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将1951~1980年郑州地区的气象要素(气温、风速、降雨量)的距平值与“五六气”学说所推论气象作对比分析,两者结果比较一致。继之,收集了1953~1983年同一地区传染性肝炎、痢疾、伤寒、流行性感冒、猩红热、流行性乙型脑炎(这6种病在1983年以前均无疫苗或无有效预防)的流行资料进行分析,说明“五六气”学说中的发病率与气候变化有较好的关系。

  • 标签: 五运六气 气象医学 疾病
  • 简介:“三闪电探测系统研制”是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其目标是开发完整的三全闪(云闪、地闪、云内特殊放电事件)探测和定位系统。采用闪电VLF/LF和VHF辐射信号同步联合分析的方式,采用时差定位技术,利用闪电波形匹配、脉冲匹配、时域相关和频谱分析等方法,实现对闪电辐射事件的三探测。2007年主要开展了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 标签: 闪电探测 三维探测 定位系统 辐射事件 技术开发 波形匹配
  • 简介:加强人影应急机制建设、完善各项应急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影响天气的作用,是新形势下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对6次人影应急演练和服务情况的总结分析,提出了提高人影应急服务能力的几点体会。

  • 标签: 服务能力 人工影响天气 机制建设 工作流程
  • 简介:介绍了三冰雹云数值模式,通过数值模拟分析2007年7月24日冰雹发生、发展过程,结果表明:三冰雹云数值模式很好地模拟了单体对流云云顶高度、云体宽度、回波强度等参数,且与实际情况较为接近,还能模拟防雹作业后的效果,可作为研究冰雹云形成机制和提前预报冰雹云的的参考方法。

  • 标签: 冰雹云 数值模式 业务应用
  • 简介:概述了三虚拟布景的基本特征及三虚拟布景与虚拟演播室之间的比较,通过实例对电视气象节目三虚拟布景设计方案中的气象属性、审美要求、透视关系、视点、细节和可行性等6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应用软件、建模、质感、灯光、色彩和安全范围等方面对三虚拟布景制作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电视气象节目 三维虚拟布景 虚拟演播室 设计制作
  • 简介:由于暴雨具有突发性和危险性特点,难以及时拍摄暴雨灾害的现场画面,本文基于大气降水粒子的物理特征,利用Maya、ReanlFlow、AfterEffects和Premiere等软件运用刚体碰撞、流体和粒子等动画技术,对暴雨及其引发的城市积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和演变过程进行影视模拟,初步建立了相关技术流程及技术指标,可用于指导气象灾害类科普影视节目的制作,宣传防灾减灾知识。

  • 标签: 暴雨 衍生灾害 三维动画 气象影视
  • 简介: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完全弹性三雹云数值模式(IAP—CSM3D),对2007年7月21日发生在湛江的一次强对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强对流的气流结构、垂直涡度、雷达回波及含水量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模拟的回波最大强度与雷达实测结果较吻合。模拟的强对流发展阶段气流结构的典型特征为下层水平辐合,上层水平辐散,气流在5km高度发生转向;处于成熟阶段的底层辐合比发展阶段的更强。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地层气流先辐合后辐散,下沉辐散气流一直持续到冰雹云消散。模拟的风暴云高含水量中心与强回波中心相对应,出现在上升气流最大区域附近,这说明该风暴云的动力场与物质场配合较好。

  • 标签: 强对流 流场 回波强度 要素场
  • 简介:为了探求引发输电线雷击跳闸时的地闪强度特征,利用浙江省电力部门闪电定位系统的2005--2011年地闪数据和输电线雷击跳闸事故资料,绘制了浙江省地闪密度分布图和强度分布图,分析了浙江省地闪密度和地闪强度分布特征。依据地闪和雷击跳闸事故时间和地点一致的原则,并结合气象部门的天气状况记录,筛选出8个典型个例和98个雷击跳闸事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的地形过渡带是地闪密集区,浙江省负闪强度呈现沿海高于内陆的分布特征。在引发输电线跳闸的地闪中,强度在0—100kA之间的地闪占91.8%;强度介于10~50kA之间,占总地闪的69.4%。从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分析,随着输电线电压等级越高,绕击跳闸的比例越大,而引发输电线雷击跳闸的地闪强度越小。

  • 标签: 地闪 雷击跳闸事故 地闪密度 地闪强度 反击 绕击
  • 简介:1概况依据2013HYS-040FIN-1合同约定,应芬兰气象测量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萨拉)邀请,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下称高原所)李跃清研究员、赵兴炳高级工程师于2016年1月1927日前往萨拉所在地芬兰赫尔辛基,与萨拉相关业务技术人员一起对合同产品开展了工厂验收测试(FAT:FactoryAcceptanceTest),

  • 标签: 芬兰维萨拉公司 验收测试 工厂 培训 高原气象 合同约定
  • 简介:宽带干涉仪闪电辐射源三定位系统,是一种全闪电宽频带三定位系统。它能够以微秒级的时间分辨率对闪电击穿过程产生的辐射源实现三定位,描绘云闪和地闪通道发展的详细三结构,可用于区域闪电监测和预警;同时,系统能够同步得到闪电通道发展的宽带频谱以及电场变化信息,结合三定位结果,可以为闪电放电过程物理机制的探讨、雷电物理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

  • 标签: 三维定位系统 宽带干涉仪 闪电通道 辐射源 时间分辨率 击穿过程
  • 简介:针对变电站接地装置测试的特殊性,对变电站接地装置特性参数的测试内容、测试流程、测试方法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和分析,为广大防雷检测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变电站 接地装置 测试 分析
  • 简介:本文用气象科学研究院胡志晋编写的积云一定常模式和1987—1988年岷县防雹试验基地的资料,在PC—1500计算机上对甘肃岷县冰雹天气做数值模拟,对模拟物理量进行统计分析,寻找较准确的预报指标,建立预报方程。应用此模式进行冰雹天气短时预报(12小时以内),准确率达到65%。探空资料为岷县防雹试验基地每日09时高空探测所得。地面和雹日资料由岷县气象

  • 标签: 短时预报 冰雹天气 防雹 探空资料 甘肃岷县 试验基地
  • 简介:大气加热率强度与结构是驱动全球大气环流的关键因素,实际加热率分布与云三结构密切相关。作者使用三蒙特卡洛辐射传输模式,模拟计算了云分辨模式所得3个典型三云场的加热率廓线及通量;定义了两个参数来同时描述加热率廓线的垂直分布和强度,通过与独立像素近似算法对比,定量统计分析了高分辨率下云三结构对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分辨率条件下云三结构对加热率廓线和通量影响十分显著,且不同结构云场所体现的影响各具特点,提出需要考察现有大气模式中云三结构对当前所用加热率计算方案的订正方向。

  • 标签: 云三维结构 加热率廓线 辐射传输
  • 简介: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与三辐射雾模式相耦合,分别对重庆和长沙地区的一次冬季辐射雾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中尺度数值模式与三辐射雾模式的单向耦合可以较好地模拟出雾的生消演变过程,以及雾的浓度、地理分布特征、形成和维持。由此可以说,利用耦合模式开展雾的预报是可行的。

  • 标签: 中尺度数值模式 三维辐射雾模式 单向耦合
  • 简介:采用MM5模式及其三变分系统(MM5/3DVAR)对我国夏季降雨进行了一个月的连续预测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试验中首先采用“NationalMeteorologicalCenter(NMC)”方法,将2005年8月的MM5模式的预测结果形成与试验区域和水平分辨率相匹配的背景误差场,并将其与全球背景误差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2005年8月MM5模式预报结果生成的背景误差场的基本特征与系统提供的全球背景误差场相似,且长度尺度随着水平分辨率的提高而减小。之后,分别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NCEP试验)、NCEP再分析资料基础上采用CRESSMAN方法分析观测资料(LITT试验)和NCEP再分析资料基础上采用3DVAR系统同化观测资料(3DVAR试验)形成模式预报初始场,再次对2005年8月降雨进行逐日连续预报。逐日降雨预报结果表明,相对NCEP试验,LITT试验中1和10mm的预报评分有明显提高,但25和50mm的预报评分却有所下降,而3DVAR试验的预报评分在10mm以上均有明显提高。对于降雨期间的形势场预报,3个试验中,除温度场和湿度场外,其他变量场的均方根误差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但相比而言,3DVAR试验的均方根误差小于其他2个试验。3DVAR试验对降雨的明显改进,可能是因为其对与背景场信息差别比较大的反应中尺度系统的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比较靠近观测资料。

  • 标签: 三维变分同化 背景误差 降雨预测 均方根误差
  • 简介:对于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来说,初始条件的准确与否已成为影响预报技巧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有的大气观测资料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以及存在的观测误差,使得我们必须引进资料同化方法,为中尺度数值模式提供最优的初始场。由于传统的三变分同化(3DVar)方法缺乏模式约束以及背景误差协方差矩阵(B矩阵)不具有流依赖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历史样本投影的3DVar(HSP-3DVar)方法,它不仅具有流依赖的B矩阵,而且比传统的3DVar简单易行。为了评价HSP-3DVar的同化性能,我们基于区域暴雨预报模式AREM(AdvancedRegionalEtaModel)对其进行了观测系统模拟试验(OSSE),结果表明:HSP-3DVar能够有效融合观测信息,模式初值在各层的均方根误差都显著地降低。

  • 标签: HSP-3DVar AREM模式 观测系统模拟实验
  • 简介:本软件系统采用C++和Fortran语言开发,定位于15部左右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区域基数据拼图,在WindowsXP操作系统的微机上运行。在雷达资料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完成省或区域中心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数据组网,实时提供经纬度、海拔高度网格的回波强度资料,并生成部分产品,为中小尺度天气分析、临近预报、人工影响天气、水文等应用奠定基础。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软件系统 基数 产品 拼图 FORTRAN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