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全国397个测站逐日最大风速资料,分析了1975—2005年我国5级以上风日数的气候平均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研究表明:5级以上风主要出现在我国北方地区,受地形和海陆分布影响,南方局部地区5级以上风日数也较多。就季节分布而言,春季最多,夏季次之,秋季最少。5级风日数的比例在我国南方地区大于北方,6级以上风日数比例则呈现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近30a我国5级以上风日数呈线性减少趋势,春季风日数的减少趋势较其他季节明显,其中5级风日数的变化趋势较其他级风日数更为显著。

  • 标签: 风日数 气候特征 空间分布 变化趋势
  • 简介: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影响,台湾海峡海域长期以来缺少海上气象探测设备,这片海域的海洋气象资料一直是一片空白。“十一五”期间,福建省在大力构建陆上区域气象探测网的同时,为提高台湾海峡海域海洋气象、海洋环境的实时观测和海洋灾害预警预报能力,

  • 标签: 气象资料 海洋气象 探测网 海上 填补 气象探测设备
  • 简介:1999年夏季,中国首次组织北极地区科学考察.分析此次考察中楚克奇海海域上空获得的大气结构和臭氧探空资料,结合臭氧总量观测光谱仪(TOMS)臭氧总量和NCEP大气环流资料,指出:考察期间楚克奇海海域上空臭氧总量与13km以下臭氧含量关系密切,而在20km附近最大臭氧浓度处的臭氧变化与大气臭氧总量关系较差,表明整层臭氧总量的变化主要受低层大气臭氧变化的影响.大气臭氧总量呈高-低-高变化,对流层顶高度呈低-高-低变化,分析500hPa高度场表明:考察期间的天气系统可能是造成局地臭氧变化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楚克奇海 北极 臭氧探空 对流层顶 天气系统 大气环流
  • 简介:通过对0608号超强台风“桑美”在海上强度发生突变前后的Micaps、海温、云图、雷达等资料的分析,发现暖的洋面为“桑美”的加强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场和足够的能量,而“桑美”在海上发生强度突变的重要原因是副热带高压的快速加强导致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加强以及叠加造成的,“桑美”的紧密结构以及副高边缘的对流云团也是它加强的原因。

  • 标签: 超强台风 强度突变 副热带高压 辐合 辐散 海温
  • 简介:基于辽宁省大连和盘锦高频地波雷达的海上大风探测资料,与辽宁省沿岸海域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风场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利用有效样本数、获取率、可用性、平均偏差及标准差等数据,采用连续探测全部时间和分级处理风力评估高频地波雷达的工作状态,评判高频地波雷达资料反演的总体性能。结果表明:大连高频地波雷达的总体性能优于盘锦高频地波雷达;大连高频地波雷达风向和风速观测资料的获取性能相当,总体基本满足业务应用需求;盘锦和大连高频地波雷达资料的获取率基本持平,但二者数据的可用性均较低,与实际海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低环境风力情况下(风速小于6m·s-1),大连和盘锦高频地波雷达探测的风场均与实际风场偏差较大;当环境风力超过6m·s-1时,大连高频地波雷达的的探测性能显著提高,可以整体反应实际风场的变化,盘锦高频地波雷达表现一般;当环境平均风力超过10m·s-1时,大连高频地波雷达的探测性能显著提高。

  • 标签: 高频地波雷达 风场 获取率 可用性 平均偏差 探测性能
  • 简介:1前言2005年12月14日,我省专业气象台的两名气象科技工作者首次以“专家身份”被厦门海事法院邀请出庭,对一起海事保险纠纷案件进行气象方面的辩证。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专业分工的细致明确,在司法活动中,借助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获取证据已经成为司法活动发展的趋势。“气象专家”经常有可能被法院邀请参加相关诉讼活动。笔者根据所学的法律知识结合该案对“专家辅助人”做出初步探讨。

  • 标签: 气象专家 风力 法庭 海事法院 科学技术 科技工作者
  • 简介: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各类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开发、建设、运行过程,也会带来一定的温室气体排放,这引发了人们对于新能源发电技术"低碳"属性的担忧。遵循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对国内外大量资料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火电和主要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根据国家发展规划目标,对新能源发电替代火电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进行了估算。分析结果表明,即使考虑生命周期内的排放,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仍远远低于火电,新能源发电技术替代火电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巨大。

  • 标签: 生命周期评价 温室气体减排 新能源发电
  • 简介:采用统计学预报进行预报太阳能总辐射量大小,可以转换为发电量预报。具体计算方法有简易方法和日本工业标准(JIS)方法,可以推算出光伏太阳能板在一定时间内的发电量和功率。为今后开展气象服务提供了计算依据。

  • 标签: 光伏太阳能 发电量功率
  • 简介:太阳能电力系统以其稳定可靠,安装方便,操作、维护简单等特点,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大量使用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同时,由于自身安装特点、安装的位置和安装环境的特殊原因等,设备遭受雷电及过电压损坏的概率大大增加,严重危害着太阳能发电系统安全,因此研究太阳能发电系统的防雷刻不容缓。

  • 标签: 太阳能 光伏发电 雷电及过电压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