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用一个正压原始方程模式实施了六组试验,研究了东移低涡的动力.结果表明:无论是切变基流与低涡的相互作用,还是涡块与低涡的相互作用,都可引起低涡强度在短暂时段内增强,但整个积分时段内低涡强度的演变仍呈下降趋势.切变基流、低涡和多个涡块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下降的趋势.正相对涡度切变基流中低涡和涡块的合并,是东移低涡强度得以维持和发展的一个直接的原因.

  • 标签: 东移低涡 大气动力学 切变基流 涡块 相互作用 低涡强度
  • 简介:中小尺度风暴动力及其预报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1994-1996)该项目的重点是研究中小尺度大气风暴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与原因以及预报理论与数值预报方法。项目的目的旨在更好的了解中尺度强风暴生成和发展的条件以及不稳定理论,在此基础上发...

  • 标签: 中小尺度 预报理论 基金项目 动力学研究 中尺度模式 自然科
  • 简介:利用一个全球海洋动力环流模式所模拟的海洋环流场,建立了一个全面的二维海洋碳循环模式。此模式摒弃了传统箱模式的缺陷,充分考虑了诸如大气与海洋间的碳交换、光合作用和氧化分解、碳酸钙的产生和溶解、悬浮颗粒物的下沉等过程,尤其是在模式中耦合进了以往甚少考虑的海洋生物过程对碳循环的影响,引入了详尽合理的参数化方案。通过模拟发现:在稳定状态下,大气和海洋中总碳含量分布依赖于发生在海洋中的各种物理化学过程及边界条件,水平扩散系数和光合作用常数率对各化学量的分布有很大影响。

  • 标签: 海洋动力学 环流模式 参数化方案 海洋环流 碳循环 大气
  • 简介:1.引言本文对瑞典气象和水文研究所(SMHI)使用的某些热力学指数作预报雷暴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这些指数主要用于作有/无(Y/N)雷暴预报的指标,在瑞典新的预报系统中(PROMIS)也要求一种雷指数。在思路上,这种方法不仅是可做出有/无雷的预报,而且也可以得出闪电频率的指示,即

  • 标签: 无雷 预报系统 相关系数 资料集 水平散度 相对涡度
  • 简介:一、引言关于暴雨的热力和动力条件,气象工作者已做过了大量的研究,尤其对于暴雨的环境物理条件的研究,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由于暴雨是在大尺度环流形势和物理条件下的中尺度扰动天气现象,往往仅用日雨量作

  • 标签: 暴雨日 中尺度系统 物理条件 动力条件 气象工作者 温度距平
  • 简介:1998年省气象局以气政发(1998)2号文通报全省。创建文明气象系统情况”,其中提到“最差的是泉州,文明单位1个,完成目标20%”,实际当时完成总台站数八分之一.通报对泉州局震动大,班子感到压力大.从那时起,泉州局经过两年的努力,在各级领导的领导下,全市8个局(站),有7个被评为县级创建文明单位,一个已经完成县级文明单位申报.验收工作待批。九仙山站一年跳二级,当年度破格推为市级文明单位。全市8个对外服务台(站)被增补为泉州市。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竞赛活动示范点,其中南安市局被省气象局列入省级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单位.

  • 标签: 压力 文明单位 泉州市 气象系统 验收工作 文明行业
  • 简介:用合成分析方法探讨MCC热力学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MCC整个生命史里,对流层中下部为正涡度区,200hPa以上为负涡度区;发展时刻辐合区突然抬升;MCC前期的垂直上升速度最大中心高度低于后期的;MCC的高低空的冷心、中层暖心的温度结构在成熟期以后不明显

  • 标签: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 热力学结构 合成分析
  • 简介:本文分析了9219号台风登陆前后的动力结构及其变化,得出其动力结构具有明显不对称。对其结构的成因作了物理解释,最后得出该台风的不对称结构有利于减小动能消耗。

  • 标签: 动力结构 不对称结构 成因分析 辐合 散度场 涡度
  • 简介:应用T63数值预报产品对内蒙古春秋季区域性大风过程进行了物理量诊断分析,并总结出5项能较好反映出大风发生、发展机制的预报因子。在此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分区预报方程,并实时应用T106产品建立了业务系统。

  • 标签: 区域性大风 诊断分析 数值预报产品 回归分析 沙尘暴 预报因子
  • 简介:利用中尺度模式MM5,分别耦合传统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和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案,模拟了2001年冬季北京冠层大气的动力、热力特征,并和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案更能细致描述建筑群对城市冠层大气的动力、热力作用.由于建筑群的动力、热力作用,使北京城区的温度升高,风速减小,湍流动能增强,形成了明显的增温区、阻风区和湍能增强区,中心均位于城区高大建筑群附近,并向郊区递减.

  • 标签: 城市冠层 动力效应 热力效应 建筑群
  • 简介:将边界层相似性理论同线性热力学理论结合,间接地以观测实验事实证明大气边界层内线性唯象关系是成立的,而且线性湍流输送系数同相应的线性唯象系数成正比关系.但实验事实表明,大涡对流的混合层线性唯象关系是不成立的,混合层内湍流输送过程是一种强的非线性过程.所以,对流边界层是一种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区的热力学状态.地转风和热成风是一种大气系统特有的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的交叉耦合现象,这是大气系统交叉耦合现象的一个实际例证.

  • 标签: 大气系统 线性热力学 线性唯象关系 湍流输送系数 大气边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