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对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低幅度的、渐增的、累积的和长时期的生物圈变化--环境蠕的研究将有助于政府避免为应对将来生态危机所要付出的高昂代价.1992年6月召开的地球峰会,意味着对于环境的变化全球开始采取行动.如果各国政府希望社会可持续性发展,那么环境蠕问题是必须面对的挑战.

  • 标签: 环境蠕变 可持续性发展 人类活动 地球峰会 生态危机 低幅度
  • 简介:耿文侠、冯春明在《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撰文指出,从教师职业环境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分析,教师的工作标准具有同一性,工作效能具有不确实性、内隐性和滞后性,并且具有非实证意义上的科学性。教师作为一个专业性职业,其特性表现为以引导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具有教育性理解的能力和教育机智。社会对教师专业地位知识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

  • 标签: 特性表 教师 职业 教育性 工作性质 工作效能
  • 简介:目前国内大部分探空站已经启用新一代探空仪——上海长望气象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L波段电子探空仪。新探空仪的数据率、测量准确度和可靠性都有较大的提高。新探空仪使用的湿度敏感元件是碳湿敏电阻。我们利用工厂添置的能测到-30℃低温的高精度湿度校准设备,进行了大量静态测试,进一步验证了碳湿敏元件与老探空仪使用的肠衣敏感元件相比,灵敏度高,滞后小,在高空低温期间感应陕,测量准确度有较大提高。

  • 标签: 湿敏元件 L波段 特性试验 湿度敏感元件 电子探空仪 测量准确度
  • 简介:从现阶段气象事业处的社会形态和法律状况入手,通过分析气象事业特性,对气象事业发展中法律的推进和保障作用进行思考,并在气象立法建设及对知识产权法的利用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气象事业发展 法律 特性 知识产权法 社会形态 保障作用
  • 简介:为研究干旱农业区农耕季节气溶胶的基本光学特性,2014年4月利用地面气溶胶移动集成系统在甘肃武威黄羊镇农场开展气溶胶综合观测试验。结果表明,河西走廊黄羊镇农场PM2.5和PM1.0的散射系数以及PM2.5的吸收系数分别为98.2±38.3、74.6±29和8.8±6.3Mm-1,均小于中东部地区观测值。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为0.90±0.03,PM2.5和PM1.0的Angstrom指数分别为1.31±0.29和2.10±0.24。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单次散射反照率在散射系数出现峰值的时间段出现谷值。黄羊镇农场受人为气溶胶影响较大,西、西南和东南方向来的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值较大,西北方向传输过来的气溶胶主要是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

  • 标签: 大气气溶胶 光学特性 农业活动 河西走廊
  • 简介:针对变电站接地装置测试的特殊性,对变电站接地装置特性参数的测试内容、测试流程、测试方法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和分析,为广大防雷检测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变电站 接地装置 测试 分析
  • 简介:利用AERONET(AerosolRoboticNetwork)榆林、北京、香河、兰州四站点的数据分析中国北方大气气溶胶的光学和物理特性。分析内容包括:气溶胶光学厚度、单次散射反照率、复折射指数、散射不对称因子、Αngstrom波长指数、气溶胶体积尺度谱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光学厚度为四季中最大;沙尘源区的Αngstrom波长指数和光学厚度的关系较为简单,且随光学厚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下游地区Αngstrom波长指数和光学厚度关系较为复杂;所有站点的体积谱分布均呈双峰分布,夏半年积聚态为主模态,冬半年粗模态为主控模态;粗粒子的散射不对称因子大于细粒子的。

  • 标签: 大气气溶胶 微物理特性 光学厚度
  • 简介:重点讨论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农业病虫草鼠害加重和新的病虫草鼠出现也作为一种蠕变现象正在遭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冲击,其主要表现在农业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地理分布范围扩大、越冬界限北移、农田害虫害鼠发育时间缩短、繁殖代数增加、种群增长率加快、发生提早、危害加重、病毒病增加、新病虫草鼠出现等等.

  • 标签: 环境蠕变 农业病虫草鼠害 气候变化 农业有害生物
  • 简介:采用光声黑碳仪(PASS)2008年5~7月在黄山光明顶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大气气溶胶吸收和散射系数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对干燥的条件下(相对湿度小于60%)吸收散射系数日变化明显,总体上白天大,晚上小;相对湿度与吸收和散射系数有很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80,而风速与散射吸收系数则呈现负相关关系,吸收系数、散射系数与风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和-0.78;湿清除使大气气溶胶的吸收和散射系数明显降低;与在平原地区的南京相比,黄山山顶的吸收和散射系数日变化趋势与南京相反,且数值比南京小一个量级。

  • 标签: 黄山 气溶胶 吸收系数 散射系数 气象因子
  • 简介:揭示了甘肃省河西地区环境蠕的若干事实,指出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恶化和气候异常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 标签: 环境蠕变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气候异常
  • 简介:为了研究不同增温对小麦冠层反射光谱的影响,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以徐麦31为供试品种,设置了2种不同的大田开放式增温处理:夜间增温2℃(T1)和白天温增2℃(T2),及不增温作对照(CK),研究采用FieldSpecProFR光谱仪测定了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冠层反射光谱,并研究不同的增温处理对小麦光谱反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下小麦冠层反射光谱反射率在拔节期大于CK,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小于CK,其中孕穗期差值为0.1。T1处理情况下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在拔节期大于CK,在孕穗期、开花期小于CK,孕穗期二者差值达到0.15,在灌浆期二者差异不明显。另外,在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期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均有T2大于T1,灌浆期后T1大于T2。研究结果对于在不同增温处理的背景下,对小麦冠层光谱进行无损监测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参考,从而有效监测小麦的生长。

  • 标签: 小麦 增温 反射光谱
  • 简介:利用ATOVS卫星辐射率资料和NCEP资料,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3)及其同化系统WRF-3DVar,设计了几组同化试验方案,对由0908号台风"莫拉克"导致的台湾南部2009年8月8—9日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预报。结果表明,直接同化ATOVS辐射率资料对初始温度场、湿度场和风场均有较明显的改善,其中连续循环同化试验的改善效果最显著,同化后初始场增加了暴雨中心上空对流不稳定性,同时风场也表现出更强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中尺度特征。对比不同的辐射率资料发现,同化MHS资料对湿度场改进效果较好,同化AMSUA资料对温度场和风场改进效果较好,同时同化MHS和AMSUA资料改进效果整体上要好于前两者。在对降水预报定量检验中,同化试验的整体评分要高于控制试验,特别是降水临界值超过300mm后评分提高最为显著。连续循环同化试验对这次台风暴雨的预报与实况最为接近。

  • 标签: ATOVS资料 WRF-3DVar 台风暴雨 数值预报
  • 简介:利用激光雷达观测资料,分析了奥运会期间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垂直廓线,并结合后向轨迹方法对北京地区污染来源以及污染控制措施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观测数据表明:1)2008年消光系数较之2007年在不同高度层的降幅并不相同,600m以下的年际降幅最为显著,1200~4000m高度范围次之。2)各类型消光系数垂直廓线出现频次的统计显示,2008年影响北京的主要廓线类型为边界层上部最高型,而非近地面最高型,说明2008年近地层消光系数有明显的降低。另外,利用后向轨迹法对近地层消光系数降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近地层气团中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北京周边地区时,400m以下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年际降幅可达18.1%,这说明北京周边区域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对改善北京近地面层气溶胶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激光雷达 气溶胶 消光系数 垂直廓线 后向轨迹
  • 简介:利用2010年南京夏季城市热岛三维结构试验中的湍流观测资料,对南京市委党校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观测场2个观测点的湍流统计量和湍流通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平均风速大于郊区;城郊2地的湍流强度都呈现出Ix〉Iy〉Iz的趋势,水平方向上的湍强城郊相差不大,而垂直方向上,郊区的Iz要明显低于城市;城、郊的风速归一化标准差σu/u*、σv/u*、σw/u*都符合MoninObukhov相似理论的"1/3"定律,城市的垂直风速归一化标准差大于郊区,而水平方向上的风速归一化标准差则明显小于其他下垫面;郊区风速归一化标准差与常熟农田的拟合结果较为相似,而城市风速归一化标准差与长白山森林的拟合结果更为接近;夏季城市以感热通量为主,而郊区湍流能量的输送以潜热通量为主,且城市的湍流热通量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更大。

  • 标签: 城郊对比 湍流强度 湍流宏观量统计 湍流热通量
  • 简介:气溶胶—云—降水相互作用是当今大气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概述性地回顾了气溶胶对云宏微观特性和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分别讨论了气溶胶对层状云、对流云等典型云系的动力和微物理过程的影响,总结了国内外研究关于气溶胶对云宏微观特性影响的可能的物理解释。回顾外场观测及数值研究表明,气溶胶对云液态水含量、地面降水及光学厚度的影响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另外指出,在研究气溶胶对云宏观特性和降水影响时,应该加强气溶胶对云微物理特性影响的观测(卫星、雷达、飞机、地面观测等)和数值模拟的综合分析研究。

  • 标签: 气溶胶—云—降水相互作用 宏微观物理 动力
  • 简介:采用MM5模式及其三维分系统(MM5/3DVAR)对我国夏季降雨进行了一个月的连续预测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试验中首先采用“NationalMeteorologicalCenter(NMC)”方法,将2005年8月的MM5模式的预测结果形成与试验区域和水平分辨率相匹配的背景误差场,并将其与全球背景误差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2005年8月MM5模式预报结果生成的背景误差场的基本特征与系统提供的全球背景误差场相似,且长度尺度随着水平分辨率的提高而减小。之后,分别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NCEP试验)、NCEP再分析资料基础上采用CRESSMAN方法分析观测资料(LITT试验)和NCEP再分析资料基础上采用3DVAR系统同化观测资料(3DVAR试验)形成模式预报初始场,再次对2005年8月降雨进行逐日连续预报。逐日降雨预报结果表明,相对NCEP试验,LITT试验中1和10mm的预报评分有明显提高,但25和50mm的预报评分却有所下降,而3DVAR试验的预报评分在10mm以上均有明显提高。对于降雨期间的形势场预报,3个试验中,除温度场和湿度场外,其他变量场的均方根误差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但相比而言,3DVAR试验的均方根误差小于其他2个试验。3DVAR试验对降雨的明显改进,可能是因为其对与背景场信息差别比较大的反应中尺度系统的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比较靠近观测资料。

  • 标签: 三维变分同化 背景误差 降雨预测 均方根误差
  • 简介:对于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来说,初始条件的准确与否已成为影响预报技巧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有的大气观测资料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以及存在的观测误差,使得我们必须引进资料同化方法,为中尺度数值模式提供最优的初始场。由于传统的三维分同化(3DVar)方法缺乏模式约束以及背景误差协方差矩阵(B矩阵)不具有流依赖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历史样本投影的3DVar(HSP-3DVar)方法,它不仅具有流依赖的B矩阵,而且比传统的3DVar简单易行。为了评价HSP-3DVar的同化性能,我们基于区域暴雨预报模式AREM(AdvancedRegionalEtaModel)对其进行了观测系统模拟试验(OSSE),结果表明:HSP-3DVar能够有效融合观测信息,模式初值在各层的均方根误差都显著地降低。

  • 标签: HSP-3DVar AREM模式 观测系统模拟实验
  • 简介:用功率谱分析、小波分析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三种方法,对比分析了1953~2002年北京单站以及中国区域地表气温的传统距平与以集合经验模分解(EEMD)的频-幅调制年循环(MAC)为参照的"距平",同时还比较了用传统距平描述的"年际及更长尺度变率"和以MAC为参照的年以上尺度低频分量。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传统距平和用传统距平所描述的"年际及更长尺度变率"仍然包含有年周期,而且还包含有小于年尺度的波动;而去除MAC的距平则更好地去除了准年周期,而且以MAC为参照的年以上尺度低频分量只包含有1年以上尺度的波动,因而更适合用来描述"年际及更长尺度变率"。

  • 标签: 集合经验模分解(EEMD) 频-幅调制年循环(MAC) 传统距平 年际变率
  • 简介:介绍了氢气的易燃易爆特性,并针对氩气球充灌放气时的静电现象,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 标签: 氢气 特性 静电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