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2年5月由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组织,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将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CAPPS)第二版发送给全国47个重点城市的气象部门,以取代CAPPS第版在各城市的空气质量业务预报中应用。与此同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对47个城市的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人员进行了培训。

  • 标签: CAPPS系统 臭氧预报 城市大气污染 污染源
  • 简介:围绕气象业务需求和雷达气象的国际前沿,新代天气雷达建设及雷达新技术以在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测中的应用为主要目标,开展了新代天气雷达资料质量控制、风场反演、三维数字组网等工作。双多普勒雷达和双多基地多普勒雷达在暴雨和对流系统三维探测、反演、中尺度动力和热力结构分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业务单位和雷达生产厂家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在暴雨和新疆对流过程风场中尺度结构分析等方面形成了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在新代天气雷达应用方面形成了有业务应用前景的成果。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新技术应用 双多普勒雷达 遥感 天气雷达资料 风场反演
  • 简介:2002年和2003年新代天气雷达应用于"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计划项目"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及示范",在青海省河南县和河南省许昌市进行秋季和春节降水系统中尺度结构外场试验观测和指挥中,获取到了大量云和降水的外场试验资料.

  • 标签: 天气雷达 人工影响天气 中尺度结构 试验观测 降水特征
  • 简介:286系列机是目前气象台站普遍推广和使用的微机。由于DOS版本与系统的某些功能不完全匹配,或因为别的原因,BASIC语言中的些绘图语句如LINE、DRAW等以及系统提供的图形设备(GRD、SYS)均不能使用。这样,经常遇到的些图形问题,如产量趋势处理的拟合分离图、相关因子的散聚图等得不到解决。为此,我们选用系统提供的中断INT

  • 标签: BASIC语言 系列机 图形功能 图形设备 气象台站 相关因子
  • 简介:针对强降水业务预报工作的实际需求,利用常规观测站和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及欧洲中心(ECMWF)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采用水平螺旋度、水汽通量及水汽通量散度对2017年7月26—27日发生在青海省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预报应用分析。结果表明:水平螺旋度、水汽通量及水汽通量散度与降水的发生发展和强降水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500hPa正水平螺旋度强度对降水强度的变化有定的指示性,负水平螺旋度强度偏强时可以很好地指示强降水中心位置;水汽通量大值区内水汽辐合强度越强,降水强度也越强。

  • 标签: 强降水 水平螺旋度 水汽通量 水汽通量散度
  • 简介:本文以2007年4B1日福建省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为例,通过分析TBB、云导风、云层反演湿度场的特征,结合环流背景和实况资料,探讨如何应用卫星反演资料寻找对锋前暖区内强对流天气预报的着眼点。

  • 标签: 强对流 卫星反演Tbb 云迹风 相对湿度
  • 简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云顶亮温资料,对2006年6月24—25日陕西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是这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中尺度对流云团是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原因。强对流发生前,近地面存在逆温层。强对流发生发展与湿位涡的时空演变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流层高低层湿位涡“正负区垂直叠加”的配置是强对流天气发展的有利形势。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低层湿位涡正压项等值线密集的零线附近及湿斜压项的正值区。

  • 标签: 强对流 湿位涡 云顶亮温
  • 简介:多年来各级气象部门都非常重视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方案群起,模式不。县级模式如何确定,值得探讨和研究。本文简要介绍德清县已完成的气象现代化业务建设及实施情况,供各基层台站参考。1基本内容:二站网1.1卫星云图接收站

  • 标签: 气象业务现代化 基层台站 实时资料 热带高压 云系 天气警报
  • 简介:选取2004年8月27-29日发生在辽宁的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个例,应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并结合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进行诊断分析,确立了辽宁区域性暴雨模式,并揭示了多普勒雷达的基本反射率、基本径向速度等产品在短时强对流性天气预报中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雷达回波 暴雨过程 应用分析
  • 简介:初冬的南国,仍然花木葱笼,满目苍翠。中巴旅行车,经过天的行驶,在落日余晖中把我们二十多人摆在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小城东兴市的座饭店门前。十几年前,这地方是震惊中外的中越还击战的前沿,据说二千多发炮弹像雨落般降临在小镇上,短短两天时间把小城炸成了片废墟。十几年后的今天,国家把东兴建成了座新型现代化城市,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成为十万大山怀抱里的颗璀璨的明珠。自然成了人们心目中块神密地方。晚饭后我们借着皎洁的月光,走上东兴市街头,欲领略边城风采。边陲的夜空,繁星闪烁,远处传来北部湾阵阵波涛声,缕缕山风习习扑面,使人心旷神怡,天的疲劳顿时烟消云散。我们向国境线走

  • 标签: 十万大山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东兴 现代化城市 开放口岸 北部湾
  • 简介:对2011年7月24~25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以NCEP资料为初值场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实况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模式对本次华北暴雨的模拟比较成功,基本反映出了本次暴雨过程的降水分布特点。利用湿热力平流参数对本次华北地区的降水落区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指出,湿热力平流参数纬向平均的垂直剖面图上,湿热力平流参数的高值区及大值中心与地面的强降水雨区对应得较好,其梯度大小及向上延伸高度均可以定性地指示降水的强弱;垂直积分的湿热力平流参数与地面6h强降水落区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在示踪弱降水区时效果并不是很好,其大值中心并不与强降水中心完全重叠,而是其梯度大值区与降水中心相对应;垂直积分的湿热力平流参数与6h累积地面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趋势比较相似,并且其变化趋势能反映降水的发展和消弱。

  • 标签: 华北暴雨 数值试验 湿热力平流参数
  • 简介:利用江西省54个地基GPS站的逐时GPSPW、降雨资料和NCEP1°×1°的fnl分析资料,综合分析了2012年5月12日江西中北部地区的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所有地基GPS站的降雨都出现在GPS可降水量(PW)持续增长4—21h后,其中72.2%的测站的降雨出现在GPSPW持续增长4—12h后,降雨都结束于GPSPW明显减小至某稳定值(55mm左右)时。降雨出现时GPSPW均大于某值(阈值),且不同GPS站的阈值不相同,阈值会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减小,特别是海拔高度大于200m后,阈值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更加明显。GPSPW的迅速增长是由低层(850hPa)暖湿西南风急流加强东移至江西地区造成的。GPSPW的明显减小,是由于之前的强降雨消耗了空气的水汽所致。

  • 标签: 地基GPS PW 暴雨 急流
  • 简介:本文使用原始方程双重双向七层模式,对次发生在高原东部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况非常相似。发现了影响该暴雨过程的中尺度低空急流并对该急流的时空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

  • 标签: 数值模拟 低空急流 暴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文章以内蒙古西部乌苏图勒河流域为范例,利用该流域2013—2014年逐小时降水和洪涝灾情资料,以及流域地形、土壤、土地利用等多源下垫面信息,构建了乌苏图勒河流域的径流—淹没模拟模型,并通过致灾过程的反演,建立了该流域不同气象风险预警等级(有定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很高风险)的动态临界面雨量方程。该方法的建立,对乌苏图勒河流域山洪灾害预警具有指导意义,也可为水文资料缺乏的流域确定致灾临界面雨量指标提供种参考。

  • 标签: 中小流域 山洪风险预警 径流—淹没模型 动态临界面雨量
  • 简介:利用T6390场的预报资料分析新疆天山中部2009年5月25~26日发生的罕见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700hPa、850hPa上的辐合线、切变线和西南急流是强降水的直接影响天气系统,西南急流与冷空气的交汇形成了较强的动力辐合和水汽辐合,对强降水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强降水发生在较强的能量锋区、高湿区和水汽通量辐合区内。这次罕见强降水天气过程是高低空急流及高空锋区在中、高纬地区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中、低纬度地区与高纬度动能、有效位能次明显的交换过程。

  • 标签: 天山中部 强降水 T639产品 成因分析
  • 简介:利用经济省时的降维投影四维变分同化方法(DRP-4DVar),在2009年7月22~23日江淮流域的次大暴雨过程中同化晴空条件下高光谱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反演温度、湿度廓线,改进此次强降水过程的模拟。试验结果分析显示,同化AIRS反演的温度及湿度场后,基于四维变分同化系统的模式约束,能够改进湿度场、高度场、高低层散度场。从累积降水量偏差图及同化试验增量图可以看到,正降水量偏差对应于正湿度增量、负位势高度增量及低层负散度高层正散度增量,负降水量偏差则与之相反。同化试验较参照试验可更好地模拟出暴雨的天气形势、对暴雨的落区及强度有更好的反映。此外,从单次同化与连续同化的试验对比结果看出,连续同化试验结果较单次同化结果有进步的改进,说明不断加入新的观测资料可以更好地模拟强降水过程。

  • 标签: 降维投影 四维变分 高光谱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反演资料 暴雨
  • 简介:中国气象局新技术推广项目“新代农作物生长气象影响评估及产量预测模型业务应用开发与推广”(CMATG2004M13),针对国家农业气象业务部门要求提高业务服务科技含量水平的需求,开展了面向生长过程、机理性强的新代农业气象模型的业务应用推广研究。该项目在对引进国外著名作物生长模型WOFOST(玉米)、ORYZA(水稻)和ARIDCROP(冬小麦)进行本地化的基础上,较好地解决了作物生长模型的区域化等关键技术,研制开发了可在区域尺度应用的东北玉米、

  • 标签: 产量预测模型 中国气象局 农作物生长 业务应用 影响评估 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