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回顾2004年7.10暴雨后北京天气预警机制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的作用,论述了预警信息的传播质量,即预警信息传播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广泛性,是实现预警信息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关键因素。并且指出:(1)多种媒体集体参与的整合传播是保证传播质量的前提。(2)不同性质的预警要选用不同的传播渠道。(3)预警机制决策者要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确保预警传播的制度化。

  • 标签: 预警信息 社会价值 信息传播 价值最大化 防灾减灾 信息社会
  • 简介:气象尽管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但人们把对气象现象的认识延伸到许多科学和文化领域,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年历、医学、文学、农学、建筑学等文化现象中都有大量关于气象的内容。气象环境变化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生理变化而激发产生心理活动,而且通过对人们劳动对象和活动环境的影响,在人们心理上产生比较强烈的感受,并造成相应的社会心理反映,正因为有这种心理的能动反映,使人类气象文化创造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 标签: 气象现象 心理活动 社会关系 社会文化 讲座 专题
  • 简介:国际气候与社会研究所(TheInternationalResearchInstituteforClimateandSociety,IRI)原名国际气候预测研究所,于1992年开始筹建,早期设在著名的Scripp海洋研究所(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后于1996年迁至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IRI隶属于哥伦比亚地球研究所,坐落在景色秀丽的Lamont-Doherty地球观象台。

  • 标签: 海洋研究所 科学与社会 气候预测 国际 哥伦比亚大学 连结
  • 简介:气象资料的社会服务气象资料的利用价值主要表现在气象资料的客观真实性、可靠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气象资料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像高层建筑设计需要考虑不同高度的风向、风速,城市的下水工程需要短时间的流水量,公路建设需要地表层温度、大型活动需要通过...

  • 标签: 气象资料 气象部门 客观真实性 最大风速 社会服务 可靠性
  • 简介:气象与社会政治具有密切的联系,气象现象被人类政治生活所反映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为了利用政治力量抗御气象灾害、利用气象资源和保护气象环境的自觉行动。本讲从气象与国家政治的关系、气象与法律、气象与当代国际政治等诸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 标签: 气象现象 国际政治 社会关系 人类社会发展 讲座 专题
  • 简介:气象与社会经济发展历来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气候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气候资源的分布状况往往决定了农业经济的总体分布状况;气象环境对许多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都会产生影响;气象灾害不仅会直接造成社会经济损失,而且会因防御和救助气象灾害耗费大量财力。本讲从以上诸方面对气象与社会经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科学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保护气候环境、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损失进行了经济分析与评估。

  • 标签: 社会经济发展 气象环境 社会关系 气候资源 讲座 专题
  • 简介:1气象社会管理的内涵研究1.1社会管理的内涵1.1.1社会管理的定义与分类社会管理通常是指政府及社会组织对除政治事务以外的社会公共事务(包括经济的、文化的和社会的)所实施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关系和谐、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有效管理。它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 标签: 社会管理 气象 社会组织 公共事务 社会系统 社会关系
  • 简介:基于中国气象局2008年调查数据,运用二分Logistic回归、最优尺度回归和判定树CRT模型分析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个体因素中年龄与文化程度对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意愿(包括是否支付与支付多少)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因素只对支付多少有显著影响,对是否支付无显著影响;收入因素对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关注程度、天气预报准确性、天气预报及时性和气象服务总体满意度对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数额多少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个体因素与收入因素对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意愿影响程度较高,而心理因素影响程度较小。

  • 标签: 支付意愿 LOGISTIC回归 最优尺度回归 判定树CRT方法
  • 简介:玉米是喜温喜光的C4作物,也是武威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对玉米实际单产进行数理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产量波动的基本特征,分析扰动气象因子,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一定实际价值。1资料来源资料时限为1981~1996年。玉米产量资料由武威地区统计局提供,气象资...

  • 标签: 气象因素 产量波动 气象因子 气候产量 旬平均气温 玉米产量
  • 简介:灾害风险的影响不仅由灾害本身决定,更取决于风险的决定因素——暴露度和脆弱性.暴露度和脆弱性是动态的、多维度的.高暴露度和脆弱性是不平衡发展的结果.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只有正确认识暴露度和脆弱性的维度,重视风险沟通和风险累积,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才能设计和实施有效的灾害风险管理战略以适应长期气候变化.在致力于降低、转移和分担风险的同时,还要对灾害风险进行防御和响应,提高对不断变化的风险的恢复力.通过使用这些整合的灾害风险管理方法,灾害风险管理决策与应对措施会限制暴露度和脆弱性,使气候变化适应成为可能.

  • 标签: 暴露度 脆弱性 灾害风险管理 适应
  • 简介:会商制度是延续了几十年的目前气象台站仍普遍采用的天气预报制作的最后关键环节。得到正确的预报结论是会商的主要目的,也是预报员能力的体现,但现在的会商制度背后预报员的从众行为却直接影响着预报质量。因此,探讨如何避免预报员的从众行为所造成的预报失误是很有必要的。

  • 标签: 预报员 从众心理 天气预报 气象台站 预报质量 行为
  • 简介: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现代化电子设备和人员、财产密集场所的大量增多和集聚,雷击事件和雷电灾害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呈多样性方式发展,科学防雷已成为现代社会防灾减灾的重要课题.防雷减灾事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浙江的大局,需要政府主导依法管理,增强意识普及科技,协同配合科学防御,构建社会性防雷减灾工作体系.本文立足浙江,放眼全国,就构建社会性防雷减灾工作体系提出探讨和建议.

  • 标签: 构建 社会性 防雷减灾 工作体系 防雷减灾工作 社会性
  • 简介:1防雷行政管理工作的历史和现状陕西防雷工作起步于1989年,十几年来,历经坎坷,不断发展壮大。防雷工作的内容由最初单纯的检测技术服务,逐步扩大为雷电技术防护、雷电预警预报、雷击风险评估、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以及行政许可等,防雷社会管理由最初与公安、劳动、保险等部门合作借力发展,发展到现在运用法律独立行使管理职能,防雷社会管理工作的地位由过去从属地位发展到成为行业管理主体,防雷社会管理工作机构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全省各级防雷管理机构规范设置,执法工作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得到快速发展。

  • 标签: 防雷工作 社会管理 陕西 雷击风险评估 管理工作 行政许可
  • 简介:科学定量地评估陕西气象信息服务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陕西气象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当前工作的薄弱环节。综合应用问卷调查取样、深度访谈、满意度模型构建和满意度指数计算分析等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气象服务用户满意度指数(CSIWS),运用了解和满足需求、宣传手段、服务人员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气象产品的发布时效和分发能力、各类日常天气预报的准确度、长短期气候预测的准确度、重要天气过程预警的准确度和应急服务能力、效益分析、未来意向和整体印象等10个项目,来测量用户群对陕西气象信息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气象服务 社会效益评估 CSIWS(天气服务用户满意度指数)
  • 简介:发展社会气象服务组织是发展社会气象的基础,是国家气象主管机构组织社会资源、弓l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提供更多气象服务的重要抓手。有序、稳妥地推进社会气象服务组织发展,需要分析社会气象服务组织的基本形式、基本经济和社会属性,深入探讨发展社会气象服务组织的基本要求、发展机制以及如何进行管理和服务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气象服务 社会资源 服务组织 机构组织 社会力量 社会属性
  • 简介:对1988、1994、1995年3个高温年份南京市区260万自然人群中563例重症中暑病例与逐日气象因素作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发病当日平均气温x1、最高气温x2、相对湿度x3、平均风速x4、日照时间x5和降水量x6等6个气象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发病前1~5天的2~6天平均值M11~M15、…、M61~M65共36项因素作为自变量;以重症中暑总例数作为应变量。筛选结果:x1、x3、M12、M32四项对Y有显著贡献。由标准回归系数可见,x1较xX3,M12较M32贡献大。连续3日的平均气温M12及相对湿度M32较x1、x3对日重症中暑人数影响要大。当M12超过30℃且M32超过73%易出现中暑。这结果在1997年做了初步应用验证。

  • 标签: 中暑 气象因素 逐步回归
  • 简介:利用2000—2013年济南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雾和霾的气候变化特征;同时基于NCEPFNL海平面气压资料,采用T-mode主成分分析结合K平均聚类法对天气形势进行客观分型,研究不同天气形势下雾和霾的发生频率。结果表明:(1)雾日数以0.4d·a-1的速度下降,与相对湿度年际变化紧密相关;2011年以前济南霾日数呈现正常波动性变化,从2011年开始显著增加,尤其2013年出现霾日数跃增,霾日数年际变化与850~700hPa大气层逆温频率年际变化显著相关;(2)济南地区9种天气型中,冬季出现的弱低压型(WT6)和北路冷空气型(WT9)发生雾概率较高,冬季时均压场型(WT1)、弱冷空气型(WT5)和北路冷空气型(WT9)出现霾概率较高,秋季弱高压型(WT3)出现时发生霾频率较高。

  • 标签: 气候特征 天气形势
  • 简介:借鉴波特“五力模型”对我国气象社会管理和公共气象服务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舆论环境和用户需求环境进行简要分析,权衡并评价诸种力量变化,要获得持久发展优势必须探索气象社会管理和公共气象服务机制创新,从运行机制、内生机制和创新机制等方面展开讨论。

  • 标签: 气象服务 机制创新 社会管理 市场环境 社会环境 用户需求
  • 简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闪电频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雷电灾害事故加剧,防雷安全形势凸显严峻。为进一步避免或减轻雷电灾害损失,本文根据重庆市防雷安全社会管理工作经验,提出树立公共服务理念、优化内部管理模式、努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社会参与”的防雷安全体系强化防雷社会管理的三大措施,运用法律、技术、经济和文化手段加强防雷减灾管理,以期达到强化气象部门防雷安全社会管理地位,促进防雷安全管理的健康发展。

  • 标签: 防雷安全 社会管理 强化 全球气候变暖 极端气候事件 闪电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