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为提高数值求解大气方程速度,研究了预处理JFNK(Jacobian—FreeNewton—Krylov)方法及其在大气方程中应用。这是一种非线性外循环Newton迭代与线性内循环Krylobv迭代相结合快速算法,其优点是进行外循环Newton迭代时不要求Jacobian矩阵形成和存储;它有效性取决于内循环中线性系统处理。首先介绍了JFNK算法,然后以浅水波方程为例,描述了非线性残值形成、预处理矩阵构造及其在JFNK算法中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对内循环线性系统进行适当处理,能大幅度提高JFNK算法运算速度。因而,JFNK是一种值得在大气方程中推广应用方法。

  • 标签: 全隐式非线性格式 JFNK算法 预处理方法 浅水波方程 NEWTON迭代法
  • 简介:由于自然气候系统极端复杂,具有内在混沌特性,并包括各种时间尺度非线性反馈,因此,气候变化无论观测,还是预估都存在不确定性。一些不确定性可用某些数值范围来表述,而另一些不确定性则可表述为专家对某些科学发现认识信度。每一种不确定性评估都需要专家进行判断,后一种不确定性更是如此。

  • 标签: 不确定性处理 评估报告 IPCC 非线性反馈 气候系统 时间尺度
  • 简介:为了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本文根据浙江省气象局文书档案管理现状,提出文书档案数字化处理流程计划,分别介绍档案前处理、目录著录、档案扫描、图像优化、质量检查、图像挂接、数据存储备份等数字化处理技术方法。通过文书档案数字化处理获取长期完整文书数字化档案,为提高档案服务应用效率,数字档案室建设准备技术基础。

  • 标签: 文书档案 数字化 处理
  • 简介:基于《中国环境统计年报》等统计数据,采用IPCC提供方法估算了2003-2009年我国源自污水处理部门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对污水处理部门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9年污水处理部门温室气体排放呈增加趋势,源自生活污水N2O排放是主要排放源,生活污水CH4排放增速最快;工业行业中造纸业废水CH4排放是主要排放源;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递增趋势.

  • 标签: 污水处理 甲烷 氧化亚氮 排放
  • 简介:根据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测角分系统工作原理和故障诊断时应遵循逻辑关系,将其功能电路归纳成相对独立6个单元电路。按控制信号流程与单元电路关系列出故障分析步骤,结合各单元电路关键点参数,能较快地定位故障元件。最后,列举了典型故障实例,并介绍了维修方法和建议。

  • 标签: L波段 测风雷达 测角系统 故障处理
  • 简介: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事实。根据目前主要3个全球温度序列,1910—2009年变暖趋势为0.70~0.75℃/100a。粗略地讲,目前已经变暖了0.8℃。如果把气候变化阈值限制为2℃,

  • 标签: 全球变暖 科学 温度序列 变暖趋势 气候变化
  • 简介:利用2000--2009年阎良机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阎良机场雾基本特征。结果发现:秋、冬季是同良雾多发季节,12月雾发生频率最高为19.6%;06时雾发生频率最高为23.9%.10时雾消散频率最高为16.0%。分析雾发生时地面气象要素分布区间与雾发生频率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当地面为西风、风速为0~2m/s、相对湿度为80%~90%、近地面气温为0~6℃时雾发生频率较高。

  • 标签: 变化特征 温度 相对湿度
  • 简介:气候变暖成因是目前国际上一个争议焦点,代表国际主流思想4次IPCC评估报告[1-4]认为是人类活动影响造成了变暖,其中包括温室效应加剧使气候变暖,而气溶胶直接和间接影响则抵消了一部分变暖。但是,从20世纪末至今对气候变暖持怀疑观点科学家,仍然不断对气候变暖原因提出质疑[5-7]。所以气候变暖归因研究仍然是国际上热门问题。

  • 标签: 气候变暖 归因 人类活动 评估报告 IPCC 温室效应
  • 简介:2012年6月1日,《科学》(Science)杂志在"新闻焦点"栏目中发表了8篇评论,总标题为"天文学秘密"。由资深编辑A.Cho,Y.Bhattacharjee,E.Cartlidge,D.Clery,及R.A.Kerr编写,题目分别是:(1)什么是暗能量?(2)暗物质有多热?(3)丢失重子到何处去了?(4)恒星如何爆炸?(5)为什么宇宙重新电离?(6)最高能量宇宙.

  • 标签: 天文学 《科学》 暗能量 暗物质 高能量 宇宙
  • 简介:利用民意调查数据,以相关研究作为补充,分析美国公众对全球变暖认知、减缓行为和气候政策支持等。分析表明,大部分美国民众认为全球在变暖,但很多人不了解全球变暖与温室气体关系,把全球变暖混为大气污染和臭氧层耗竭等;不到一半公众认为全球变暖对个人和美国是现实威胁,更多公众认为全球变暖对后代和发展中国家是严重威胁;大部分公众认为减缓全球变暖需要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他们愿意选择较容易从事和成本低行为减少碳排放,但不愿意从根本上改变生活方式,改变自驾车、乘飞机长途旅游这些碳排放量更大行为;公众普遍支持政府采取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但不希望所采取措施对就业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支持通过技术进步和减免税收等措施提高能效,减少碳排放,但大部分反对为节能而提高能源税收。

  • 标签: 美国 全球变暖 气候政策 民意调查
  • 简介:天气变化与日常老百姓经济、社会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天气预报信息是当前市民最关注信息之一。经课题组民调结果表明,目前仍有80%以上公众是通过收看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来了解天气预报信息,所以做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是气象为民生服务重要方式。气象影视文稿质量是节目制作关键环节和基础。分析研究表明,气象影视编稿者素养、技能是基础;气象影视文稿内容专业严谨、新闻可读、生活实用等综合要求是关键;技巧运用,经验发挥等则能锦上添花。

  • 标签: 气象影视文稿 基本要求 应具条件 注意事项
  • 简介:海洋学家们利用自己温度计测量了地球上最大热量存储库——海洋,并且在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一篇论文中报道,事实上,由温室气体造成变暖在过去10年中一直在继续,

  • 标签: 全球变暖 地球物理 温室气体 海洋学 存储库 温度计
  • 简介:在IPCC特别报告《管理极端事件和灾害风险,推进气候变化适应》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人类系统影响是最重要影响评估内容之一,其评估结果为:极端影响可能缘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但也可能并非极端事件后果.暴露度和脆弱性是灾害风险重要决定因素;极端和非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严重程度和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些事件脆弱性和暴露度水平;人居模式、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状况变化已经影响观测到脆弱性和暴露度变化趋势;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沿海人居环境均暴露于极端事件,并受其影响,如小岛屿国家和亚洲大三角洲地区;脆弱人口还包括难民、国内流离失所的人和那些生活在边远地区的人;极端事件将极大地影响与气候联系密切部门,如水、农业、食物安全、健康和旅游业.

  • 标签: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人类系统 暴露 脆弱性 影响
  • 简介:根据多年干旱减灾研究经验结合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和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公报最新动向,讲述了干旱灾害性质,干旱减灾问题历史回顾和干旱减灾对策一些问题思考和建议,希望对干旱减灾问题研究和实践能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和讨论。

  • 标签: 干旱 干旱减灾 回顾
  • 简介:自1950年以来观测证据表明,有些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已经发生了变化.全球尺度上,人为影响可能已经导致极端日最低和最高温度升高;由于平均海平面上升,人类活动可能已对沿海极端高水位事件增加产生了影响;具有中等信度是,人为影响已导致全球强降水增加;由于热带气旋历史记录不确定性、缺乏对热带气旋与气候变化之间关联物理机制完整认识及热带气旋自然变率程度,将可检测到热带气旋活动变化归因于人为影响仅具有低信度.将单一极端事件变化归因于人为气候变化具有挑战性.对极端事件变化预估信度取决于事件类型、区域和季节、观测资料数量和质量、基本物理过程认知水平及模式对其模拟可靠性.

  • 标签: 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 气候变化 归因
  • 简介:为提高集约化开发水平和应用维护水平,充分发挥省级气象部门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研究开发“市县局监测预警业务平台”。该平台包括实况监测、要素时序图、本站气候概况、预警信号和预警监控、常规站降水气候序列等主要功能。该平台可提高预报服务一体化效率,提高各类探测资料和数值预报应用能力,提高气象部门特别是市县气象局探索建立多灾种监测预警机制,健全多气象资料应用途径,进一步完善决策服务支撑系统,提高气象要素重新分析、气象要素极端值监测分析等气象灾害分析能力。

  • 标签: 监测 预警 系统设计
  • 简介:利用1968-200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国测站降水量和温度资料,分析亚洲冬季大气动能时空演变特征,探讨与其对应大气环流异常特征以及大气动能变异与我国降水量和温度异常联系。结果表明:亚洲冬季大气动能主要变异中心在东亚西风急流区,该地区冬季大气动能存在明显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冬季,我国中东部至日本以东到西北太平洋上空大气动能减弱(增强)与对流层中高层东亚西风急流减弱(增强)密切相关,并可导致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多(偏少)和我国东北地区温度偏高(偏低)。青藏高原西南侧大气动能增强(减弱)则与该地区对流层中高层南亚西风急流增强(减弱)有关联,并导致冬季我国东南地区降水量偏多(偏少)和我国广西、贵州和四川一带温度偏低(偏高)。在冬季,亚洲大气动能变化可能主要通过影响亚洲西风急流变化来造成我国冬季气候变异。

  • 标签: 大气动能 时空变化 降水 温度
  • 简介:利用我国160个站点58年(1951-2008年)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环流资料和Hadley海表温度资料,对我国秋季降水年际变化特征和可能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秋季降水前两模态分别反映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和长江以北江淮、黄淮、华北、四川盆地北部至河套等地降水变化,两降水模态变化都以年际尺度为主,年代际变化特征不明显。就环流形势而言,第一模态年际变化主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及相应对流层低层菲律宾群岛附近异常气旋/反气旋联系紧密,第二模态年际变化则可能受到副热带高压南北位置和相应日本岛附近异常气旋/反气旋影响。同时,两模态及相应异常环流还分别与热带东印度洋和热带西太平洋附近异常垂直运动关系密切,热带地区异常垂直运动可能通过经圈方向异常环流影响到东亚地区。此外,两降水模态不仅与热带地区异常环流关系密切,而且与热带海温异常也存在紧密联系。与两模态相关联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显示出不同分布特征,当热带东太平洋偏暖/冷,西太平洋偏冷/暖时,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偏多/少。而当热带东太平洋和中太平洋一致偏暖/冷时,长江以北地区降水易偏少/多。两降水模态与热带海温及热带地区异常环流之间密切关系显示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不同分布可能通过激发不同热带地区异常垂直环流形势而对降水产生影响。

  • 标签: 秋季降水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热带垂直环流 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
  • 简介:系统介绍了利用SilviScan-3TM测量细胞结构、术材密度、微纤丝角和划分年轮界线方法,并以祁连山青海云杉为例,分析青海云杉6个术材性质参数(年轮细胞直径、年轮细胞壁厚、年轮宽度、年轮密度、年轮微纤丝角、年轮弹性模量)与气候因子关系,以期为利用多个树轮参数研究气候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个木材性质参数与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都有显著相关月份,但显著相关时间段不同,并且微纤丝角和细胞结构参数中包含气候信息强于常用年轮宽度和年轮密度.SilviScan-3TM测量木材性质参数优越性体现在:测量精度高、速度快,能在同一个试样上测量多个参数并能精确定年.

  • 标签: SilviScan-3TM 木材性质参数 气温 降水 气候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