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地震预报是地震科技工作者的职责,做出来是科技工作者的使命——陈运泰院士就目前实际情况,做出地震预报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不能说地震预报是永远不可能的,预报肯定是要作的——刘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

  • 标签: 地震预报 科技工作者 地震台网
  • 简介:高温危害是浙江早稻生产中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本文分析了高温危害的机理、指标、环流特征、时空分布、年代间变化、逐年灾情、7月高温日数未来趋势,并提出生产对策。

  • 标签: 早稻 危害 生产对策 高温 气象灾害 出生
  • 简介:1地震与堰塞湖1.1地震堰塞湖的分类堰塞湖是一种自然的地貌现象,主要是在一定的地质和地貌条件下,由冰碛物、滑坡体、泥石流堆积体、火山喷发物及溢流物等形成横向堤坝堵塞河道,造成河流上游壅水形成的湖泊。根据成因可以分为冰川堰塞湖、滑坡堰塞湖等。地震堰塞湖是由于地震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阻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

  • 标签: 堰塞湖 地震 气象保障 地貌条件 火山喷发物 滑坡体
  • 简介:近年来,氢气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但由于操作等原因,发生事故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本文从物理学的角度对静电产生的原因,类型进行分析,同时分析静电对制氢,用氢的威胁和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宜,减少或避免在操作过程中由于静电引起的危害

  • 标签: 静电 氢气 危害 可爆 制氢 用氢
  • 简介: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强烈地震,造成近7万人死亡、近2万人失踪及数十万人受伤,倒塌建筑物难以计数,灾区范围超过10万平方公里,波及陕西、甘肃、重庆、云南、河南、湖北等省市,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唐山大地震

  • 标签: 强烈地震 气象保障 大气污染 唐山大地震 汶川县 四川省
  • 简介:全面综述了高温热浪气象灾害在危害特点、标准与类型、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监测和预测与预警技术、减灾技术及应对策略等8个方面的研究成果。高温热浪是一种较短时间尺度的天气灾害,基本天气特征是高温低湿,除高寒地带外,每年6~8月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大气环流异常是高温热浪形成的直接原因,气候变暖变干是导致高温热浪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深刻了解高温热浪的危害特征,对应对高温热浪发生发展、监测预测、安全生产、趋利弊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中国 高温热浪 危害特征 研究综述
  • 简介:1991年,郭增建发现1912~1914年缅甸、云南峨山和安达曼群岛3次7级以上地震发生后产生大量水汽,导致1915年珠江特大洪水.2005年3月26日,王涌泉向有关方面反映苏门答腊巨震后,珠江可能发生大洪水,6月珠江果然出现了大洪水.巨震引起地壳释放出携热水汽,叠加到西南气流上,季风爆发后,被带到中国的华南地区形成暴雨.由于地下裂隙复杂和不畅,放气可滞后1a.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南海地区850hPa水汽通量距平明显呈现出高峰值.杜乐天等判读美国MOPITT的850hPa高度地球排气图,发现2002年9~11月印尼上空几百万km2有高出常年10倍以上的C0强烈排气.震前数月,印度洋东北部有持续性"长波辐射".对苏门答腊震区地震前后的潜热通量的时空变化过程的分析,发现了在地震前20d里,震中附近潜热通量发生了显著的异常变化.巨灾预测属世界科学难题.重大自然灾害一经发生,极易借助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制约关系,引发出一系列灾害-由损失较轻灾害扩展为损失较大灾害,从一个地域空间扩散到另一个更广阔的地域空间.因此,利用卫星遥感、红外技术分析大地震前后水汽变化,进一步探索地气耦合机制,是一个关键科技问题.

  • 标签: 地震 洪水 地壳携热水汽 研究
  • 简介:将干热风三要素换算成干热风危害指数,用其作为预报量,选用海温与环流因子作为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方程,预报河套灌区干热风发生强度,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好,易于推广.

  • 标签: 干热风危害指数 大气环流因子 海温 干热风强度
  • 简介:1前言福鼎市地处福建省东北沿海,海岸线长432.7公里,拥有海域面积(取0~20米等深线范围)6.89万公顷,其中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面积3.01万公顷。除必要的航道和捕捞作业区外,全市浅海可供海水养殖面积9170公顷。福鼎海域水质肥沃,海洋生物物种丰富,有明显的亚热带海域特征,

  • 标签: 海水网箱养殖 福鼎市 危害 台风 海域面积 养殖面积
  • 简介:利用呼和浩特本站1960—2009年共50年每天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出现雾、轻雾时的水平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到:(1)呼和浩特市绝大部分雾出现在后半夜到上午,属辐射雾;(2)呼和浩特市50年来出现了192次轻雾,年均3.8次,出现了40次雾,年均0.8次,能见度在500m以下的雾出现了20次,年均0.4次;2000年以后,轻雾、雾总次数呈上升趋势;(3)出现轻雾最多的月份是3月,次多是10月,2月最少;总的来看,冬季和夏季出现次数较少,秋季和春季较多;(4)出现雾和轻雾时绝大部分当天或前一天有降水,相对湿度大于80%,风速小于2.0m.s-1,大部分为静风或偏南风;(5)出现雾时影响了农作物生长,对交通运输业造成很大影响,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害。

  • 标签: 分布特征 危害
  • 简介:1993年5月4—6日,我国广袤的沙漠戈壁地区及其东缘发生了强沙尘暴,席卷了新疆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疆戈壁、甘肃省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宁夏平原及河东沙区和沙黄土地区,涉及总面积约110万km~2;其中以5月5日张掖及其以东沙尘暴为最强,涉及范围约40万km~2。这次沙尘暴的覆盖面为4个省(区)

  • 标签: 强沙尘暴 沙尘暴天气 西北地区 巴丹吉林沙漠 危害状况 沙漠戈壁
  • 简介:80年代初,我国南方水稻区对籼型杂交稻秋季低温危害的农业气象指标研究表明,低温指标的区域性很强,即使同一品种,生态条件不一样,低温危害指标亦不一样。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即使同一低温指标,年际间危害程度亦大不相同。本文试图以温黄平原二县一市资料,统计分析历年来秋季低温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提出了秋季低温危害的气候指标,为合理安排播期提供依据。

  • 标签: 温黄平原 低温危害 气候指标 杂交晚稻 籼型杂交稻 水稻区
  • 简介:201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多哈会议期间,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损失与危害问题突然升温,成为影响大会能否成功的关键议题之一.通过回顾《公约》下损失与危害问题谈判的背景历程,对主要集团的观点和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弱化《公约》下承担的历史责任,甚至向发展中国家转嫁责任,是损失与危害谈判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在2013年第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19)上损失与危害谈判中,发展中国家需要坚持损失与危害议题的本质是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坚决抵制责任转嫁;损失与危害谈判必须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让部分发展中大国承担出资义务是不公平的要求;确保损失与危害国际机制具备活动组织、资金来源、效果评估与报告等一系列核心职能,以争取损失与危害议题谈判取得成功.

  • 标签: 气候变化 谈判 损失与危害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