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1引言清流县气象局观测场因城区改造的需要,于2002年1月1日迁到新站址观测,由于站址变动,前后两段气象要素是否存在明显差异?前后资料是否可以连续使用?本文以站址变动的清流站与同阶段站址不变的邻站宁化站,对气温进行对比分析并作连续性检验,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供今后资料处理参考。

  • 标签: 气温影响 站址 变迁 城区改造 县气象局 气象要素
  • 简介:历时近3年,经众多专家共同努力,浙江省首部历史气候变迁著作,记录绍兴2500年气候变化的文献——《绍兴二千五百年气候变迁》日前出版。该书由绍兴市气象局局长孔学祥、高级工程师陈红梅等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绍兴市政府副市长冯建荣分别为该书作序。

  • 标签: 气候变迁 绍兴市 中国气象局 高级工程师 出版社 气候变化
  • 简介:一些学者研究表明,气候变迁与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对文明起源、王朝盛衰、民族关系、人口分布与迁移,还是对历史上的军事和政治斗争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 标签: 历史进程 气候变迁 文明起源 人口分布
  • 简介:根据当前国内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地质时期第四纪(距今250多万a)以来黄土高原演变与气候变迁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关系可归纳为:①第三纪以来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引起的中国大陆一系列差异性升降构造变化是黄土高原形成的决定性因素;②更新世时期青藏高原隆起所引起的强西风气流把中亚内陆沙漠地区的大量粉尘带到今天的黄土高原地区,形成了黄土高原;③现代季风是更新世时期青藏高原上升到某个高度之后的产物,但随着青藏高原高度不断增长,它对湿润夏季风的屏障作用越来越强,黄土高原气候开始由温暖湿润向干冷和干旱化方向发展,相应地植被种类和分布发生调整;④黄土高原植被对气候波动的适应具有重复性,即植物随着气候冷暖干湿的波动,生长区域南北移动;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在更新世时期主要是自然侵蚀造成的,全新世时期在遵循自然规律继续进行的基础上,又叠加了人类活动影响,使之呈现加速发展的特点;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受地质、降水、植被与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空间差异极其显著.

  • 标签: 第四纪 黄土高原 演变 气候变迁
  • 简介:由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外部性属性,减缓气候变化必须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必须体现一定程度的中央集权,考虑参与主体广泛性、减缓行动的范围和行动力度三大要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及其"多哈修正案""坎昆协议"等方案,对中央集权程度和三大要素各有取舍,构建了不同的国际减缓气候变化合作模式,但从实践看都未能解决国际减缓合作的问题。《巴黎协定》构建了"承诺+审评"的新模式,有望实现参与主体和行动范围的全覆盖,并通过透明度、遵约和全球盘点机制鼓励各参与方提高行动力度。然而要实现公约目标和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巴黎协定》下的国际减缓合作必须通过强化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机制来保障,并通过进一步明确中长期量化目标来促进各方提高行动力度。

  • 标签: 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 国际合作 减缓 制度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