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6 个结果
  • 简介:为规范防雷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满意度,树立良好的防雷公共服务形象,以2011年9月-2012年11月防雷服务第三方电话回访结果为基础,分析防雷管理和服务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并对完善第三方回访机制,提高防雷服务满意度作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回访 满意度 分析
  • 简介:龙岩新一天气雷达按雷达系统的设置方案,在红尖山雷达主阵地设置雷达数据采集系统(RDA),雷达产品生成系统(RPG)和主用户处理系统(PUP)两个子系统设置在龙岩市气象局防灾大楼内。红尖山顶至市局大楼直线距离16KM,垂直高差1150米。经省道围禾线至山顶盘山公路35公里,乘车1个小时。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龙岩市 通信方案 数据网 光纤 微波
  • 简介:随着气象事业的创建和发展,气象行为文化(包括领导体制、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等)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领导体制是指为实现领导意图和部门职能采取的机构设置以及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气象部门领导体制的建立、发展和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进步的产物。

  • 标签: 气象事业 行为文化 领导体制 讲座 中国 表征
  • 简介:2012年第1期审读报告一、本期《青海气象》刊登新疆、广东、辽宁、贵州等省(区)科技人员撰写的科技论文9篇,占本期科技类文章50%。一方面反映《青海气象》稿源丰富,另一方面反映《青海气象》影响面在不断扩大,期刊质量得到科技人员的普遍认可。同时也为《青海气象》走向全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青海南部 气象 科技人员 科技论文 期刊质量 研究论文
  • 简介:1会议背景世界气象组织(WMO)计划将南亚第三极区域气候服务纳入全球气候服务框架下,并通过制作优秀的区域气候产品为周边地区和国家的气候活动提供支持,从而提高WMO特定地区成员气候服务的能力。

  • 标签: 区域气候 WMO 会议简介 三极 规划 服务框架
  • 简介:气象与社会政治具有密切的联系,气象现象被人类政治生活所反映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为了利用政治力量抗御气象灾害、利用气象资源和保护气象环境的自觉行动。本讲从气象与国家政治的关系、气象与法律、气象与当代国际政治等诸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 标签: 气象现象 国际政治 社会关系 人类社会发展 讲座 专题
  • 简介:福建省第三次农业气候区划工作是从2000年9月开始的。giJ2004年底,各地以县、县级市为单元基本完成了当地农业生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作物的农业气候区划工作,成绩是明显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值此时刻,鸣金收兵,4年多的努力势必前功尽弃。如何与时俱进深化既有成果,达到为当地农业持续发展出谋献策之目的,是全省农业气候区划工作者、应用气象工作者乃至领导当前必须深思的一个问题。

  • 标签: 农业气候区划 成绩 气象工作者 农业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 福建省
  • 简介:2014年4月,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告(WGⅢAR5)正式发布,由58个国家的235位主要作者和38位编审共同起草完成,其中有14名中国专家。报告共4部分16章,引用文献总数为9276篇次,其中引言部分(第1章)236篇次,框架性问题(第2~4章)1970篇次,减缓气候变化的路径(第5~12章)5070篇次,政策、体制和资金评估(第13~16章)2000篇次。

  • 标签: 评估报告 IPCC 工作组 计量分析 中国 引文
  • 简介:正在规划之中的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期工程(2000—2005年)其中尺度天气信息通信网,将在一,二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根据期工程综合大气探测系统新增项目通信要求以及一,二期工程中尺度天气监测信息收集.传输中存在的问题,对信息网络系统进行必要的扩充和升级,从而形成一个快速,可靠的中尺度天气信息通信网。

  • 标签: 中尺度天气 通信网建设 三期工程 天气信息 信息通信网 天气预警系统
  • 简介:文章重点介绍赤峰市局第三次农牧业气候区划所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以供正在开展或尚未进行第三次"区划"的盟市及旗县参考.

  • 标签: 图层 技术问题 赤峰市 农牧业气候区划
  • 简介:本软件系统采用C++和Fortran语言开发,定位于15部左右的新一天气雷达区域基数据拼图,在WindowsXP操作系统的微机上运行。在雷达资料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完成省或区域中心的新一天气雷达基数据组网,实时提供经纬度、海拔高度网格的回波强度资料,并生成部分产品,为中小尺度天气分析、临近预报、人工影响天气、水文等应用奠定基础。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软件系统 基数 产品 拼图 FORTRAN语言
  • 简介: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重要论断,是对我国改革的目的、性质、作用的科学揭示,也是对我国十五年来改革实践的高度评价.通过学习,我就此谈几点体会:1改革的目的方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在旧中国,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导

  • 标签: 第二次革命 《邓小平文选》 人类社会 现代化建设 思想观念 发展社会
  • 简介:围绕气象业务需求和雷达气象的国际前沿,新一天气雷达建设及雷达新技术以在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测中的应用为主要目标,开展了新一天气雷达资料质量控制、风场反演、维数字组网等工作。双多普勒雷达和双多基地多普勒雷达在暴雨和对流系统维探测、反演、中尺度动力和热力结构分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业务单位和雷达生产厂家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在暴雨和新疆对流过程风场中尺度结构分析等方面形成了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在新一天气雷达应用方面形成了有业务应用前景的成果。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新技术应用 双多普勒雷达 遥感 天气雷达资料 风场反演
  • 简介:从飑线形成的环流背景、飑线形成的源地与变化、飑线的发展条件、飑线的移动等方面详细分析了2006年6月10日横扫浙江大部地区的雷雨大风、短时暴雨、局部冰雹等强对流的成因,认为这是一次典型的飑线天气过程,相似于浙江历史上强对流天气的统计类型与移动路径,其主要区别在于这次副热带高压不强,暖湿气流层次较低等。分析了飑线预警征兆,认为从环境场、数值预报资料等方面可以寻找有利于飑线发生发展的环流背景,应用卫星云图进行实时监测,并在雷达回波中予以核实。

  • 标签: 飑线 发展与移动 预警 征兆
  • 简介:目前,信息通信系统现已配有110V/220V的直流不间断电源系统,交流停电后,这个直流系统是不断电的。将110V/220V直流电源系统引入通信中心机房,对通信网管系统和信息通信设备进行供电,一是110V/220V的直流不间断电源作为DC—AC逆变电源模块的输入.交流220V供电输入和DC—AC逆变模块同时对中心网管系统和信息设备进行供电:二是110V/220V的直流不间断电源作为DC—DC电源模块的输入.通过负载均衡控制,合理地分配AC—DC整流模块和DC—DC电源模块的负载电流比例,保证所有电源模块处于有效的输出状态,交流停电时,全部的负载电流无损切换至DC—DC模块输出。交流停电后,由于110V/220V直流电源的不间断性。保障了通信网管系统和信息通信设备的供电连续性。

  • 标签: 直流不间断 负载均衡 逆变
  • 简介:针对新一天气雷达技术支持保障工作存在的难点,阐述了国家、区域、雷达站级新一天气雷达技术支持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了按照与区域中心业务技术体制相一致的区域分中心建设原则;思考了区域分中心应该承担较大故障检修和定期维护、检测、标定等10项主要技术支持保障任务;提出了区域分中心建设要达到的技术支持队伍专业化、维修检测手段现代化、下站检修反应实时化、远程指导会商可视化、网络运行监控自动化、装备器材管理和技术保障工作规范化等六化建设目标。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保障工作 雷达技术 分中心 建设 技术支持
  • 简介:台风路径预报是做好台风预报服务的关键.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资料,分析此次台风活动期间,中高纬度波动南下,对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台风移动路径的影响,做好台风路径预报的服务.同时结合实况资料,分析总结台风移动过程中的特点.

  • 标签: 路径分析 MICAPS系统 台风路径预报 副热带高压 预报服务 移动路径
  • 简介:“新一天气警报服务系统”是国家高科技应用发展项目,其目的是在局地、短时灾害性天气来临前向社会发布警报信息。该系统采用数字化传输方式传输气象图形、图像、文字、语音信息,由微机自动收集气象信息,并自动控制发射工作。发射主机采用FM调制方式发送信息,工作频率为140~150MHz。用户接收终端可以通过固定式电脑、可移式笔记本、掌上电脑,接收气象图形、图像、文字信息,以及FM收音机接收语音信息。接收设备实用、方便、灵活。本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将发射主机设备和接收终端设备开发、更新与气象内容生动、直观、易懂有机地相结合。在

  • 标签: 天气警报服务系统 气象信息 传输方式 图像 灾害性天气
  • 简介:防雷与气象通信吴强生(咸阳市气象局咸阳·712000)雷电是空中带有电荷的云块放电引起的自然现象。它的放电形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云间放电,其放电在云中运行。二是对地雷击或称落地雷,它是雷云积聚了大量电荷通过击穿云块和大地之间的空气绝缘;把电荷泄放入地...

  • 标签: 防雷 接地电阻 接地装置 接地体 通讯设备 方位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