 决策气象服务
  • 简介:冬小麦生育及其最终产量的形成,都离不开与之相关联的各种环境条件。在目前控制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能力相当有限的情况下,环境气象因素对冬小麦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更为直接、频繁和面广。实践证明,不同年型农业气候条件的优劣是造成产量丰欠年景差异的最基本原因。本文试图以当地基本气象条件的不同情形与冬小麦产量丰欠差异互相适应的关系,应用贝叶斯准则对平凉地区冬小麦主要生育阶段和产量进行气象年

  • 标签: 冬小麦产量 生育阶段 气象条件 产量形成过程 年型 最终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