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ERA-40再分析资料集的风、温度、水汽等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干旱以及北非萨赫勒地区干旱化的气候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指出在亚非季风区上空存在一个年代际的季风环流异常遥相关波列,正是由于此波列的作用,使得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年以后所发生的干旱与北非萨赫勒地区干旱化存在着明显的相关联。并且分析了这两地区的干旱与之相关联的全球气候变化背景,指出由于1965年之后北、南半球气温变化差异的减少导致了亚非季风系统发生了年代际减弱和南撤,从而使得华北和北非萨赫勒地区发生了持续干旱现象。

  • 标签: 干旱 亚非季风带 南半球 北半球 气温差
  • 简介:利用世界银行1970—2007年的112个国家(地区)的人均碳排放量和城市化率数据,基于SPSS与Eviews软件,分析城市化水平与人均碳排放量的关联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上升,人均碳排放量逐步增加;40%的城市化率是人均碳排放变化的转折点;在相近城市化水平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和化石能源主产区的人均碳排放高于其他地区。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人均碳排放与城市化之间基本存在着格兰杰因果关系;地区之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 标签: 碳排放 城市化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简介:本文在指出传统的多元回归模型从结构上系统忽略预报量之间客观存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固有缺陷后引入了气象关联模式,简单阐述了气象关联模式在方程结构上将这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用数学语言明确加以刻画的建模思想,在文献^[1]的基础上,指出系数的精度也会影响到模型的稳定性,将文献^[1]单纯从系数大小来判断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改进为考虑系数与变量之积的数量级来判断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提出了“关联系数”的概念,为因子筛选提供了途径。

  • 标签: 气象关联模式 稳定性判别 关联系数 气象统计预报
  • 简介:选取典型泥石流发育区云南小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典型泥石流沟滇北小江流域蒋家沟的长期观测资料,分析了小江流域泥石流暴发与该流域邻近的沾益及会泽常规气象站夏季(6—8月)降水的关系,以及小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夏季降水与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的次数与夏季降水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夏季降水和前期的Nino3区海表温度(SST)呈显著的负相关;每年泥石流发生的次数与首场泥石流发生的早晚关系密切,而激发首场泥石流的降水量与冬春Nino3区SST呈负相关;泥石流暴发次数与大雨日数关系密切,而大雨日数与Nino3区SST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这说明冬春季Nino3区SST对小江流域泥石流的暴发次数有显著的影响,形成了ENSO与小江流域及蒋家沟泥石流发生的关联性。分析结果亦表明,Nino3区1月SST与当年蒋家沟泥石流次数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ElNi~no位相年泥石流少发而LaNi~na位相年泥石流多发。Nino3区SST变化最少要超前泥石流暴发4个月,因而ENSO可以为云南北部泥石流的预测预报提供一种指标信息,从而有可能利用ENSO冬季信息来预测小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滇北)当年夏季泥石流活动。

  • 标签: ENSO 降水 泥石流 灾害预测
  • 简介:利用2010-2014年建阳市农业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各相关气象因子对葡萄生长期长短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萌芽期迟早主要取决于萌芽前1—2旬的温度因子,特别是20cm地温因子影响显著;开花期迟早主要取决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0℃的初日、终霜出现日期和地温稳定通过14.0℃的初日3个因素;稳果期迟早与终霜日期、开花期蒸发量和空气湿度大小、开花前1-2旬地温关联最大;硬核转色期迟早与萌芽前1~2旬温度条件、转色前一旬的地温关联最大;成熟期迟早主要取决于生长期温度因子,尤其与萌芽前1~2旬温度条件、浆果成熟前20天的地温和气温关联最大。

  • 标签: 巨峰葡萄 物候期 气象因子 灰色关联分析
  • 简介:文章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呼和浩特市1999—2009年的月气象资料和同期火灾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到月平均温度、月平均相对湿度、月总降水量、月无降水日数、月平均风速与月火灾次数的关联度及其强弱顺序,其中月平均风速关联度为0.657,在强弱顺序中排在第一位,其次分别为月无降水日数和月平均温度。为进一步研究城市火灾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和建立城市火险潜势预报模型提供基础依据。

  • 标签: 灰色关联分析 城市火灾 灰色关联度 气象条件
  • 简介:气象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提出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需求,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提升气象信息为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提升气象资源为可持续发展的服务能力”的战略思想,为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指出了明确目标。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直接涉及国家公其安全、经济宏观调控、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公共利益,

  • 标签: 气候资源 气象资源 立法 气象事业发展 资源开发利用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本文结合绍兴实际,提出了气候资源的概念及其特点,从三个方面叙述了对气候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提出了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四点建议。以求达到增强气候资源意识,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

  • 标签: 气候资源 气候灾害 开发利用 小气候条件 长期气候变化 气象灾害
  • 简介:资源问题是个全球性问题。水资源是生态发展的中心问题。“生态平衡”的提法应当说是相对的、阶段的。绝对的“平衡”是不存在的。地球上人类生存的环境,生态的发展,根据国内外有关方面专家的分析预

  • 标签: 生态环境 生态发展 全球性问题 生态建设 土壤退化 热带森林
  • 简介:按照国家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利用甘肃省酒泉区域6个测风塔不同高度层的资料,计算分析了该区域的各种风能参数,并给出了该区域风能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按照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划分,除2号地区属于风能较丰富区以外,其他测风塔对应的区域属于风能丰富区。文章给出了酒泉地区有效风功率密度空间分布图,对进一步了解、应用甘肃酒泉区域的风能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 标签: 酒泉区域 测风塔 风能参数
  • 简介:风能是地球表面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也是提供给人类的一种可利用的重要能源.文在第三次气候区划的基础上,对包头地区近40a(1971-2010)风及风能资源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包头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风能资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 标签: 风速 风能资源
  • 简介:从太阳能、热量资源、工程利用、旅游气候资源等方面介绍了气候资源利用的一些途径,并指出气候资源利用还要注意趋利避害、保护环境。

  • 标签: 太阳能 界限温度 气候极值
  • 简介:前言陕甘两省交界处的子午岭林区气象台站稀少,降水情况不明。这里我们用该地区23个气象站、30个水文站、2个林业站和林区增设的两个气象哨(为期一年)的资料,采用小网格方法推算该地区无降水资料地区的降水分布。一、基本概况子午岭绵亘于黄土高原的陕甘边境,位于107°51′-109°30′E,35°10′-36°50′N。

  • 标签: 子午岭林区 降水分布 气象台站 林业站 降水资源 森林气候
  • 简介:利用达里风电场的测风数据,对其风能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多方法的探讨,给出了各方法间的误差对比,最终得到达里风电场的风能评估结果.

  • 标签: 风电场 风能资源 评估分析 误差
  • 简介:11.1综述全球水循环描述了水环流——液态、固态和气态的水在大气、陆地以及河流、湖泊和海洋之间移动的关键和动态的过程。水影响着万物,包括地球表面和海洋中的动物、植物和矿物。生命也是由于水才存在于多种形式中,而人类繁衍植根于水文明之中。

  • 标签: 水文循环 水资源 地球表面 水环流 水循环 海洋
  • 简介:探讨了气候资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属性问题,旨在为我国气候资源保护立法研究提供基础法律理论支撑。论文运用价值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等方法,认为:气候资源是气候要素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那一部分自然物质和能量,是一种典型的自然资源,可以成为法律关系客体;它还具备自身鲜明的特性,有必要对之进行专门的立法保护。气候资源保护法律规范属于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法律规范的范畴。

  • 标签: 气候资源 资源保护 立法保护 属性 讲座 自然资源
  • 简介:分析我国气候资源保护立法现状及其主要问题,为我国气候资源保护立法完善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文章立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的角度,主要运用了逻辑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认为: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气候资源保护立法文件,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完成气候资源保护的任务,建议建立我国气候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并且完善相关法律规范。

  • 标签: 资源保护 立法完善 气候 讲座 逻辑分析 法律法规
  • 简介:介绍了山区气候资源的特点,不同山区局地地形的气候资源利用以及山区气候资源利用中的注意点。

  • 标签: 山区 气候资源 开发利用
  • 简介:本文通过对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复杂关联性进行分析,结合深圳市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延伸,探讨了深圳气象事业发展的机遇、条件和合作共研机制,并以相关的具体工作措施为例,阐述了“共建共享、共研共用、联动联防”的发展思路、构建原则和体系组成。

  • 标签: 保护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 深圳市 关联性 气象发展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