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会计集中核算是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通过建立专职的会计核算机构,由专业会计人员,运用现代化会计处理手段和科学规范的会计处理方法,集中办理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具体运作表现在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与单位分离,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分离,由财务核算中心来行使会计监督职能。2002年气象部门对各单位财务施行了会计集中核算

  • 标签: 会计管理模式 会计核算 气象部门 财务核算 管理监督 会计人员
  • 简介:《京都议定书》附件一缔约方国家通过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活动产生的碳汇减轻自身减排压力,为国内工业能源部门碳排放提供空间。但LULUCF包括的核算活动类型和具体方法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其中木质林产品、不可抗力等自然干扰、参考水平阈值的设置以及总-净与净-净核算方式的选择这几方面核算漏洞很多,矛盾尤为突出。为防止发达国家过分依赖LULUCF产生的碳汇减轻减排压力,搜集了欧盟27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等发达国家提交的LULUCF数据,分析了核算漏洞对LULUCF核算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林产品活动的核算方法不确定性较多;剔除自然干扰等不可抗力后,LULUCF活动碳汇至少增加30%;参考水平阈值适于设置在较高碳汇水平;净-净核算方式更适用于后京都时代LULUCF核算规则。

  • 标签: 后京都时代 LULUCF 核算规则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通信等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融台,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发展,信息处理和传送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 标签: 会计核算 网络 经济 信息系统
  • 简介:对目前财务集中核算管理中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如何完善和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措施。

  • 标签: 财务集中核算 内控探讨
  • 简介:调研了主要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和国内相关经验,结合我国电力行业特点和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目标、尺度、方法等,提出以IPCC推荐的详细技术为基础的第二类(T2)方法为主.更精确的第三类(T3)方法为辅的我国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的基本原则;借鉴国外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优良做法,结合我国电力行业实际情况,对我国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进行实体分类和分析,根据清单编制的范围、定义和数据可得性等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体系框架。

  • 标签: 温室气体 排放核算 电力行业
  • 简介:企业是国内外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化工作关注的重点领域。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需求的出现,国内外标准化领域也发生着与需求相呼应的变化。国际上,企业层面的核算标准已经提高了对企业供应链排放的核算与报告要求,同时,针对具体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标准也进入制定程序;国内企业核算标准更加贴合中国实施重点企业直报、碳排放权交易等任务的需要,注重与国内现有标准体系、企业计量基础的衔接,更具可操作性。通过对ISO14064-1修订版、ISO19694系列标准及GB/T32150、GB/T32151系列标准的比较发现,这些标准采用了基本一致的核心方法,为未来可能的交流衔接提供了基础;标准间的差异主要源自适用范围与施用对象的不同,体现在排放源划分方式、数据获取方法、体现特定导向的要求等方面;虽然这些新变化有利于不同市场、地域或行业的企业更好地体现其排放特点,但也对企业未来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中国企业梳理温室气体核算的核心工作,建立基础的数据收集体系;同时也理清各标准差异,建立相适应的报告能力;建议中国标准制定机构关注标准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根据国内温室气体管理的政策与措施分阶段制定相关标准。

  • 标签: 温室气体排放 核算标准 企业
  • 简介:国际气候与社会研究所(TheInternationalResearchInstituteforClimateandSociety,IRI)原名国际气候预测研究所,于1992年开始筹建,早期设在著名的Scripp海洋研究所(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后于1996年迁至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IRI隶属于哥伦比亚地球研究所,坐落在景色秀丽的Lamont-Doherty地球观象台。

  • 标签: 海洋研究所 科学与社会 气候预测 国际 哥伦比亚大学 连结
  • 简介:选取国际上四大典型碳数据库——国际能源署(IEA)数据库、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CO2信息分析中心(CDIAC)数据库、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数据库(EDGAR)以及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数据库,对中国碳排放核算进行了参数级层面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IEA和EDGAR的核算更深入;(2)活动水平数据分类方式差异较大,各数据库将煤基燃料分别分为8、4、8、5类,油基燃料分为15、10、14、13类,气体燃料分为4、1、4、2类;(3)各类燃料碳排放因子选用原则不一,有的选用所在机构的特有中国参数,有的选用IPCC缺省因子。

  • 标签: 碳数据库 对比分析 中国碳排放 燃料分类
  • 简介:气象资料的社会服务气象资料的利用价值主要表现在气象资料的客观真实性、可靠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气象资料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像高层建筑设计需要考虑不同高度的风向、风速,城市的下水工程需要短时间的流水量,公路建设需要地表层温度、大型活动需要通过...

  • 标签: 气象资料 气象部门 客观真实性 最大风速 社会服务 可靠性
  • 简介:气象与社会政治具有密切的联系,气象现象被人类政治生活所反映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为了利用政治力量抗御气象灾害、利用气象资源和保护气象环境的自觉行动。本讲从气象与国家政治的关系、气象与法律、气象与当代国际政治等诸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 标签: 气象现象 国际政治 社会关系 人类社会发展 讲座 专题
  • 简介:气象与社会经济发展历来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气候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气候资源的分布状况往往决定了农业经济的总体分布状况;气象环境对许多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都会产生影响;气象灾害不仅会直接造成社会经济损失,而且会因防御和救助气象灾害耗费大量财力。本讲从以上诸方面对气象与社会经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科学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保护气候环境、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损失进行了经济分析与评估。

  • 标签: 社会经济发展 气象环境 社会关系 气候资源 讲座 专题
  • 简介:1气象社会管理的内涵研究1.1社会管理的内涵1.1.1社会管理的定义与分类社会管理通常是指政府及社会组织对除政治事务以外的社会公共事务(包括经济的、文化的和社会的)所实施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关系和谐、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有效管理。它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 标签: 社会管理 气象 社会组织 公共事务 社会系统 社会关系
  • 简介:气象尽管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但人们把对气象现象的认识延伸到许多科学和文化领域,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年历、医学、文学、农学、建筑学等文化现象中都有大量关于气象的内容。气象环境变化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生理变化而激发产生心理活动,而且通过对人们劳动对象和活动环境的影响,在人们心理上产生比较强烈的感受,并造成相应的社会心理反映,正因为有这种心理的能动反映,使人类气象文化创造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 标签: 气象现象 心理活动 社会关系 社会文化 讲座 专题
  • 简介: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现代化电子设备和人员、财产密集场所的大量增多和集聚,雷击事件和雷电灾害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呈多样性方式发展,科学防雷已成为现代社会防灾减灾的重要课题.防雷减灾事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浙江的大局,需要政府主导依法管理,增强意识普及科技,协同配合科学防御,构建社会性防雷减灾工作体系.本文立足浙江,放眼全国,就构建社会性防雷减灾工作体系提出探讨和建议.

  • 标签: 构建 社会性 防雷减灾 工作体系 防雷减灾工作 社会性
  • 简介:1防雷行政管理工作的历史和现状陕西防雷工作起步于1989年,十几年来,历经坎坷,不断发展壮大。防雷工作的内容由最初单纯的检测技术服务,逐步扩大为雷电技术防护、雷电预警预报、雷击风险评估、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以及行政许可等,防雷社会管理由最初与公安、劳动、保险等部门合作借力发展,发展到现在运用法律独立行使管理职能,防雷社会管理工作的地位由过去从属地位发展到成为行业管理主体,防雷社会管理工作机构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全省各级防雷管理机构规范设置,执法工作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得到快速发展。

  • 标签: 防雷工作 社会管理 陕西 雷击风险评估 管理工作 行政许可
  • 简介:科学定量地评估陕西气象信息服务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陕西气象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当前工作的薄弱环节。综合应用问卷调查取样、深度访谈、满意度模型构建和满意度指数计算分析等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气象服务用户满意度指数(CSIWS),运用了解和满足需求、宣传手段、服务人员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气象产品的发布时效和分发能力、各类日常天气预报的准确度、长短期气候预测的准确度、重要天气过程预警的准确度和应急服务能力、效益分析、未来意向和整体印象等10个项目,来测量用户群对陕西气象信息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气象服务 社会效益评估 CSIWS(天气服务用户满意度指数)
  • 简介:发展社会气象服务组织是发展社会气象的基础,是国家气象主管机构组织社会资源、弓l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提供更多气象服务的重要抓手。有序、稳妥地推进社会气象服务组织发展,需要分析社会气象服务组织的基本形式、基本经济和社会属性,深入探讨发展社会气象服务组织的基本要求、发展机制以及如何进行管理和服务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气象服务 社会资源 服务组织 机构组织 社会力量 社会属性
  • 简介:借鉴波特“五力模型”对我国气象社会管理和公共气象服务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舆论环境和用户需求环境进行简要分析,权衡并评价诸种力量变化,要获得持久发展优势必须探索气象社会管理和公共气象服务机制创新,从运行机制、内生机制和创新机制等方面展开讨论。

  • 标签: 气象服务 机制创新 社会管理 市场环境 社会环境 用户需求
  • 简介:通过回顾2004年7.10暴雨后北京天气预警机制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的作用,论述了预警信息的传播质量,即预警信息传播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广泛性,是实现预警信息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关键因素。并且指出:(1)多种媒体集体参与的整合传播是保证传播质量的前提。(2)不同性质的预警要选用不同的传播渠道。(3)预警机制决策者要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确保预警传播的制度化。

  • 标签: 预警信息 社会价值 信息传播 价值最大化 防灾减灾 信息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