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1 个结果
  • 简介:目前的人才评价体系主要是定性评价或建立在定性评价基础上的量化评价,河南省气象局通过对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指标的细化,制定通用的客观量化评价标准,客观公正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业绩成果。本文对河南省气象局在专业技术量化评价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归纳和介绍。

  • 标签: 专业技术人员 量化评价 评价体系 专业技术人才 定性评价 评价指标
  • 简介:2.2NOAA直属机构薪酬及业务支出从审计总署的报告中,选出NO—AA直属机构卫星信息中心(NES—DIS)、国家天气局(NWS)和海洋大气研究部(OAR),就这些机构2009财年员工薪酬及业务支出的细节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 标签: 薪酬 从业人员 气象 美国 信息中心 海洋大气
  • 简介:我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中,特别强调了气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职能。这给气象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气象服务市场的发展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营销能力。引进营销理念、培养气象服务人员的营销能力是发展气象服务事业的必然要求。气象服务人员营销能力培养的主要任务是树立系统的营销观念,提高各种具体的营销能力。培养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高效的培训。

  • 标签: 能力培养 气象事业 营销理念 服务人员 气象服务市场 经济社会发展
  • 简介:2009年6月16日,科技部在北京组织召开全同首次野外科技工作会议,对在野外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及科技部、发改委、中科院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会议。

  • 标签: 科研人员 科技工作会议 奖励 中央政治局 先进集体 科技部
  • 简介:利用甘肃省近40a地质灾害相关资料,介绍了甘肃省地质灾害的现状、地理分布特征和发生地质灾害的特点,阐明暴雨等气象因素是诱导甘肃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研究了甘肃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的方法,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的初步模式,并利用甘肃省2003年地质灾害实况进行效果检验,发现准确率达到73.3%以上,证明其预报模式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 标签: 地质灾害 气象等级预报 气象因素 甘肃
  • 简介:本文分析了县气象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搞好县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要科学制定计划,建立县级远程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点,建立实训基地,开发县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课程,完善各项制度等对策。

  • 标签: 教育培训工作 县局 县气象局 实训基地 培训课程 继续教育
  • 简介:利用1974-2003年凤城、宽甸地区地质灾害实地调查资料和同期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丹东北部山区地质构造特点及各类地质灾害发育的一般规律,讨论了强降雨尤其是暴雨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取了相关因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丹东地区地质灾害预报方程和丹东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通过2004年汛期的初步试用,证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 标签: 地质灾害 降水 气象预警系统
  • 简介:本文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问卷,对浙江省部分气象局的预报业务人员进行问卷测试,结果显示:气象预报业务人员除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忧虑性、实验性等因素与常模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11个因子与常模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次级人格因素显示:内向与外向型人格因素、专业有成就者人格因素、创造力强者人格因素、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人格因素等四个因素得分低于均值;而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因素和心理健康因素得分高于平均值;适应与焦虑型和怯懦与果断型两项得分与均值接近。

  • 标签: 人格特征 业务人员 气象预报 平均值 健康因素 显著性
  • 简介:1宁强县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宁强县地处秦巴山地,湿润多雨,夏季多暴雨,为陕西省暴雨中心之一。最多年降雨量达2022.9mm,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十分复杂,县境内北边为秦岭山系,南部为巴山(米仓山)山系,受秦岭纬向构造和大巴山弧形褶皱带的影响,境内断裂及褶皱构造发育,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分布点多面广,特别是在汛期,

  • 标签: 地质灾害 气象预报预警 宁强县 秦巴山地 暴雨中心 年降雨量
  • 简介:通过对黄南州1988年-2008年发生的地质灾害与降水关系进行分析。说明降水天气对地质灾害的外力作用,提出了防治地质灾害的一些对策措施,以减少由降水引发的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 标签: 地质灾害 降水 防治 对策
  • 简介:本项目主要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科研人员承担。在过去两年中,对中国沙区的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松嫩沙地、呼伦贝尔沙地进行了广泛的野外考察和采样,并完成了对这些样品的光释光测年、孢粉分析以及磁化率和粒度分析。根据对这些样品的分析结果以及以往的研究成果,确定了在末次盛冰期(LGM)和全新世适宜期我国北方生态脆弱区的植被和土壤类型等分布状况。

  • 标签: 生态脆弱区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相互作用 东亚季风 地质时期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简介:利用陕西黄土高原47a地质灾害和相对应的降雨资料,在陕西黄土高原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基础上,采用面平均雨量确定各易发区的诱发地质灾害的临界降雨量,各易发区的临界雨量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滑坡和崩塌的临界雨量明显不同,一般滑坡临界雨量均高于崩塌;高易发区的临界雨量并不一定低于中易发区和易发区。利用相关统计分析和日综合雨量方法,确定诱发地质灾害的降雨临界值,诱发滑坡的降雨启动值、加速值、临灾值分别为25、35、65mm,诱发崩塌降雨启动值、加速值、临灾值分别为15、30、50mm。

  • 标签: 陕西黄土高原 地质灾害 日综合雨量 降雨临界值
  • 简介:1概况由世界气象组织(WM())主办的第5次港口气象人员(PMO)国际研讨会于2015年7月20~24日在智利维尼亚德尔马市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21个国家的4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PM0是特指负责招募、巡检和联络志愿观测船(VOS)的气象人员

  • 标签: 世界气象组织 国际研讨会 港口 智利
  • 简介:1引言南安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境内由山区、半山区丘陵和沿海组成,主要为松散砂土型地质,加上近年来开路、建房、矿山开采,人为地影响了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因而造成了地质灾害经常发生,仅2000年6—9月份,全市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74处,其中8月份就发生38处,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 标签: 地质灾害 预警报系统 气象条件 南安市 东南沿海 山区丘陵
  • 简介:以浙江省近2年发生的5个地质灾害典型案例为基础,通过面向地质灾害发生地的社会公众、基层工作人员、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国土部门专家等4类人群进行2轮问卷调查,评估分析气象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效益。评估结果显示,绝大多数(90%以上)被调查者能接收到气象部门发送的预警短信、对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表示满意;气象服务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效益为35.68%,在减少人员伤亡方面的贡献率为59.18%。

  • 标签: 地质灾害 防治 气象服务 效益评估
  • 简介:由毕伯钧、于系民、杨永岐等完成的“数学模型在农业气象中应用的研究”成果获本溪市1991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研究从数学模型的提出到具体应用实例等一整套技术,从1980年开始,经过11年的工作,共完成11大类40余种数学模型,并在农

  • 标签: 数学模型 农业气象 科技进步 农业气候区划 农业区划 农业结构
  • 简介:通过构建地质灾害发育强度指数和降雨强度指数,最终建立降雨型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模型,将全省按灾害易发性划分为高、中、低三类区域。借助ArcGis平台,用栅格数据模型(Raster)来表现评价因子的地理分布,进行深入的空间分析和处理。

  • 标签: 地质灾害 降雨 易发性程度分区 评价模型: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介绍了杭州地质灾害精细化气象临近预警系统设计思路和功能特点。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普查基础上,应用足够密度、实时传输的雨量观测资料,综合分析各隐患点地质稳定状况、前期有效降雨量、临近降雨强度对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影响,运用统计方法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临近预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资料细网格插值、阀值自动判别、预警实时发布等技术,构建了全自动化运行的地质灾害精细化气象临近预警系统,将地质灾害预警精细到村、信息实时发布到责任人。该系统运行稳定,投入业务运行以来应用效果良好,在防灾避灾和提高防治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地质灾害 精细化 临近预警系统
  • 简介:应用中尺度分析、中尺度数值模拟对诱发江西2002年3次重大地质灾害的降水过程进行天气分析,提出了1个用日综合雨量预测地质灾害的概念模型.认为降水是诱发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外部强迫因素.而目前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只停留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内在的作用过程还需进一步研究;暴雨是由中尺度系统产生的,如何在实际业务中及时准确地分析和预测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和发展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MM5能模拟出突发性强降水的一些中尺度特征,但与实况相比仍有偏差,需进一步加强模式调整、参数修改等工作.

  • 标签: 地质灾害 暴雨 中尺度 数值模拟 日综合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