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1前言随着福建省气象现代化事业建设的不断深入,目前,全省的气象自动站实现了单轨运行,2006年我省开展区域自动站建设,至今已建900多个站点。气象自动站和区域站都属于科技含量高的多要素自动观测仪器,各要素传感器都是电信号输出,与我们过去使用的常规仪器不同,传感器的测量准确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漂移,

  • 标签: 福建省 量值传递 气象计量 气象自动站 标准 观测仪器
  • 简介:利用中国613个站点1961~2010年逐月降水数据,基于游程理论从月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序列中分离出干旱事件,并通过K-S检验方法对其干旱强度和干旱历时2个特征量的分布函数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利用Copula函数建立2个特征量的二维联合概率分布函数,对比分析干旱历时分布函数修订前后对不同类型干旱联合概率及重现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强度特征量符合Gamma分布,而干旱历时特征量并非完全符合指数分布,因此需对干旱历时分布函数进行必要的修订。在干旱历时分布函数修订情况下,大部分干旱类型的联合概率减小,少部分干旱类型的联合概率增大;且不同类型干旱的联合重现期增大。在干旱历时尺度相同时,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加,最大和最小联合重现期的差异无明显变化;但在干旱强度相同时,最大和最小联合重现期的差异随着干旱历时的增加而明显增大。

  • 标签: 干旱 游程理论 COPULA函数 修订
  • 简介:本文客观定量地计算了庆阳地区8县(市)的春旱指数,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用均生函数模型建立了春旱分片预测方法,历史回代及业务应用效果理想。

  • 标签: 春旱指数 分布特征 均生函数 预测模型
  • 简介:以欧盟碳市场的实践以及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为背景,调研分析了碳成本传递原理,重点以电力行业为例分析碳成本传递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影响电力行业碳成本传递率的主要因素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的配额分配方式以及电力市场结构。分配方式对传递率的影响主要包括配额是否免费发放、是否实时更新免费配额的发放额度、关闭的发电设备是否获得免费配额和新进入者是否发放免费配额等因素。电力市场结构对传递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程度、市场需求与供给条件。最后,基于当前国内碳市场试点的碳配额分配方式,给出了循序渐进地改变碳排放额初始分配的方法、减少一次性发放未来相对长时期的免费配额、选择基于发电量发放免费配额而非装机容量发放免费配额等相关政策建议。

  • 标签: 碳市场 成本传递 需求曲线 供给曲线 市场竞争
  • 简介:1引言福建省前汛期是指每年的5~6月,全年降水的高峰就出现在前汛期。前汛期降水的预报是每年长期预报的关键。以前用得比较多的降水预报方法以传统的相似或经验统计等方法为主。目前一些新的预报模式被许多研究者所采用,有些已取得不错的预报效果。在这里我们应用其中的均生函数场模型对福建省前汛期降水量场做试预报,以期得到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果。

  • 标签: 均生函数场模型 前汛期降水 降水预报 福建省 检验 长期预报
  • 简介:引言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东部,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口增长,主要水资源-石羊河水系径流越来越制约着该地区的发展,因而加强石羊河水系流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趋势的预测,对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中的应用 函数模型 因子均
  • 简介:本研究应用经济学经典的生产函数法,拟将气候因子作为一个生产要素加入其中,构建一个关于气象-经济敏感性的模型,并据此做出相应的敏感性评估。本文将主要介绍第一部分工作:引入生产函数法和气候因子构建。经过一系列计算处理,共得到全国31省(区、市)的1980—2004年共25年的度日资料、季节和全年的降水量、季节和12个月逐月的降水量距平、以及季节和全年的干旱指数等共计30个气候因子的资料序列。

  • 标签: 生产函数法 敏感性分析 气象因子 气象经济 气候因子 生产要素
  • 简介:本文应用经典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将气候因子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加入其中构建了一个关于气象-经济敏感性的模型,根据建模结果进行了相应的气象-经济敏感性评估。本研究中,有18个省(区、市)成功建模,并对这18省的气象-经济敏感性进行了初步排名。

  • 标签: 敏感性分析 气象经济 生产函数法 建模 应用 模拟
  • 简介:将有限区域流函数、速度势求解中常用的两种张驰法(即理查逊法和加速利布曼法)与调和一余弦谱展开法(H—C法)进行了比较,理论研究表明:H-C法单独考虑边界影响分量,物理意义明确,且不会丢失边界上的天气系统;从计算上看,H-C法重建的风场能精确还原原始风场,且计算效率明显高于两种张驰法,即收敛更快。通过在台风Bilis(0604)暴雨增幅过程诊断中的应用发现,常用的两种张驰迭代方法在求解有限区域流函数和速度势的问题上效果都不是很好,即:用理查逊法和加速利布曼法计算的流函数和速度势重建的风场与原始风场差别较大,不能准确还原原始风场;用H—C法不仅计算效率高,还原的风场与原始风场差异极小,且不受南边界较强的西南季风涌影响,在暴雨增幅前期能较好地反映与暴雨增幅相关的强辐合信号。因此,可用H—C法计算得到的无辐散风和无旋风对有限区域的天气系统进行更深入的动力结构分析。

  • 标签: 有限区域 调和一余弦谱展开法 台风Bilis 暴雨增幅