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大气探测研究所基于试验和理论研究,紧密围绕闪电监测、雷电物理过程的观测和研究、雷暴中闪电活动的研究等几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3年新申请批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获得973计划项目“雷电重大灾害天气系统的过程、动力、微物理和成灾机理”1项课题和2项专题的支持;发表论文16篇,其中10篇被SCI/EI收录;申请国际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专利授权5项。主要成果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大气探测 雷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闪电监测
  • 简介:如果有人问20世纪最重要的大气探测发现是什么,很多人会提及南极臭氧洞的发现。如果再问20世纪科学界和国际社会最完美的合作有哪些,更多的人会列举出南极臭氧洞的发现、研究和1995年人类保护臭氧层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出台。而这一切,都与2013年5月不幸去世的英国著名科学家约瑟夫·查尔斯·法曼(JosephCharlesFarman)有密切的联系。

  • 标签: 英国科学家 南极臭氧洞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卫星探测 NASA 保护臭氧层
  • 简介:文章评估耦合气候模式预测台风季节(6~10月)西北太平洋纬风垂直切变幅度(Mws)的年际变化能力,分析显示欧洲多模式集合气候预测系统计划(DEMETER)中耦合模式数据基本具有回报MWS基本空间分布特征的能力,而回报MWS空间能力的不足区域与模式回报MWS与西北太平洋年台风数(WNPTF)的虚假显著相关区域相一致。过程中还显示西北太平洋低纬海区MWS与WNPTF正(负)相关,而强E1Nino年时该海区MWS对应正(负)异常,强LaNina年时则相反;这意味着在台风季节,强EINino年的WNPTF容易比强LaNina年的WNPTF偏多。在考察MWS的时间变异特征时,将MWS区域平均时间序列(MWST)和MWS的EOF第一特征向量对应的时间系数(MWSPCI)定义为纬风垂直切变指数,讨论指数与WNPTF、强ENSO间的关系。分析显示,MWST(MWSPCI)分别与Nino3.4指数、WNPTF显著相关,模式集合较好地再现了这种特征;但对强ENSO信号的响应,两个指数在ERA.40数据中是相反的,而在模式集合中却是一致的。

  • 标签: 纬向风垂直切变幅度 DEMETER 回报 西北太平洋 ENSO
  • 简介: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风场资料和中国东部120个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1951--2010年北半球冬季110°-120°E经环流的气候特征,定义了北半球冬季110°-120°E低纬Hadley环流和中高纬气流强度指数,并分析了其强度的长期变化趋势以及对中国东部同期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北半球冬季110°-120°E经环流主要包括低纬Hadley环流和中高纬度从高层到低层较-致的偏北下沉气流。(2)北半球冬季110°-120°EHadley环流和中高纬气流强度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二者在长期变化趋势上表现-致,即在1990年以前呈约20a的振荡周期,且波动更大,而在1990年以后呈约10a的振荡周期,波动相对较小。(3)北半球冬季110°-120°E经环流强度指数对中国东部同期降水的年际变率具有较高的解释率,二者在统计上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北半球冬季110°-120°EHadley环流强度和中国东部同期降水相关程度大值区集中在江南、华南及江淮地区,中高纬气流强度和中国东部同期降水相关程度大值区集中在西北、江淮及江南地区。(4)东亚地区冬季经环流异常的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中高纬度反向的异常气流和中低纬度反向异常环流圈的变化。强(弱)经风年,北半球中高纬度从高层到低层为异常的偏北(南)气流,中低纬度对流层存在顺时针(逆时针)方向闭合的异常经环流,对应中国东部降水显著减少(增多)。

  • 标签: 经向环流 变化趋势 同期降水 中国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